2006年11月份美国农业部油料展望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1-15
     本月,美国大豆单产数据上调至创纪录的43.0蒲式耳/英亩,因而本月2006年美国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了1500万蒲式耳,至32.04亿蒲式耳。2006/07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5.65亿蒲式耳,高于上月预测的5.55亿蒲式耳。今年秋季美国大豆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促使美国农业部本月把2006/07年度大豆农场平均价格上调了50美分,为每蒲式耳5.40到6.40美元。

    2006/07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预计为3040万吨,低于上年度的创纪录水平2980万吨。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单产理想,因而俄罗斯葵花籽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90万吨。乌克兰2006年葵花籽产量预计达到490万吨,高于上年度创下的历史最高470万吨。

    国内展望

    尽管2006/07年度大豆供应达到历史最高,但是大豆价格急剧攀升

    美国农业部本月把2006年美国大豆单产数据上调于43.0蒲式耳/英亩,高于十月份预测的42.8蒲式耳,达到了2005年的创纪录水平。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单产改善,这略微抵消了伊利诺斯州和印地安纳州的单产降幅。收割面积数据维持不变,仍为7450万英亩,因而单产数据上调使得本月大豆产量数据上调了1500万蒲式耳,至32.04亿蒲式耳。

    十月份天气多雨,耽搁了美国大豆收获进程。印地安纳州、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的收割进程最为滞后。相比之下,西部玉米种植带和北部平原天气干燥晴朗,加快了当地收获进程。虽然部分地区收获出现困难,但是截止到11月5日,大豆收割工作已经完成了约90%。除非大豆生产出现短缺,否则大豆价格通常会在十月份跌至季节性低点。而基差,也就是现货价格与近期期货合约的价差,自2006年夏季以来表现一直强劲。到十月份,伊利诺斯州中部地区的大豆平均现货价格达到了5.65美元/蒲式耳,相比之下,九月份为5.15美元。今年十月份是历史上大豆价格涨幅最高的十月份,也是自2003年以来走势最强的一个月份。但是不象2003年,今年大豆供应没有出现任何显著的损失。11月初大豆价格继续上涨,达到了约6.35美元/蒲式耳。

    大豆价格急剧上涨,促使美国农业部本月把2006/07年度大豆农场平均价格上调了50美分,为每蒲式耳5.40到6.40美元。由于大豆收割基本结束,种植户目前进一步囤货惜售,期待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然后,大豆价格飙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受到玉米和小麦市场走强的带动。小麦和玉米需求日益增长,而产量下滑,这导致全球饲粮供应降至极其偏低的水平。这两种农产品带动了大豆价格上涨,因为市场预期美国耕地竞争将日益激烈。这一态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春季,而且已经影响到了南美大豆播种。受到大豆价格大涨的刺激,南美种植户的大豆播种积极性明显高涨,这将有助于为美国下季玉米播种释放更多的耕地。

    就大豆用量方面,本月2006/07年度国内大豆压榨数据有轻微的调整。由于豆粕出口前景强劲,从上月的835万短吨上调至850万短吨,因而本月美国大豆压榨数据上调了500万蒲式耳,至17.8亿蒲式耳。对于美国大豆出口而言,截止到11月9日,大豆出口装运量达到了2.85亿蒲式耳,创下了历史最高。与上年同期相比,目前的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同比增长了36%。但是,在过去4周,大豆价格突然上涨,已经遏制了大豆销售步伐。2006/07年度大豆出口数据本月维持不变,仍为11.45亿蒲式耳。

    美国大豆产量连续三年丰产,因而期末库存将进一步提高。2006/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5.65亿蒲式耳,高于十月份预测的5.55亿蒲式耳。

    豆粕价格尾随大豆价格走势。十月份,伊利诺斯州中部地区豆粕平均价格涨到了每短吨178美元,相比之下,九月份平均价格为169美元。价格涨势延续到了11月初,接近了200美元/短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06/07年度豆粕平均价格为165-190美元,相比之下,十月份的预测为147.50-177.50美元。饲料成本大幅上涨,将开始遏制养殖户的需求,先是家禽养殖户,最终是养猪和养牛户。

    过去一个月豆油价格同样大幅上涨。十月份豆油平均价格为每磅24.8美分,高于九月份的23.5美分。到了11月初,豆油价格继续上涨,逼近了每磅27美分。美国农业部本月把2006/07年度豆油平均价格上调了1美分,为每磅24.0到28.0美分。美国豆油供应及大豆库存达到历史最高,并未对全球植物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植物油需求大幅增长。

    国内棉籽和花生产量数据上调

    本月,2006年美国棉籽产量预测数据上调22.6万短吨,至750万短吨,主要原因是德克萨斯州的棉籽单产数据上调。但是棉籽单产低于上年,再加上弃收面积提高,这仍导致全国棉籽产量低于上年的820万短吨。产量数据的上调将限制棉籽出口降幅以及国内饲料配方中的用量。2006/07年度棉籽出口预计为50万短吨,而国内饲料用量将降至430万短吨,压榨用量为275万短吨。

