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波动不会引致通货膨胀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14

话题缘起春节将至,年货采购进入高峰期,而人们关注最多的恐怕就是粮油涨价了。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地,从去年10月份开始粮油价格突涨,让人们一下子对物价变得敏感起来,甚至有人担心这次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涨价,会不会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自1996年以来,从广东到全国的经济运行一直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全国人民连续10年享受着物价稳定的生活环境,收入也不断提高,对物价的承受力相应地增强了,今天,人们能够更从容地面对物价的波动。但是,粮食是事关经济运行安全、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粮价问题历来十分敏感,澄清对当前粮价波动问题的认识很有必要。我们特约有关专家对此次粮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利弊及趋势作一分析。敬请垂注。

主动发挥价格调节作用是粮价上涨主因

核心提示价格是调节利益关系的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次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家主动发挥价格调节作用是主因,国家有意识引导粮价走向合理的回归性上涨

自去年10月以来,我省及全国均出现了粮价波动,进而带动食油、肉禽蛋鱼相应涨价的局面,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粮食是事关经济运行安全、人民生活安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有必要澄清人们对此的一些认识。

这次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对粮食市场调控的效应

价格是调节利益关系的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次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家主动发挥价格调节作用是主因。

首先是国家对粮食市场调控的效应。我国粮价长期低迷,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所以去年夏收后国家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高于市价),在适度提高收购价的基础上,国家粮食部门共托市收购4000多万吨小麦,掌握和控制了绝大部分商品小麦。这使农户在踊跃交售新粮的同时,连原存粮也出售了不少,致使社会商品粮库存减少后,加工企业难于采购到原料粮而托升了市场粮价的上涨。

其次是国际粮食市场行情的影响。去年澳大利亚旱灾,阿根廷暂停玉米、大豆出口,法国冬小麦收获面积缩减,导致全球小麦产量减少、库存下降、需求坚挺,加上一些粮食出口国家的有意炒作,导致国际粮价的涨幅较大。在国际粮价上涨的推动下,国内粮价也适度上涨,特别是玉米、小麦、大豆涨幅较大。

三是玉米工业转化精深加工的需求拉动。从全国看,2000年玉米总加工量仅1380万吨,2005年加工耗用玉米增加到2500万吨,2006年预计加工量将达到3000万吨。特别是玉米主产区的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精深加工能力扩张迅速,导致本地玉米需求相应增加,外销大量减少,加上饲养业复苏,促使饲料需求增长,使玉米供求偏紧,市场价自然相应上涨。

此外,也有人为炒作的推动。在国内外市场粮价上涨的环境下,一些不良经营者为了从中渔利,不断传出粮食涨价信息,加重了社会紧张心理,人为地提高了粮价;一些外贸企业在国际玉米涨价时,为了掌握货源竞相在主产区提价抢购,成为玉米涨价的一大原因。

这次粮价波动与过去的涨价有本质区别,具有恢复性、短期性、温和性等特点

我国这次粮价波动与过去的涨价有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一是恢复性,即在过去粮价长期低迷的不合理情况下,国家有意识引导粮价走向合理的回归性上涨。二是短期性,这次粮价上涨高峰期主要在去年10月至11月间,到12月份涨势已放慢,甚至已开始回落。例如,广东省的粮食批发价在去年底上涨之后,进入今年1月份开始下滑,早籼米、普籼晚米、富强面粉等在1月份分别下降4.84%、2.0%和3.51%。三是局部性,即粮价上涨大的品种如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集中在主产区与主销区。四是连带性,即随着粮价的上涨,相关的饲料、食品如食油、肉禽蛋鱼等副食品价格也相应上涨。五是温和性,即粮价上涨幅度不大,消费者感受压力不大,人心稳定、市场平稳、反应平静。六是可控性,即粮价上涨后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例如小麦涨价过高时,国家在郑州、合肥等粮食市场先后五次公开拍卖粮食,市场小麦价格便“应槌而落”,粮价上涨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

创新粮食安全和粮价调控机制

目前我国的粮食运行机制总的来看已经走上了安全的轨道,但仍然不完善。例如粮食经营的市场主体还不成熟,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分布不平衡,粮食中介组织不适应要求。我们要总结历次粮价波动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交易行为制度、价格行为制度、市场信用制度等,在继续促进农民产粮增收的基础上,用法规进一步规范粮食流通和价格行为。

作为粮食消费大省,粮食对广东来说是一件大事,为了保证广东粮食运行的长治久安,要建立相应的粮价调节基金制度;在粮食储备制度上要有创新,在现行国家各级粮食储备制度的基础上,落实粮食经营者对粮食市场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则,在大中城市和县城对所有粮食批发商实行配额经营,规定每个配额每一个时期要有相应的存粮量,运用“藏粮于市”和粮价调节基金机制,实现粮食市场供求平衡、粮价基本稳定的目标。

