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的油价,疯狂的大豆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12-05
近期,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冲击波侵袭了全国多个城市,其源头在于大豆价格的持续看涨。中国大量依赖进口大豆给紧盯“中国需求”的国际炒家以机会,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大豆产业利益格局的失衡。

大豆价格链步入疯狂

“食用油一天一个价格,”在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的商户们眼中,近期食用油价格上涨得有些疯狂,在11月份的30天里,5升装“金龙鱼”大豆油每桶批发价格就从37.5元涨到41.25元,“福临门”大豆油价格从36.5元涨到40元。大豆油的平均涨幅达到10%。

这只是价格上涨的冰山一隅,从9月至11月末,大豆油的价格从5200元/吨,上涨到了目前的8000元/吨,涨幅超过50%。由于大豆油是食用油领域最基础油品,大豆油价格上涨直接引起了其他油品价格的上涨。

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行销处副处长林美华从9月份开始便一直关注着大豆价格的变化,在监测到众多竞争对手进行终端价格调整后,也开始对旗下的“多力”葵花籽油进行价格上调,因为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葵花籽的价格也上涨了近30%,“调高产品终端价格是商家们最迫不得已的行为,成本的上涨让我们对目前的价格难以接受。”

而在国内食用油价格全面上涨的背后,国内的压榨企业并没有更多地获利。“压榨企业的每吨油品的生产利润不到100元。”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并不乐观,“因为原料大豆价格也在上涨。”

据悉,本轮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源头是大豆价格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从2100/吨涨到了2500/吨,涨幅近25%,达到了两年内的高位,并表现出继续攀升的迹象。

国际游资瞄准大豆

食用油价格的上涨部分源自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和今年汽柴油价格上涨导致的运输成本的增加。

耐人寻味的是,本轮大豆价格上涨与国际游资的投向也不无关系。近期,摩根大通发表评论称:“鉴于中、印两国的农产品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农产品市场将进入长期牛市阶段。”

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向记者解释了这则评论的微妙之处:“这表明,国际游资已经继石油和金属领域向农产品领域伸出了手。”

这是田仁礼最不愿看到的。早前,国际投资基金一年内,曾把国际油价从50美元/桶推涨到80美元/桶,获利后便迅速离开,中国作为原油第二大进口国为此多支付了数百亿美元。随后,国际铜价被国际游资推高,再次使中国损失巨大。

“现在,国际游资看到大豆价格处于低位,中国有大量的需求依赖进口,这是炒作的极好机会。”大通期货副总经理王晨对此不无担忧。

据悉,目前中国2005年需求大豆数量超过4000万吨,其中近1700万吨国内可以自给,其余依靠进口,由于国产大豆连年减产,因此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逐年加强,有机构预测,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

榨油产业的利益格局

目前,美国是大豆的最大出口国,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如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贸易,同时也控制了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

目前,中国现有90多家压榨企业,其中64家被这四大粮商或相关的外资控股或参股,这64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85%。在国内前十大压榨企业中,只有位于国产大豆主产区东北的九三油脂集团没有与外资联姻。

“四大粮商并不关心产品的终端价格以及压榨企业的利润,只是想通过购买压榨企业,稳定对中国进行出口。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3,四大粮商的利润在贸易环节上便可以完成获利了。”田仁礼这样解读外资的收购行为。

事实上,外资收购行为的最终意图,国内企业早有察觉。徐建飞是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他说:“现在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已经不存在了。”据徐建飞回忆,两年前,由16家国内压榨企业组成的“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曾一心想与外资们商讨一下进口大豆价格的规则问题,但是由于外资对政府施压,工作组的洽谈函最终不了了之。

“现在16家企业里只剩下2家企业还属于中资。其余的企业不是被变卖给外资了,就是无力抵御价格风险而倒闭了,即便政府想保护国内企业也已经为时过晚。”就连徐建飞自己也已经从压榨企业里面抽身,改行做贸易了。

事实上,面对进口大豆入侵的局面,国产大豆有些无力抵御。由于进口大豆多采用转基因技术,出油率高而价格低,使成本偏高的国产大豆不再受到企业青睐。2006年国产大豆甚至出现了减产。而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口大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中粮集团、益海集团,2005年进口大豆为959万吨。已占到进口大豆总量的36%,这一比例比2004年增加3.0%左右。

此刻,国际游资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到来,再次让脆弱的中国大豆产业“雪上加霜”。“从现在期货市场的观测来看,四大国际粮商与国际热钱保持着同步价涨,这种操控‘中国需求’里应外合的局面对国内市场非常不利。”大通期货副总经理王晨对此不无担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