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持续增长 国产大豆急需政策扶持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04
 由于国内供求矛盾、大豆加工能力扩张等因素影响,大豆进口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广东进口大豆49.8万吨,价值1.6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0.1%和1.1倍,其主要特点是:

一、一般贸易进口大豆占进口总量的99.8%。

二、主要原产国为阿根廷和美国。前2个月,广东自自阿根廷进口13.2万吨,增长1.3倍;自美国进口36.5万吨,增长1.6倍。自上述两国进口占进口总量99.8。

三、各类型企业进口大幅增长。前2个月,私营企业进口22.7万吨,增长93.5%,占进口总量45.5%;广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豆19.3万吨,增长34.6%,占进口总量的38.7%;国有企业进口7.8万吨,增长51倍,占进口总量15.6%。

四、进口价格走高。2006年,广东大豆进口平均价格为281美元/吨。今年前2个月,广东大豆进口平均价格为316美元吨,增长12.3%。

大豆进口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一、国内大豆减产,供给不足。国产大豆产量只能满足国内大豆需求的40%左右,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赖进口来补充。2005/06年度全球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低迷打压了国内大豆价格,在收益走低的情况下豆农的种植意向出现转移,导致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小、产量萎缩。2006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下降,播种面积比上年萎缩了近50万公顷,产量减少85万吨。由于目前国内大豆需求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大豆国内需求在4200万~4300万吨之间,供需缺口达2700万吨左右。

二、国际大豆压榨产业向我国转移,国内压榨产能扩大。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已有ADM、新加坡Wilmar、托福、来宝、嘉吉等多家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从事大豆压榨产业。目前仅美国ADM、嘉吉投资和邦基这三大粮油巨头通过投资等形式掌握了我国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加上泰国正大等公司,外资控制的加工能力达40%以上。国际大豆压榨产业的转移进一步加强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大豆进口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国内实际压榨大豆3250万吨,是国内大豆产量的2倍以上,豆油压榨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压榨能力的过度扩张导致大豆原料稀缺、开工率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加深。

三 、人民币升值,提高了进口大豆的“性价比”高。目前大豆进口均价为316美元/吨,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大约在2460/吨左右。而目前国产大豆受减少影响,价格上升,东北大豆到厂成本将提高到2700-2900元/吨,山东、河南大豆上涨至3000元/吨,即使加上后续的进口成本仍低于东北大豆的采购价格,而且进口大豆的出油率还比东北大豆高出2-3个百分点,因此同“洋大豆”相比,国产大豆不具备比较优势。

四、豆油的进口替代作用在减弱。虽然我国已全面取消食用油进口配额制度,但由于国内豆油价格持续低迷,进口毛豆油精炼价格在国内不具有价格优势,豆油进口不升反跌,无法大量替代大豆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豆市场的变化对国产大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随着种植面积的萎缩和科学技术投入的缺乏,我国大豆市场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需求空缺,国内大豆市场完全依附和受国外大豆市场掌控和左右。而过分依赖进口大豆将拆断国产大豆的产业链条,导致国内大豆生产因缺少龙头带动而出现迅速萎缩。去年下半年大豆市场的低迷已经挫伤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低价大豆进口的进一步增长会加剧国内大豆种植业在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使豆农收益空间更趋狭小,进一步冲击国产大豆的生产。

鉴于目前国内大豆供需缺口仍然巨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大豆产业发展,延长大豆产业链,同时建立大豆保护价制度,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对大豆产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绿色大豆”。提升国产大豆同国外高油大豆、转基因大豆的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使国产大豆由产量劣势变为质量优势;三是兴建大豆专用的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打造运转高效、费用低廉的专业物流体系,使国产大豆的流通更为通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