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世生相:城市生活压力陡增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2-21
     12月13日,一场大风刮走了连日来笼罩着北京的阴雾。早晨8点左右,在灿烂的冬日暖阳照耀下,上班的路显得轻松而愉快。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位打工仔模样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跑向不远处路口卖面饼的早点摊,焦急地问道:“我买的饼怎么多收了5毛钱呀?我可什么都没有加,是不是算错了!”“没有错,油和面都涨价了,我也得涨价。”摊主流利地回答道。

    小伙子显然对涨价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愣了一下,嘟囔道:“涨价了该提前说一声,我就可以不买。”摊主忙着做生意,不再理他。小伙子停了停,最后还是迎着朝阳走了。

    目送他远去的背影,看着地上被光线拉变形的影子,因阳光带来的好心情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对近一个月来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专家的说法是“属于恢复性上扬”,“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值得大惊小怪”,“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显然,同一片阳光下,对同样的事情,人们的感受并不相同,可面对粮油这样一些人们的生活必须品涨价的时候,应该谨慎得出诸如“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的结论。

    对一部分人来说,粮油涨价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好多人对此都表示没有感觉。可是当原来卖0.5元一个的饼一下子涨到1.5元;5公斤装的古船面粉由13.8元涨到15.8元;两个月前,29元一桶的食用油现在卖39元,对低收入家庭意味着什么呢?对每一分钱都要计算着花的人家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想见,为了吃饱,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从来都善于隐忍的普通百姓肯定会以不买早点、少吃点儿油来应对涨价。因为粮油价格构成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为降低生活成本,降低生活质量便成为本能的选择。

    粮油涨价了,农民能否得到实惠呢?有报道说,已经不屯粮的农民对此“并不兴奋”,收获时,他们只留下口粮和一部分饲料,能卖的基本都出手了,除了惋惜“卖早了”之外,农民更担心的是农资可别跟着风涨。

    在北京,和粮油涨价一起来的涨价消息还有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拟涨0.15元。

    当人们被医疗、教育、住房这些高昂的“消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其他涨价的消息自然陡然间让人感觉到生活压力增加了,而最害怕涨价的,恐怕要算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群体。

    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并没有真的觉得粮油涨价是个“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指出必须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保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四次组织竞价销售,将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累计竞价销售小麦312万吨,早籼稻67.65万吨。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具有监管调控干预市场的能力,政府也有足够的财力对低收入群体采取特殊的补贴。不过,尽快完善被称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人们承受各种意外涨价的心理和现实承受能力或许是一个更为根本的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