作者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价格协会副会长、研究员

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意义重大

李惠武

核心提示不管是国家主动调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还是由此带动的相关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合理的价值回归。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不仅可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达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让农民通过扩大种养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来获得更多收益。终极的作用,则在于实现巩固供给基础上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的长期相对稳定

去年夏收之后,国家审时度势,果敢出台了高于当时市价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甫出台,即大大刺激了粮农的售粮积极性,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由于粮价仍是农副产品的比价核心,正常的连锁反应使部分农产品和粮食加工品价格上扬。由此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粮价问题历来十分敏感。以中国的国情论,粮食产量和价格一直是中央政府粮食政策权衡的两个基点。但笔者认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现阶段意义十分重大。

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达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期间粮食价格虽总体呈波动上涨之势,但相比之下,以粮食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价格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近10年来,广东市场粮食类价格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基本处于跌势。农民增收困难,也与此密切相关。因此,不管是国家主动调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还是由此带动的相关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合理的价值回归。所以,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不仅可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达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让农民通过扩大种养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来获得更多收益。终极的作用,则在于实现巩固供给基础上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的长期相对稳定。这也是稳定社会大局的战略举措: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由粮价带动新一轮市场总体价格上涨缺乏充分的市场条件

粮食及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增加城镇居民的生活压力?或带动新一轮的价格指数上升?笔者以为不必过虑。以广东为例,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6年已降至36.2%。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8%和食品类价格指数上升2.4%的情况下,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仅增加5.6%。这是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工业产品的市场供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总体上的买方市场,价格呈平缓滑落态势;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则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品价格回落的压力。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5年只为1996年的93.5%,同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从1996年的444.3(以1978年为100)下降到424.4。显然,由粮价带动新一轮市场总体价格上涨缺乏充分的市场条件。所以,理想的状况不是粮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而是在充分体现生产成本、有利稳定生产和保障供给价位上的相对稳定。

要保证粮价上升真正让粮农受益,保护好种粮的积极性

当然,广东作为粮食的消费大省,粮价波动总是一个敏感的命题。应对之策,是承认合理上涨,做好宏观调控。一是要借助国家调整收购价的契机,保证粮价上升的好处能真正落到粮农身上,保护好种粮的积极性,稳定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减轻调粮压力。二是要加强省际和境外的粮食产销合作,在保障原有与产粮区签署的购粮合同认真履行的基础上,争取扩大合作面,增加稳定的供应渠道。与此同时,与产粮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三是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健全粮食行政管理体制,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妥善解决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创新流通经营发展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做实做强粮食企业,保证供销渠道畅顺,稳定市场供给;四是要加强粮食的储备工作,用好调节基金,充分发挥地方粮食储备在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稳定市场价格、确保安全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要积极探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新机制。六是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储粮于田”、“储粮于企”、“储粮于民”、“储粮于政府”、“储粮于科技”的可行模式和机制,构建粮食安全的新型保障体系。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近期广东省粮油副食品价格温和上涨

苏伟光

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广东省粮食副食品市场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至12月中旬涨幅最大,以后涨势放缓并逐步走稳,今年1月中旬至今小幅调整总体稳定。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下,肉、禽、蛋价格连续小幅上涨;食用油价格去年四季度以来涨幅稍大;蔬菜价格受天气和季节性影响大幅波动;水果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小幅波动,相对平稳。

影响今年后市粮食价格走向的不确定因素

今年以来,我省粮食市场价格行情总体稳定。展望后市,影响我省粮食价格走向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耕地总面积不稳定性的影响,我省耕地总面积从1995年的3476万亩锐减至2005年的315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跌至0.4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我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整体下滑,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供给的年度波动,从而对粮食价格上涨形成潜在压力;自然灾害的影响,各种灾害通过影响粮食产量从而对粮食价格影响变得更加敏感;国内需求压力的影响,口粮消耗、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对粮食的争夺直接影响了粮食价格;国际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影响,从省外调入和进口粮食成为我省粮食供应的重要渠道,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状况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粮油市场价格。

从政策面看,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的政策力度仍将会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的延续,将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支撑了粮价的稳定。

春节前后粮食价格将维持稳中略升格局

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粮食价格阶段性、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预计春节前后我省粮食价格将会维持稳中略升的格局,大米、面粉零售价格可能小幅上升,玉米价格仍将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随着春节临近,在成本的推动下,肉禽蛋价格将会继续小幅上涨,国内食用油价格仍将小幅上升。

