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05
    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在2004年9389亿斤、2005年9680亿斤的基础上又有增加,预计超过9800亿斤以上,单产也连续三年提高,打破了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基本上呈现“两丰一歉”,没有连续三年增产的记录,扭转了粮食单产基本上是“两增一减”,没有连续三年提高的局面,成为2006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闪耀亮点。

    粮食增产,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一是切实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2005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二是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种田交税的历史,这是中国9亿农民的福音,也是党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全面取消农业税,使农民负担锐减,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三是加大“三补贴”政策实施的力度。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127亿元,均占本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良种补贴资金41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亿元和3亿元。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财政政策,及时拨付补贴资金57亿元。针对柴油等农资涨价问题,结合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精神,中央财政又新增125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并根据油价调整情况,拨付渔业等行业补贴资金84.8亿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8亿亩,增长1.1%,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次得益于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加之科技进步,粮食品种优质率提高,促进亩产增加。据农业部初步统计,2006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综合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但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粮食增产不增收。虽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增速高于2005年1.2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除1996年增收幅度最高的一年。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仅增长4.8%,增速比2005年同期还回落0.9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民种粮成本加大。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价格涨幅高于生产价格涨幅2.2个百分点,粮食直补的好处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二是粮食增产的同时发生粮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2006年11月份、12月份粮食价格上涨突然加快,涨幅分别达到4.7%和6.9%。此次粮食价格上涨,既有国际粮食减产的诱因,也有国内国家托市收购、农民惜售以及能源用粮增加等因素,但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紧平衡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尽管粮食连续三年增产,也不能说粮食供大于求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2006年粮食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是在2000年至2003年累计减产1550多亿斤后的恢复性增产,相比1998年的10246亿斤还相差很多。我国粮食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当年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我国粮食的供需矛盾已由“九五”时期的偏松平衡转变为偏紧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粮情。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除气候、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因素,使我们对今年的粮食生产有理由保持警惕。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受到限制。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3亩,2005年下降到1.4亩,近三年来虽然耕地迅速下滑的趋势有所遏制,但逐年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粮食播种面积在连续三年增加的情况下,今年继续增加难度很大。二是粮食单产增长空间有限。由于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发挥,粮食单产经过连续三年提高,继续提高的空间有限。三是政策激励效应相应减弱。前两年集中出台的“三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基本都直接惠及农民,面向粮食生产的农户,含金量高、力度大。今年中央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这些政策,支持力度在增加。但相比两年前,这种外部“输血”式的激励效应会递减。四是粮价下行和农资价格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连续三年粮食丰收,供求关系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粮价下行的压力增大。同时,农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农资需求旺盛,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难度加大。

    为此,必须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一是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二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直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四补贴”等政策(种粮农民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补贴)要继续加大力度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力争粮食面积稳定,着力提高粮食单产。三是继续贯彻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想方设法抑制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五是要加强粮食在结构和区域上的宏观调控,防止由于局部供需紧张可能引起全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民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