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催生空间——关于吉林省饲料产业的话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09
     去年底,一件事关我省饲料行业的大事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吉林省举行名牌饲料(添加剂)产品评选新闻发布会,包括大成在内的20家企业、74个产品荣获名牌饲料(添加剂)产品称号。此类规模评选在我省尚属首次。

    至此,我省饲料产业不仅完成了一次品牌的战略提升,也以不凡的姿态驶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畜牧业,尤其是畜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壮大,给我省饲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过来,饲料产业又助推畜牧业。据了解,2006年全省饲料总产量达到34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65万吨,浓缩饲料140万吨,产值达78亿元;粗饲料加工1350万吨,产值达26亿元。

    品牌提升品质,壮大催生空间。细数我省饲料产业,到底蕴涵那些潜力和优势?它们释放了哪些效应?在产业布局上,有那些亮点和调整?

    空间从何而来

    目前,我省饲料产业已开始进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产业升级阶段。全省年产饲料1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占全省饲料生产企业的8%,规模化生产占总量的30%。虽然发展较快,但客观地说,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生产总量和个体规模上还比较小,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

    那么,我省发展饲料产业的优势到底有哪些?

    第一优势,饲料产品的市场空间大。据资料显示,我国饲料生产的空间在3亿吨左右,2005年我国饲料产量为1亿吨,还有2亿吨的发展空间,而我省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加之畜牧业正由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这些都对饲料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10年,我省饲料产量预计还可增加180万吨以上,饲料产量可达到460万吨。

    原料供应充足,构成我省饲料产业发展第二大优势。我省现有资源比较丰富,以2005年为例,我省粮食产量达到258亿公斤,其中玉米产量达180多亿公斤,仅饲料加工消费玉米就达30亿公斤,还有40多亿公斤玉米可进入市场消费。另外,我省也是秸秆大省,每年可生产玉米秸秆等2000多万吨,目前综合利用不到30%,即不足700万吨。还有近1300万吨未被利用或作为农户烧柴,通过青贮等技术,使1300万吨秸秆“变成”草食畜禽饲料,可节约粮食近40亿公斤,丰富的饲料资源为饲料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开发利用潜力也很大。目前,我省每年有超过15万吨、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屠宰“下脚料”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污染,如果这些资源充分开发,可生产优质蛋白质饲料近8万吨,相当于12万吨豆粕,其蕴涵的效益空间可想而知。

    “饲”出的效应

    大发展带来大空间,随着饲料产业的壮大,也产生了较大的增收效应。很少有人会想到:使用一吨优质饲料,就可为养殖业增收200元;仅此一项,我省饲料工业每年就为养殖业增收6亿元左右。

    买饲料要花钱,可如果用优质饲料投入生产,还能减少成本——挣钱。这对养殖户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投入小,就可以减少成本;出栏期缩短,就可以多养畜禽,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效应不仅体现在增收上,也体现在市场辐射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省饲料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市场境界——饲料产品走出省门、国门,特种经济动物饲料产品、用于水产养殖的饲料产品、氯化胆碱、硫酸铜等产品销售到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份;氯化胆碱、硫酸铜的外销售量已经超过总产量的50%;特别是饲料级赖氨酸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远销美国和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0%。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如今四川的通威和希望集团、湖南的正虹集团、辽宁的禾丰集团、山东的六和集团等一批省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我省投资建厂,我省饲料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巨大的效应,使我省饲料产业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空间,挑战也随之而来,这就要求我省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调整饲料产业的发展思路。专家建议,尽管我省原料资源丰富,但还要围绕“广开饲料来源”做大文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饲料玉米的利用效率,来提高玉米的利用率和饲料加工工艺水平,通过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高产饲草饲料的种植面积。另外,还是要提升饲料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名牌企业;优化饲料区域布局,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