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多宝鱼标准之争意味深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01
    近日,山东省渔业协会与上海水产行业协会在沪签约,合作监管多宝鱼质量安全。这项合作协议,给此前剑拔弩张的“多宝鱼检测标准之争”多少描上一层温和的色彩——此前有消息说,因“药残超标”事件而遭重创的山东多宝鱼养殖户,不满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行的食品出口欧盟标准高于国家规定,拟对该局提起行政诉讼。

    这场“多宝鱼检测标准之争”实在意味深长:

    山东多宝鱼养殖户告状告得似乎有理——既然产品已达到国家标准,就有权利进入国内任何一个市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也没错儿——市场监管者当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高标准、严要求地维护本地老百姓利益。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悬殊,出在生产者市场准入的国内低标准现实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高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我国,许多行业产品技术、质量检测的国内标准低于国际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客观制约。许多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往往是那些具有技术优势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严格、苛刻的标准,令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企及。同时,一些发达国家有意提高标准,把技术壁垒作为新贸易保护工具,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水平低、质量不高,行业标准想高也高不起来。

    国内标准水平低的弊端显而易见。曾经,我们的众多企业及产品,因为没有及时参与国际标准的质量、环境、安全等体系认证,虽有“部优”、“国优”桂冠,却被挡在了国际市场之外。也是在山东,为了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能与该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在洽谈会上,却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符合人家的标准,结果坐失良机。

    还有众多企业在“国内标准”保护下,不思进取,蹒跚前行。保护的结果是,整个行业技术水平上不去,一些消费者对国货失去信心,掉头追捧洋货。比如,我国在制定环保建材标准时,由于顾忌国内多数建材企业低水平生产现状,以至于一些“国标”,只能说是勉强过得去——标准稍高,就会有一大批企业关门。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几次想提高某些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都因此而不得不作罢。结果,环保建材行业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落后的国内标准,同样也不利于市场规则的建立。经济全球化之下,已无国内国际市场的楚河汉界。不仅在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也应遵守国际共同的“游戏”规则。否则,市场竞争就处于不公平不完全状态。

    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企业能否承受得了国际标准?问题是,产品的低技术质量标准,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使用的高风险,为什么只能由消费者承受消费高风险,而不能由企业承受较高的国际竞争标准呢?

    在若干经验和教训面前,这个问题或许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郝 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