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一村一品”成我国农村经济亮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2-30
    今年,由于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加之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我国农村经济亮点频闪。其中,“一村一品”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今年的第四届农交会上,“一村一品”展馆成了最大亮点,它在展现“一村一品”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明了国家对发展“一村一品”的高度重视。

    为此,今年5月25日,农业部在江西召开了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时任部长杜青林作了专题报告,全面总结了各地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提出了推进该项工作的总体思路,部署了发展措施。随后,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召开不同层次会议,专门就发展“一村一品”作出了具体安排。6月,农业部又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江西、陕西、广东、福建等省已制定了扶持政策,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

    一年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每天大量来稿来信让人深切感受到,发展“一村一品”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大量成功的实践表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发展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显著标志。目前,我国“一村一品”逐渐形成规模,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其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一村一品”,就是指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发展“一村一品”,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低水平的传统农业与高科技现代农业的矛盾,用“一村一品”转移剩余劳动力,缓解单一的农业与二、三产业矛盾,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江苏省如东县玉潭村,依托棉花种植的传统优势,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配套技术、统一收购,三年间棉花单产增加了近20%,亩产超过100公斤,棉花种植效益大幅增加。

    发展“一村一品”,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动力。“一村一品”最能体现地域优势,体现独特风味,特色产品面向市场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它的附加值,从而使农业增产、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可能。湖南省常德市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涌现出“柑桔村”、“茶叶村”、“苎麻村”等639个专业村,从业农户近百万,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35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785元。

    发展“一村一品”,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举措。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也是重点培育科技创新、科学管理人才的过程,也是引进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过程。山东寿光市围绕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每年在全市举办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24万名农民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这些人在发展蔬菜生产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发展“一村一品”,还成为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就是利用新技术挖掘内部潜力的过程,只有用新技术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既对新科技提出了需求,同时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广东顺德陈村的花卉产业,不仅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而且还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技术创新,短短几年时间,就使陈村的兰花生产无论是品种、品质还是栽培水平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我国“一村一品”起步较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结构趋同。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力指导,农业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格局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二是加工程度不高。相当多的地方“一村一品”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环节,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三是发展水平偏低。从总体上看,“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强。不过,在中央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指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迎来一个“一村一品”发展的春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