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畜牧小区动物防疫现状的调查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4-26
畜牧小区是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建立的、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实行统一管理的畜禽饲养园区。畜牧小区的组织形式多数为“四统、一分、一集中”,即“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供应体系、统一购苗(料),分散饲养,集中销售”。

畜牧小区模式是基于我国国情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农户分散小规模饲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过渡形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产物。目前,小区主要采取“企业+农户”的生产方式,以企业为产业化龙头带动一群养殖户。有些小区是农民自发形成,有些是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形成。畜牧小区便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便于技术推广、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管理;有利于科学饲养管理、规范化操作、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畜牧小区建设,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万多个畜牧小区,近五年来天津市经市农委验收合格并补助设施配套资金的畜牧小区已达600多个。这些小区为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挥天津市畜牧小区的优势,构筑牢固的小区生物安全体系,促使其向畜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笔者近几年在全市畜牧小区的验收中,有重点地对小区动物防疫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天津市畜牧小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选址,场内布局不合理畜牧小区选择的条件应十分严格,其地势、防疫间距、供水、排污、交通运输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现在有些小区的选址未能进行充分论证,建设前未经专家考察、评估,仅凭当地村镇领导的意志或农户自发建设。有的甚至走过场就一锤敲定,与科学合理的建场要求相差甚远。

如有的小区建在交通频繁的公路附近;有的建在村子边缘,与村子之间不能保持合理的防疫间距,也不考虑风向、坡向等各种因素;更有甚者干脆就建在村子里,周围全是住宅;还有的把废弃地用生活垃圾填平后建场。这样的小区,不仅本身的防疫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且对人居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小区内部建设也不尽合理,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与粪污处理区之间无隔离。如有的把饲料车间建在下风口,有的粪池位于小区的上风口。很多小区只是一块土地上农户形式上的组合,各户仍采取小规模各自独立的庭园养殖方式,人畜混杂。这样,一旦发生疫情,很快就会蔓延全小区。

基础设施建设不科学,环境污染严重有些畜牧小区舍外主要道路、舍内地面或墙壁没有做硬化处理,每批畜禽饲养结束后无法对畜禽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小区内净、污道没有区分,一些小区建设者,在建场时不去考虑小区的废弃物将给周围人群带来什么影响,如有的小区,没有排污设施,也没有排污计划,家畜的排泄物随意堆放,平时臭气熏天,春夏蚊虫肆虐。特别是离村子较近的畜牧小区,产生的气味与废水使人居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还有的小区外表整洁卫生,但大量的污水全排入到渗水井中,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家畜粪尿排泄量很大,1头成年猪24小时排放粪尿总量可达10千克,1头成年牛则达几十千克。试想,一个几百头或几千头的养猪或养牛小区,如果对家畜排泄物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的环境将是何等状况!

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有些畜牧小区完全对外开放,没有围墙、大门、消毒室、隔离带,有些交通道路甚至从小区内穿过;对进入的农户没有准入制度,饲养人员不经任何消毒处理频繁出入小区。尤其可怕的是收病死畜禽的、卖药卖料的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小区。小区未做到专门化饲养、同批饲养、全进全出,新入场的畜禽无检疫和隔离观察期。

畜牧小区规模、密度过大目前,许多地方的畜牧小区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饲养的畜禽数量多、密度大,畜禽舍全封闭,完全靠人工调节小气候环境。有的小区内,畜禽舍之间的距离很近,间隔不足6米,每栋舍的饲养数量也越来越多,饲养密度过大,致使病原体增加,细菌或病毒变异机会增多,疫病传播速度加快。如鸡舍密度每增加一倍,鸡被感染疫病的概率就增加4倍。如果有一只或一群畜禽发病,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小区甚至周边村庄。

无健全的疫病防疫体系一些畜牧小区从规模上看与传统的饲养方式不同,但在具体饲养技术上并没多大改进。在品种选择、饲料配方、环境控制方面都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尤其是在疫病防治方面,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又无完善的生物安全与社会服务体系,一旦发生疫情,很难有效控制,往往造成很大损失。疫病监控、快速诊断、有效防治是保证小区畜禽健康的重要措施,天津市多数畜牧小区畜禽疫病防疫体系比较完善,但仍有少数小区防疫设施形同虚设,防疫体系极不完善,严重阻碍小区的健康发展。

对畜牧小区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畜牧小区是近些年我国农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由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重要一步,其发展的势头虽然很猛,但困难也很多。

通过对天津市畜牧小区畜禽防疫现状的调查后认为,政府出资帮助配置畜牧小区防疫设施,既有减少政府为应急而大量被动地进行意外财政支出的好处,也有直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畜禽安全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在建立科学化管理畜牧小区时的花费,要远远小于全国性畜禽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暴发时,政府和社会各界所不得不支出的巨大直接开支的花费,“非典”和“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的威胁所造成的损失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政府出资扶植畜牧小区的建设,其实是最划算的“大账”,是“最经济的”支出。多年来,天津市确定的系列引导、扶持政策对畜牧小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目前看,小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民的收入及资本积累仍有限,加之畜牧业是微利行为,很难投入较大资金进行小区建设升级改造,因此,保持政府对小区建设的引导、扶持政策至关重要。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我国必须在环境、生态、卫生、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这些关系到农村和农民生活福利方面付出极大的努力。其中,建设畜牧小区就是具有上述多方面综合积极效应的明智举措。畜牧小区建设好了,将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向良性循环转化,最终将有力地促进农村面貌的改观,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畜禽的健康,畜禽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人类的食品安全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1.畜牧小区建设最好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安排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从防疫角度选择合适位置,考虑长远的发展,避免反复搬迁。小区的建设应采取招标的方法,重点考虑养殖规模、种类、环境保护、饲料来源、粪便处理与综合利用等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实施和扩大对畜牧小区的贴息贷款、财政补助、减免税费等政策,并在养殖用水、用电、用油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加快推动小区的升级改造。

