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农产品跑出大行情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28
    春节期间,国际商品市场一片红火,黄金、原油、金属普遍上涨,而农产品更是成为商品牛市中新的亮点:国际大豆期货创出两年半的新高,玉米创出十年半的新高。而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国内农产品期货也普遍暴涨,大连大豆、豆粕、小麦上涨幅度接近3%,豆粕曾一度涨停。

    在中国的农历猪年开始之际,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孕育的农产品牛市迎来真正的高潮。从国际国内农产品供求变化格局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2007年的农产品市场将迎来大行情、大机遇。

    决定这一大行情的要素有三个:一是农产品的周期性短缺,二是农产品用途的工业化革命;三是全球性的资本流动性泛滥。这三者可以并称为农产品牛市的“三驾马车”。

    商品将出人意料短缺

    在过去的数年里,诸多的统计数据证明我们身处一个大宗商品过剩的年代。但是,笔者认为,至少在未来的3-5年里,我们可能会遭遇一次短暂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短缺时期。

    这首先是由大宗商品的供应周期决定的,以粮食为例,“靠天吃饭”是农作物种植者生存的不二法则。涝灾、旱灾都会带来自然减产,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投入减少会带来人为的减产。而各种迹象已经表明,随着3年大丰收的过去,2007-2009年全球农作物将进入歉收的周期。

    以今年的大豆为例,本以为正在收获的南美今年将出现一次大丰收,各预测机构从去年开始就不断调高正在生长的南美大豆的收成。但是进入今年2月,当巴西农民们开始陆续进地收割时,却发现颗粒饱满的大豆浸泡在雨水中,无法收割。已经有机构预测巴西北部部分地区因此减产的幅度将达到20%。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巴西北部地区从大豆种植下去就一直没有出现过像样的晴朗天气。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从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中长期天气预测图看,今年4-7月份美国中西部大豆玉米种植带将面临干旱气候。这一气候特征也得到了美国其他预测机构的认同。就中国地区而言,气候的异常已经显而易见,今冬北方地区温度持续偏高,北京冬季刷新了50年来的高温记录。“瑞雪兆丰年”,暖冬对中国华北的小麦、玉米生产所带来的影响仍无法估计。

    农产品用途工业化

    毫无疑问,农产品市场正面临一场使用用途的工业化革命。各种官方机构公布的供需平衡表已经显示,因为农产品工业用途的崛起,全球玉米、小麦、大豆供求平衡从今年开始相继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从去年开始,工业革命已经在玉米上掀起波澜,并逐渐带动其他一切相关农产品价格的重新定位,比如在种植上与玉米争地的大豆、在饲料领域有替代作用的小麦。由于农产品用途的工业化是历史性的,因此农产品过去30年的价格区间在不久的未来将被打破。未来在农业生产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之前,我们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已经抬高的价格区间。

    在工业化用途崛起的同时,我们还看到随着一些发展中人口大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世界对粮食,特别是高品质粮食的食用需求也在稳定增加。因此,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已经非常脆弱,容不得生产上的任何意外。

    商品市场将面临泡沫

    到目前为止,全球资本流动性的泛滥已经给房产、贵重商品以及有价证券市场带来了一些泡沫,但是这些泡沫仍然不够大。资本流动性泛滥是过去十余年国际金融市场缓慢形成的恶瘤,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仍然很难消融。

    前期国际房产、金属、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似乎有所收敛,但同时我们却发现镍、锌、锡等金属小品种以及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开始直线上升。这说明,前期的下跌仅仅是流动性资本在投资方向上的技术处理。在未来3年我们必然面临一个商品市场价格泡沫不断膨胀的过程。

    今年春节期间,虽然对豆粕构成利空的禽流感不断爆发,但CBOT市场中的豆粕期货却是豆类中上涨力度最强的。这不是因为市场忽略了禽流感的利空影响,而是因为有大机构资金在不断地抢“便宜货”。从随后的持仓报告,我们就看到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基金在豆粕上的净多单增加了10%。

    题材丰富、容量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市场正在成为流动资本大鳄的新的逐利场。由于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化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广泛,因此,价格泡沫一旦扩展开来,农产品将成为流动性泛滥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承载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