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预计我国玉米供需基本平衡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05
 

  近几年,玉米产业因其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2005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更是达到2100万吨,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亦从0.5%增长到了11.7%。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2006年玉米价格全线飙升。

  2006玉米价格走势强劲全年市场呈现暴涨行情

  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数据监测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每吨(下同)1195.54元,较上一季度上涨1.18%,较去年同期上涨0.06%;第二季度,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1280.46元,较上一季度上涨7.58%,较去年同期上涨5.82%;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1365.12元,较上一季度上涨6.72%,较去年同期上涨9.93%;进入四季度以后,由于全球供需形势偏紧,国内外现货和期货市场玉米价格在经过新粮上市初期短暂的回调整理后再次大幅上涨。据统计,截至12月下旬,玉米价格较10月份已上涨了25%。以长春大成为例,目前价格为1380元,日收购数量在1万吨左右。

  我国玉米出口同比下降供需偏紧格局初现端倪

  此前,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采取了鼓励出口的政策,连续的出口导致国内玉米库存量连年下降。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玉米期末库存在1999/2000年度达到1.24亿吨的历史高点之后,开始连续多年持续下降。另外,汇总当前市场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3亿吨,当年消费1.28亿吨,剩余200万吨;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39亿吨,当年消费1.37亿吨,剩余150万吨。需求连续两年增速分别达到4.9%和7%,按照6%的年增长幅度测算,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消费总量将再次增加822万吨,达到1.45亿吨;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产量按1.42亿吨计算,则我国玉米市场在下一年度将出现300万吨的供应缺口,国内玉米市场供不应需格局将再露端倪。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份我国出口玉米234.3万吨,同比减少68.9%;同时试探性地增加玉米进口,据统计,1~10月份的进口总量为6.16万吨,同比提高36倍。

  玉米工业需求迅速增长饲料企业采购影响减弱

  虽然国内饲料加工消耗的玉米数量最大,但随着饲料行业自身的发展和玉米深加工业的不断壮大,这种饲料需求对玉米行情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首先,饲料行业自身已经形成规模。以海关公布的进口数据为例,2006年1~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349.8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9.6%;进口豆粕66.5万吨,同比提高9.7倍;而同期出口大豆29.16万吨,同比降低12.4%;出口豆粕29.04万吨,同比降低41%。这些数据表明,尽管2006年以来动物疫情不断,但国内养殖业总体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说明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养殖业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总体难以出现大起大落行情。其次,玉米深加工业正处在迅速增长期。有关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消费量从1.14亿吨持续上升至1.37亿吨,其中饲料消费从2000/2001年度的8500万吨上升至2005/2006年度的9100万吨,增长7.06%;玉米的工业消费量从2000/2001年度的1010万吨上升至2005/2006年度的2110万吨,增长1倍多。在饲料需求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无疑助推玉米走出上涨行情,而2006年的行情走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玉米产区特征正在淡化未来有望形成南进北调

  据了解,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酒精、淀粉、淀粉糖和变性淀粉这几种产品约占总量的95%以上,近两年玉米深加工发展重点在酒精和淀粉,而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也使得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2005年黑龙江、河南、安徽等省推广使用清洁、环保乙醇汽油,消费玉米大约1300万吨,预计2006/2007年度国内整体玉米工业用量预计为320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3.5%。由于产区深加工企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北粮南运格局正在慢慢发生改变。以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玉米商品率最高的吉林为例,仅榆树地区就有200多家中小型酒精厂,昔日农民卖粮难正在转变成现在粮食企业买粮难,大成集团、黄龙公司、平东粮库等都表达出一个共同的概念:抢粮。也许不久以后,当地玉米将仅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出现短缺。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朱长国曾表示,由于乙醇和淀粉生产能力提高,玉米饲料用量增长,到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量将提高26%,这可能会迫使我国到2010年进口1000万吨玉米。产区特征正在弱化,粮食外运减少,未来格局有望形成南进北调。

  全球玉米炒作工业题材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进入2006年,玉米市场发生革命性变化,虽然禽流感对玉米饲料消费构成了不可小视的影响,但全球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崛起,使得玉米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开始成为投资者热捧的明星品种,在2006年上半年,CBOT玉米持仓量便超过百万手,是2002年的4倍。

  资料表明,全球饲料需求持续多年刚性增长,这已经很大幅度地消耗了玉米的产能,而2006年以来,玉米深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玉米又多出了许多下游产品,且产能都在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例如玉米淀粉、玉米糖、工业乙醇等等。在此情况下,玉米供需关系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正基于此,国外基金大量持续买入玉米。与此同时,进入第四季度后,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纷纷收紧出口政策,例如阿根廷宣布暂停玉米出口登记,印度限制玉米出口而准备放开玉米进口,中国也采取观望态度,对于明年(2007)的出口配额始终也不予明确。这样造成国际市场一片恐慌,玉米进口国纷纷采取提前大量买入的策略,防止未来价格更高。这也导致玉米市场供需形势进一步紧张。

  进入10月份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价格全面暴涨,在各类农产品的涨幅中,以玉米涨幅最大,从230美分一线涨至12月中旬的390美分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关注点已从初期引发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小麦转向玉米。

  国内玉米生产形势向好预计2007年供需基本平衡

  供应方面,从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市场连续五年产不足需,直到2004/2005年度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才使得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少量剩余。200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63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3%;产量为1.39亿吨,同比增长7%左右。此外,由于2006年以来玉米工业化题材的疯狂炒作,使得玉米价格飞速上涨,2006年播种期间,河南及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为每500克0.65元,平均比去年高出0.05~0.06元。价格的上涨也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估计,200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705万公顷,产量预计为1.42亿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玉米供求形势由产大于需向产需平衡趋紧的转变,我国对于玉米出口的热情有所降低,并且开始试探性地少量进口。

  在需求方面,虽然2006年我国玉米市场总体供应趋紧,但主要是2006年新上马了许多深加工企业,在其他传统需求方面,比如饲料消费、食用消费等方面并未出现大幅增长,甚至有微幅下降。

  此外,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称,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将“坚持非粮为主”。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玉米工业需求增长速度将有所下降,但总体需求依然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07年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总体表现平稳,出口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仍将有所体现。

  全球玉米市场供求趋紧支持国际玉米价格上涨

  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低于消费量,供求趋紧。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产量约为6.8873亿吨,较上年度减少约401万吨。消费量首次超过7亿吨,达到约7.232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约2455万吨。由此可见,产量要低于消费量,缺口达到约3554万吨,为1988/1989年度以来的最大缺口。另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库存消费比降到约12.4%?

  处于历史低点。值得注意的是,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造成世界玉米供求趋紧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玉米消费量增长较快。国际市场的供求趋紧,为价格上涨奠定了底部支撑。

  除了总的供求外,影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更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主要出口国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供求情况。2006年美国玉米产量较上年减少,而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却有较大幅度提高。2006/2007年度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预计达到约2.455亿吨,较上年提高约1498万吨,增幅约6.5%。在国内需求增长的同时,美国2006/2007年度玉米出口形势也较好。从供求看,美国玉米供求较上年趋紧。因此,从美国的情况看,也支持国际玉米价格走高。因此,预计2006/2007年度国际玉米价格将高于上年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