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折射一条脆弱产业链 鲁20亿元多宝鱼滞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2-13
     12月12日,距离上海“多宝鱼事件”还不足一个月,本来就瘦小的山东荣成市渔民王正平又瘦下去一圈儿。去年,王正平投入30万元,买了1万多尾鱼苗养殖。本想春节前后上市卖个好价。可突如其来的多宝鱼风波让他没信心了……

    他对着鱼池叹气,去找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王兴章。王兴章说:“你赶快拿鱼到市检测部门检测,没问题,我们好给你开合格证明,往外卖。”

    送鱼检测了,证明开来了,可仍然没有来买鱼的外地车辆。有的渔民甚至开始倒掉鱼苗。

    多宝鱼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出事”,山东省货值约20亿元的5000多万尾在养多宝鱼陷入销售困境。

    多宝鱼之难

    养殖热潮背后隐含危机

    王正平清楚地记得,四五年前,多宝鱼能卖到200元一斤。那两年,养多宝鱼的都发了大财。

    1997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研究员雷霁霖从英国带着2000多尾鱼苗到蓬莱试养。1999年初,多宝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迅速进入推广阶段。

    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原产欧洲,属冷水性鱼类。其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人工养殖迅速发展。

    胶东半岛沿海,一时间掀起了多宝鱼养殖热潮。“两条鱼就能顶一头大肥猪。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两年纯赚。”一位基层干部说。

    与此同时,多宝鱼价格也一路下降,由原来的每斤一两百元降到30元左右。而鱼苗,由几年前的每尾30元,降到目前的2元。

    价格下降的背后是养殖规模的扩大。今年,山东的多宝鱼养殖面积达360万平方米,产量3.5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七八成。产值30亿元,从业人员10多万。

    “在日照一个镇,养殖大棚一个挨一个,密集到连货车都开不过去的地步,没办法,只有用吊车吊。”一位渔业公司的总经理说。

    热潮的背后却隐含了危机。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危机爆发得会这么迅速……

    监管之漏

    多头监管谁都没管好

    蓬莱市京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宗哲是最早养殖多宝鱼的人之一。面对鱼池里似乎游不动的80万尾多宝鱼和300万尾鱼苗,愁眉不展的他介绍说,每天来这里要鱼苗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四五家。

    是什么导致了“多宝鱼事件”呢?“水产品质量管理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经营分散,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加之起步晚,体系不健全,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要求。”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说。

    对小养殖户的监管成首要难题。“渔业法规定,陆地工厂化养殖可以不办证。这就相当于默认:小户养殖就像农民养鸡养狗一样,是不需要生产许可的。对此,渔业部门管不了,也没办法管。”长期与渔民打交道的王兴章介绍说。

    

    11月19日,北京一家农贸市场内,多宝鱼摊前生意冷清,商家一脸无奈。 南 山摄

    “搭个棚子,垒几个池子,人就住在棚子边上临时搭起的小屋里守着。人和鱼在一起,很不卫生。为了多挣钱,高密度养殖,过去一平方米养15到20尾,现在有的居然增加到50多尾。水量减少一半,密度增加一倍,鱼能不得病吗?有病以后乱投药,不管是不是违禁药,更不管药物残留是不是超标。”

    某市渔业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坦率地说:“渔药、渔用饲料缺乏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统一监管,有的渔民买鱼饲料回家,里面含有违禁成分全然不知。既然是违禁药,为什么还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些药,本来属于畜牧部门管。”

    这位工作人员说:“多宝鱼在运输、销售环节中,都有可能为保鲜加入药物,这是我们管不了的。”

    据了解,活鱼一旦上路,运输环节应该由经济管理部门管;在销售市场上,由当地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王兴章说:“多宝鱼有公路运输,也有铁路运输,还有空中运输,谁管?谁都不管。”

    多头监管下的一条鱼,到头来谁都没有管好。多宝鱼产业背后,其实是一条脆弱的、非常容易断裂的监管链。

    目前,山东省正酝酿多种措施强化水产养殖监管:比如健全苗种生产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淘汰违规用药的苗种企业;建立水产品养殖生产许可制度,制订水产品工厂化健康养殖管理办法等。

    产业之痛

    会不会重蹈毛蚶覆辙

    多宝鱼产业下一步怎么办?

    侯英民厅长说:“在这种情况下,多宝鱼产业发展面临两种选择,两种前途。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积累十年的多宝鱼产业将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很可能还会波及到海参、对虾、鲍鱼等品种,进而对整个养殖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更大损失。上演‘一个品种出事摧毁整个产业’的悲剧。”

    这方面不是没有先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上海发生的“毛蚶”事件,就使全国的毛蚶养殖业陷入低谷,至今也没有再发展起来。

    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经贸处处长傅日新介绍,上海“多宝鱼事件”发生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紧急组织了一次监督抽查,分两批抽取了32家企业的56个样品。经检测,禁用药氯霉素的合格率为94.6%,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合格率为92.9%。这意味着,山东的大部分多宝鱼是合格的。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龙兴说:“上海市场多宝鱼抽检出了问题,执法部门必须发布消费预警,但抽检存在问题和多宝鱼本身存在问题是两个概念。现在依然有很多规范化的养殖企业严格按标准操作,养殖的多宝鱼是合格水产品。对于这部分企业,只要能取得当地相关部门的检测证明,或者在上海市主动送检合格,依然欢迎到上海销售多宝鱼。”

    傅日新处长说:“上海这次检测硝基呋喃药物,是依据国家商检局出口鸡肉、对虾、蜂蜜等产品的检验标准,是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壁垒制定的,有的发达国家也达不到。”

    看起来,多宝鱼产业还有希望……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替代渔药和疫苗研发滞后。还有,就是缺乏标准和技术。”侯英民厅长说。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雷霁霖院士看来,急功近利,置产业安危于不顾才是最致命的:“因为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多宝鱼出现问题,顶多换养别的品种。至于产业会不会被毁掉,有些人根本不会考虑。”

    近些日子,山东渔业部门频频和上海方面沟通,把检测合格的养殖大企业推荐给上海市场,希望通过建立点对点的有效对接挂钩制度,重建市民对多宝鱼的消费信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