    2006年花生产量数据小幅上调,为33.7亿磅,比十月份上调了三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单产高于早先预期。尽管如此,单产下降以及收获面积持续减少,导致花生产量比上年的48.7亿磅减少了31%。目前收获面积预计为120万英亩,比2005年减少26%。全国花生平均单产预计为2780磅/英亩,这要比上年减少7%。2006年花生产量的大部分降幅来自东南部(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密西西比州和南卡罗莱纳州),这些地区的花生产量下降了9.65亿磅,即30%。西南部(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的产量减少4.72亿磅(41%),维多利亚-北卡罗莱纳州的产量减少了1500万磅(4%)。

    虽然花生产量低于2005年,本年度的供应仍相对充足,原因是期初库存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1.7亿磅。2006/07年度花生供应预计为55.7亿磅,相当于五年平均水平,但是比上年减少12%。总用量预计增长1.5%,因而2006/07年度期末库存与用量比将降至更为正常的31%,相比之下,上个年度为52%。供应逐渐下滑,这将有助于农场价格从2005/06年度极其偏低的水平恢复,当时只有每磅17.3美分。

    国际展望

    全球葵花籽收获产量达到历史最高

    2006/07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预计达到3040万吨,比上月调高了130万吨,可能刷新去年的前期历史纪录2980万吨。这是因为世界两大葵花籽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量数据本月上调。但是全球葵花籽贸易增幅可能偏低,因为这些国家的葵花籽压榨提高,葵花油出口增加。

    考虑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夏季炎热,今年葵花籽单产理想看来是因为农户播种了优质的超级种子。再加上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因而俄罗斯葵花籽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90万吨。截止到11月第一周,葵花籽收割工作已经完成了约90%,这要比上月的预测上调了70万吨,也高于2005年的645万吨。俄罗斯政府对葵花籽征收相对较高的出口关税20%,鼓励国内加工,不过葵花籽丰产将使得国内用量以及出口继续提高。仅在过去三年,俄罗斯就成为了葵花油净出口国。2006/07年度俄罗斯葵花油出口预计接近60万吨,可能占到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

    同样,2006年乌克兰葵花籽产量预计为490万吨,这将超过上年的创纪录水平470万吨。单产高于平均水平,使得本月葵花籽产量数据较上月上调了50万吨。和俄罗斯一样,优质杂交种子改善了乌克兰的单产。葵花籽增产将允许国内加工商把压榨量增至空前的460万吨。乌克兰的葵花籽压榨可能达到最高产能,这同样也会允许乌克兰的葵花籽出口增至30万吨。相比之下,乌克兰的葵花油出口预计增长7%,达到115万吨。

    保加利亚是今年另外一个葵花籽丰产的国家。其产量预计为100万吨,高于上月预测的90万吨以及上年的85万吨。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播种面积提高(主要集中在北部与罗马尼亚的交界处)以及单产改善。今年保加利亚葵花籽收割面积估计为70万公顷,为历史最高水平。葵花籽价格上涨,而生产成本相对偏低,因而将带动农户的播种积极性。保加利亚葵花籽单产同样改善。土耳其和西欧国家的葵花籽需求强劲,这使得近几年保加利亚的出口呈现增长态势。2006/07年度保加利亚葵花籽出口预计增至52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度为45万吨。今年土耳其把葵花籽进口关税从27%下调到20%,这也将推运保加利亚的出口。

    欧盟25国是葵花油的主要市场,其进口可能增至创纪录的130万吨,再加上国内产量相对不错,因而欧盟25国的葵花油用量也将增至创纪录的280万吨。进口供应将有助于支持消费,因为越来越多的菜籽油和棕榈油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中国棉籽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2006/07年度全球棉籽产量预计达到4390万吨,超过了上年的4250万吨,但是仍低于2004/05年度的创纪录水平4540万吨。棉籽产量数据较上月调高了45万吨,原因是中国、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产量数据增幅抵消了希腊的产量降幅。中国是全球头号生产国。2006年中国的棉籽播种面积提高,再加九月和十月期间天气异常良好,改善了单产,因而今年中国的棉籽产量预计增至1180万吨,超过了两年前的创纪录水平1150万吨。产量的所有增幅都将用于国内消耗。压榨是主要用量,预计增长26万吨,达到975万吨。国内其它用量预计增长14.5万吨,达到200万吨。由于压榨增长,因而中国的棉籽油产量和消费将增至历史最高水平140万吨。不过相对于中国庞大的植物油消费规模,这一数量相对偏低,因为棉籽产油率偏低。

    整体来看,2006/07年度中国的植物油消费总量预计增长5%,达到2260万吨,其中进口棕榈油占到了560万吨,菜籽油为430万吨,豆油为830万吨,其它油为430万吨。本月,2006/07年度的棕榈油和豆油进口数据小幅上调,抵消了菜籽油的出口增幅(因而国内用量下降)。中国一些油菜籽加工商在欧洲发现了一个诱人的菜籽油市场。目前欧盟25国的菜籽油价格要比棕榈油高出约280到300美元,比豆油高出约180到200美元。相对于欧洲买家来说,中国的植物油买家对植物油类型比较不关心,他们会轻易使用低价棕榈油和豆油替代国产菜籽油。虽然今年中国的豆油产量将增至历史最高,但是2006/07年度豆油进口预计依然偏高,达到170万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