2.畜牧小区要远离人口密集的村镇、马路(尤其是交通干线),要建在传染源(如村庄)的上风向,并有自然隔离条件(如山丘、河流、树林、庄稼)。小区最好建在荒滩、荒地、荒山、荒林等病原未曾污染过的非耕地上。切忌建在原有的畜禽场上或附近建小区,小区要有封闭式围墙或者防疫隔离带,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各功能区之间要有明显的隔离带,小区的主要入口要设置消毒设施、门卫值班室、紫外线消毒室、车辆进出消毒池和雾化消毒装置等。生产区内的净道、污道要区分清楚且互不交叉。畜禽舍布局要合理,畜禽舍间距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畜禽舍的地面、天棚、墙壁要耐冲刷消毒,饲养棚架或笼具要坚固平整,便于拆装、清洗、消毒。

3.畜禽舍尤其是肉鸡舍大棚取暖应尽量采取火道、燃煤热风炉、暖气的方式,加快废除畜禽舍内火炉取暖方式,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天保证温度的同时尽量通风,夏天采用水帘降温,纵向通风,这样既净化空气,又避免因热应激引起的体质下降而诱发各种传染病。

4.畜牧小区必须有良好的排污条件,粪便及污水能够及时进行发酵处理和排除,严防小区周围粪便及污水污染。小区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既减少对地下水和空气、周边卫生环境的污染,保证农民身体健康,又能生产出沼气,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如做饭、照明等),这也间接减少了农民用于能源的花费。

目前投入使用的生猪饲养生态环保项目,通过采用沼气厌氧发酵池将粪便干湿分离,粪便脏水被贮存用来发酵生成沼气发电,干粪便通过分离等措施形成有机肥料。天津宁河原种猪场目前日处理脏水能力超过200吨,在国内大型饲养场中堪称典范。天津市农业局能源处在全市农村建立了家庭式的“猪—沼—菜”三位一体环保新方式,还开发了方便、快捷、投资少的移动式粪便处理机,每台机械年处理猪、牛、鸡等各种粪便6000吨,处理后的粪便干湿分离,形成新的有机肥料,年增加经济效益18万元,投资回报率高达300%。

据了解,天津市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别是在全市生猪、奶牛等饲养基地,普及推广各种新型环保措施,使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再施肥于农田。

5.畜牧小区内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小区内吃住,专设食堂或专人送饭,不带可能有病原污染的食物进入小区,不能轻易离开生产区,一旦离开,再进入时需更衣、洗澡(尤其是养鸡与养猪小区),换消毒后的工作服后方能进入。除小区内饲养人员外,其他所有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生产区,非进不可时,要更衣、换消毒的工作服、鞋、帽方能进入。

6.同一畜牧小区内只能饲养一种畜禽,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尤其是肉鸡和育肥猪),杜绝畜禽舍内随意进入外来畜禽(如种公鸡、种猪)。外购畜禽进入生产区前须先进入饲养观察区,经过观察检疫合格后方能进入。不同生产小区尽量避免人员及用具往来,严防其他畜禽进入生产区,杜绝养殖户饲养狗、猫、鸟等易传播畜禽疫病的宠物。小区要建立两个配套的隔离饲养区,一个是外购畜禽饲养观察区,一个是患病畜禽隔离饲养区。

7.要保证苗畜禽来自健康种畜禽,对饲养畜禽的垂直传染性疾病(如畜禽的支原体病、沙门氏菌病)、烈性传染病(如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鸭瘟、兔瘟等)要定期检疫检测,制定严格的检疫检测规程。小区饲养人员要学会观察畜禽,一旦发现异常病畜禽,及时隔离,及时向兽医技术人员汇报,并送病畜禽到有一定条件的单位诊断化验,对治疗价值不大的病畜禽必须尽快淘汰,死淘的病畜禽做无害化处理。

8.保证卫生是消灭传染源或减少传染,切断传播途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消毒的前提条件。小区周围的杂草、腐木、烂草、死亡畜禽、杂物要定期清理。畜禽出栏后,要对畜禽舍进行清扫,水冲,刷洗,特别要注意过道、门帘、水帘、用具、料槽、水槽等的清洁卫生。小区饲养人员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平时要养成戴卫生帽、穿工作服的习惯,要定期洗澡,换洗工作服。

9.消毒是为了杀灭或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是看不见的卫生防线。建议小区周围、畜禽舍周围环境及道路,小区、畜禽舍出入口消毒池,舍内用具及料槽、水槽等要经常消毒。饲养人员进出畜禽舍手臂、靴子要消毒,工作服要定期消毒。

10.防治常见病毒性疾病(或个别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是做好平时的免疫工作,做好免疫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免疫程序,以及疫苗的选择和保存。小区要设立统一的免疫程序,采用同样的疫苗及免疫方法,要定期进行畜禽抗体的免疫监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