作者系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主任

目前粮价的波动是可控制的

董小麟

核心提示今年粮食价格走势稳健,不可能再有剧烈的升幅,更不可能出现失控

最近几个月,市场上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明显升幅,那么,当前粮食价格及其走势会不会出现失控呢?我认为:总的来说,今年粮食价格走势稳健,不可能再有剧烈的升幅,更不可能出现失控。作此判断主要基于这样几方面:

客观上不存在波动剧烈的消费周期变化

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需求比较稳定的商品,客观上不存在波动剧烈的消费周期变化。从一般的粮食价格变动规律看,价格波动或者是因为与其他商品比价关系不合理而需要调整,或者主要是一些暂时性因素所引起。所以,在供应比较正常和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居民收入水平稳定上升的情况下,食粮的消费量及其开支在居民收入中所占份额都呈现明显下降,消费者对粮价承受能力的增强能够减少对粮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反过来必然制约着粮价的上升空间。

近年国家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的一系列调整有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政府通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和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继续实行对种粮大户直接补贴的举措,以及继续贯彻稳定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等,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着有效影响,从而推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在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全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8613亿斤上升到2004年的9388亿斤、2005年的9680亿斤和2006年的9860亿斤,三年来的年均增幅远高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007年预计粮食将继续增产。

国家对粮食供求和价格调控的手段愈益成熟

除继续实施维持一定收购价格水平与保证补贴到农户等有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措施,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后果外,国家还加强了粮食的战略储备,目前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这是粮食价格处于可控制状态的重要物质保证。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市”的政策,除国家粮库的各级战略储备外,粮食经营者特别是批发环节的适度存粮也将成为辅助措施,这也是流通领域中完善整个粮食经营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

外贸与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对稳定粮价也呈现有利之势

从外贸与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看,对稳定粮食价格也呈现有利形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谷物价格总体上是表现为下降趋势的;近年玉米需求上升带来玉米价格涨幅较大是阶段性的。2007年春,我们将看到的是中国、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南美玉米(南美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秋收后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等有利价格回落或稳定的因素;而我国这一轮出口玉米的配额也基本完成,国内市场供应将得到缓解。

由于人民币汇率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在进口的时候有利于进口粮食价格下降。汇率因素有利于广东购买海外粮食的成本得到比较有利的控制,从而对省内市场粮食价格产生比较有利的影响。

市场运作方式进一步和国际接轨,也将降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一方面,国内粮食期货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减少短期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广交会”转型,新增的进口功能将促进包括粮食等进口商品进入我国内地市场,而广东将首先得到进出口更加协调所带来的好处,并可以通过有效组织进出口贸易来促进省内市场价格的稳定。

国内粮食的市场价格不是越低越好,相反,从“三农”问题的出路看,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改善农民民生的必要条件,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升情况下,只要农民能够得益,并由此促进农业的发展和优化,也就构成实现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政府调控的责任是协调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博弈,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的变动对各方的利益博弈产生正和的效果。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广东价格协会副会长

链接

一二月份广东省粮食副食品价格情况

粮食收购价稳步走高、批发价小幅下滑、零售价持续小幅攀升

粮食收购价格稳步走高。1月份,我省稻谷收购价格稳中略升,稻谷收购价比上月升了1.29%。从去年11月份以来,粮食收购价格普遍稳步走高,本月的价格水平处于相对高位,但升势趋缓。

粮食批发价格小幅下滑。据监测,1月份粮食批发价格总体稳中下降。大米、面粉价格从去年10月份升至12月份后下降,早籼米环比降幅达到4.84%,晚籼米降幅0.88%,标准、富强面粉价格分别下降5.45%、3.51%;玉米价格自去年10月份以来仍在上升,环比涨幅3.68%;麦皮、米糠等饲料价格变化不大。

粮食零售价格持续小幅攀升。据全省大中城市粮食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我省成品粮零售价格从去年11月份以来持续小幅攀升,1月份普通早籼米、普通晚籼米和优质籼米与上月相比分别上升3.15%、1.65%和1.38%,与去年11月份相比分别上升5%、4%和6%;富强面粉及波纹面、挂面等面制品与上月相比分别上升1.07%、1.44%、3%,与去年10月份相比分别上升2%、3%和8%,但升势趋缓。

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肉禽蛋价格持续上涨。去年以来,肉禽蛋价格呈持续小幅上涨态势,尤其是10月-12月,上涨幅度增大。今年1月以来肉禽价格仍保持上涨趋势,1月份鲜猪肉(精瘦肉)、鲜猪肉(肋条肉)、活鸡、鸡肉(白条鸡)全省平均零售价每500克分别为10.1元、8.0元、10.3元、9.4元,环比分别上涨5.2%、6.7%、4.0%、2.2%。

食用油价格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涨幅度稍大。今年1月上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平均零售价环比分别上涨2.94%、2.95%、3.40%和4.7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