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性看待近期副食品上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15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调查统计,截至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市斤10.66元,比4月25日的8.57元上涨了2.1元。5月31日至6月8日,猪肉价格一直维持在10.66元的水平上,比5月30日最高点10.76元略有回落。

鸡蛋、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鸡蛋、牛肉、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市斤3.85元、11元和11.36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1.6%、15.8%和16.5%。如果考虑城乡不同市场与综合平均价格,涨幅要比36个大中城市低一些。

原因:多种因素综合叠加

近期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为何出现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去年生猪收购价格过低,以及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多种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一是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带动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提高。去年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跌到20年来的最低点,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由于石油涨价,以玉米做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玉米产量的20%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今年5月中旬,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同比上涨51.9%。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去年全球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10%。

二是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猪肉价格涨跌首先影响仔猪的需求和价格,仔猪的需求和价格又影响母猪存栏数量,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2006年5月正值这一轮生猪价格的谷底,生猪收购价格一度跌至每市斤3.23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94亿头,同比下降1.8%;其中,母猪存栏4200万头,同比下降14%。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

三是南方猪高热病、蓝耳病疫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由于去年猪价过低,加之部分地区疫情影响销售,农民宰杀母猪过多,仔猪供给不足,从而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数量和市场供应。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由于猪源紧张,价格上涨,一些南方经销商到东北、华北等地采购生猪,从而造成东北、华北地区“五一”后猪肉价格迅速上涨。

影响:有利农民增收 城镇居民支出有所增加

周望军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粮食、肉禽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餐饮业、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大专院校学生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按5月份猪肉、牛肉、鸡肉、鸡蛋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测算,低收入群体肉禽及其制品、蛋类人均月消费支出增加7.25元,其中困难户、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月支出分别增加5.6元、6.4元和9.1元。

周望军翻着手中的材料告诉记者,随着猪肉等肉禽制品价格的上涨,餐饮业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如北京西四庆丰包子店猪肉大葱馅包子从每两2元上涨到2.5元,炒肝从每碗2.5元涨到3元;大鸭梨餐饮肉菜价格平均上涨20%左右。中高档餐饮企业菜价基本稳定。还有些餐饮企业价格不变,但菜量有所减少。

措施:各级政府全力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

为做好生猪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国务院办公厅5月29日发出《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猪肉等副食品生产和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作,保持市场稳定。

一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各地区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治,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研究扶持养殖业发展的保险政策。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饲养母猪的养殖场和专业户给予适当补助,保护母猪生产能力,提高生猪出栏率,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养猪集中、贡献较大的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三要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各地要做好产销区衔接,充分挖掘潜力,及时组织货源,增加市场投放,保证猪肉供应,做到不断档、不脱销。特别要注意做好中心城市、大专院校学生食堂以及传统节日的猪肉供应工作。铁道、交通部门要对生猪运输给予优先安排。

四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五要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依法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管理,强化检验检疫,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以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六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进一步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克服惜售心理,避免集中上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七要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要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要采取适当补贴措施,保持大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

周望军告诉记者,通知下发后,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国办通知精神,积极采取加强监测、保证供应、稳定市场的措施。如吉林长春市决定对全市4.6万户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发放两个月的临时补贴,每户每月分别为25元和15元。上海市拟于近期将本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帮困粮油供应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月40元调整为45元。湖北、湖南、辽宁等省已在研究动用价格调节基金补助低收入群体。重庆、四川等省市在去年猪肉价格低迷时实行母猪饲养保种和补栏补贴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生猪生产的下降。今年5月份,重庆、成都生猪存栏分别为1580万头、487万头,同比均增长0.3%,今年其他地区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但这两地的猪肉价格相对平稳,去年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和没有疫情发生是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研究之中 即将出台

周望军透露说,各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第一,研究鼓励发展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措施。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鼓励发展生猪饲养、屠宰、运输、销售一条龙的联合企业或企业联合体,解决农民对生猪销售的后顾之忧。

第二,加快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苗的研制和开发;加强乡村畜牧防疫体系建设。

第三,建立母猪保险和补贴相结合的制度。

支持建立有繁殖能力母猪重大病害、灾害等保险制度,国家财政对保费给予适当补助,增强饲养者抵御重大病害、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同时,国家财政对有繁殖能力母猪的饲养者给予适当补助,保护母猪生产能力,稳定生猪生产。

第四,鼓励就近屠宰,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支持生猪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减免生猪饲养、屠宰、销售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生猪就近定点屠宰的强制性措施。畅通生猪及猪肉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检疫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发展冷链运输,防范长途贩运活体生猪传播疾病。

第五,完善猪肉储备功能,增加储备规模,改善储备结构。增加中央和猪肉主销区的猪肉储备规模,合理调整储备结构和布局,发挥储备调控市场的作用。加强猪肉储备设施建设,增强对重点市场的调节能力,防范区域市场供求失衡迅速波及到其他地区。

趋势: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但仍将在高位波动

周望军告诉记者,初步分析,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但仍可能在高位上波动,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玉米供应充裕。2006年全国玉米产量2909亿斤,预计消费量2790亿斤,当年产大于销119亿斤。据2007年种植意向调查,玉米种植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左右。目前玉米价格比较平稳。

二是肉禽蛋奶生产发展较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2006年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蛋和奶类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7%、12%、5%和34%。

三是目前猪粮比价关系有利于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据农业部监测统计,今年1至4月份猪粮比价(粮食收购价格与生猪收购价格的比价)为1:5.86,已连续8个月高于1:5.5的正常水平。5月份生猪价格上涨后,36个大中城市玉米收购价格与生猪收购价格的比价已高达1:8.1。猪粮比价进一步向有利于恢复生猪生产的方向发展。由于价格上涨,农民补栏积极性提高,目前母猪存栏小幅回升,仔猪价格大幅度上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