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产业与养殖业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饲料发展的主要瓶颈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7-12
今年,在生猪养殖方面出现了十分少见的现象,养殖利润不断升高,而生猪养殖的存栏量都在下降,农村从事养殖的散养户不断在减少。按市场的一般情况来讲,当前生猪养殖利润已达到了每头猪200元左右,应该对养殖具备了较大的利益刺激作用,然而,这种利益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农村养殖户的积极性,没有出现大量的养殖从业人员和养殖企业涌入,饲料企业的饲料销量也并没有恢复和提高,这样的局面的形成,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与养殖产业发展的不对称和平衡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饲料产业和养殖产业在资金投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我国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饲料产业从一开始就在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能够得到社会广泛的资金支撑,其产业本身的自我发展.自我修复.自我造就的功能十分强大,投入的资本回收率和增值率较高,而养殖产业则完全不同,虽然养殖产业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产业,但是在我国至今没有进入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长期以来都是作为解决农业人口基本生计的农副产业看待的,大量的农村散养经济,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散乱发展格局,作为银行和社会资本无法进行格局化.工业化.标准化的运作,由于资金缺乏,客观上只能进行低投入.低层次的运作模式,造成了整个养殖退化趋势。

第二,政府主管部门在对两个行业监管和支持工作上,存在难度上的较大差异。饲料产业由于是一个工业化的产业,无论饲料企业大或小,都在进行着一种较为规范的.完整的工业产品生产模式。国家政府的各项监管和政策支持措施很容易得到落实和贯彻,所以能得以较为规范和快速的发展。而作为较为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养殖业,存在着分散性大.生产增值性弱.生产过程随意性大的弱点,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支持难度很大。长期以来,国家畜牧部门,对养殖产业的各项政策方面的支持,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不大,但是,当前养殖产业的现状,往往不能把国家各项支持政策转化为对这个产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如果这个产业自身不能具备强大的造血功能,单靠输血,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产业的退化。

第三,两个产业在人员资源和技术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作为饲料产业的生产企业,由于是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所以从业人员结构一般都比较明晰,都具备专门的技术骨干力量,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素质都比较高,具备了基本的专业性分工,而作为养殖产业,特别是那些农村散养户,一般都很难配备专业化的人员素质,而且,近年来,养殖业还出现了从业人员老龄化的倾向,专业化素质退化严重。另外,即使是专业化的养殖场,由于生产投入和生产效益的局限,专业化人员配置也严重不足。由于技术资源和专业人员在两个产业的配置严重失衡,导致了两个产业发展的均衡性失调,养殖业发展弱化,反过来制约饲料产业的发展。

虽然笔者只列举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但不难看出一些饲料产业的发展受阻的原因,这些原因应该成为今后我们业内和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真正的从产业发展的高度,从两个产业发展的平衡性方面来考虑,制定出一个对两个产业发展都有利的扶持政策,切实的作好养殖产业造血功能的培育,才能使饲料和养殖两个产业健康平衡的发展,才能真正的突破饲料产业发展的瓶颈。

今年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15.8% 创10年来最快增速发布时间:2007-07-11 摘自:中国食品产业网 关键词:消费品 增15.8%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前两年高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加快,原因之一是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这是多年来宏观调控所期盼的结果。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缘于五方面的因素:一是收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二是国民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消费者信心与日俱增;三是农村消费增速加快幅度大于城市;四是餐饮业对总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五是消费结构升级产品保持较快增长。要保护消费强势增长势头,未来一个时期在社会保障、资本市场以及物价等方面的政策调控必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当前的消费快速增长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预计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5.8%,创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全年消费将创1997年以来最快增速

今年1-5月消费品零售额呈现不断加速的增长势头,下半年这种增长势头不仅仍会延续,而且增速有可能高于上半年,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5.8%,比去年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这将是1997以来消费品零售额的最快增速。

第一,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一是扩大消费的政策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去年和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了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也为了减少外贸摩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抑制贸易顺差激增的政策措施,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但是,对于消费需求始终采取鼓励、扩大、支持的政策导向,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正是由于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基本面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因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势头不会逆转。

二是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热点消费不会降温。城市消费的热点是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结构升级产品,目前看这些消费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汽车来看,有调查表明,由于受到股市火暴影响,部分购买汽车的资金向股市转移,同时受征收燃油税和提高车船使用税的影响,汽车消费增势不如去年,但事实上,1-5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34.2%,在各类商品销售增长中排名第四,比去年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汽车销售依然呈现旺势。

从住房消费看,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加速,1-5月增长27.5%,高于城镇投资1.6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1.0%,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提高,也比年初水平明显提高。住房销售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巨大的需求是商品房市场交易活跃的根本原因。

三是肉蛋油类农副食品涨价对于农民增收促进较大。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今年肉蛋油类农副食品涨价幅度较大,虽然等到粮食丰收以后价格会有所下浮,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通过国家储备肉和进口调剂价格的空间较小,农民从肉蛋油类农副食品涨价中将获得一定的增收。此外,今年财政对农业补贴数量增大、进度提前,有利于农民消化农资涨价因素,而国家继续实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有利于农民务农收入的增长。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去年,这将有力促进农民消费的增长。

四是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上调陆续实施。去年底今年初公务员工资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今年1-2月份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大幅增长112.9%,创历史最高水平。收入增长直接推动了1-5月消费的增长。而目前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上调开始陆续实施,绩效工资上调将进一步促进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引导消费增加。

五是集团消费呈现高水平增长。过去我们有集团消费数据的统计,在经济和消费增长快的时候,也是集团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当前也不例外,据权威部门透露,目前单位集团购车、购房和购买办公用品增幅巨大,非个人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不断提升。

六是餐饮和旅游继续旺盛,向更广泛的区域和群体延伸。前面的分析已表明,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对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旅游、娱乐和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今年“五一”黄金周,餐饮业和旅游继续旺盛增长,特别是火车提速、将提前买票的购买时间由4天延长为10天,为出外旅游者提供较大方便,有利于促进此类消费。此外,根据调查,目前大城市旅游消费增长变化不大,但中小城市甚至农民出外旅游的人数大量增加,也就是说,非物质的服务性消费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有利于促进整体消费的增长。

第二,全年消费增幅将高于去年2.1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政策、收入和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今年6-12月消费品零售额仍将延续前5个月快速增长的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进一步提高。初步预计,今年全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482.8亿元,同比增长15.8%,比1-5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这是1997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的最快速度。考虑到今年物价涨幅较大,消费实际增长大约在12.8%左右,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预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9892.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高于去年1.9个百分点,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8590.3亿元,同比增长14.9 %,增幅高于去年2.3个百分点,比1-5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速的提高幅度大于城市,城乡消费增速的差距维持在1.3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分析课题组)

政策调控必须保护消费者利益

生产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国经济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并将这种高增长成功地由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广大居民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多年来宏观调控的目标。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消费率依然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低于投资的贡献率,农村消费全面升温的基础还不具备或者说还不稳定。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巩固来之不易的消费上涨势头,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强化收入预期和弱化支出预期,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具体说,在政策调控上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应加大、加快改革步伐。

1997-2000年养老、教育和医疗等福利制度的改革,对百姓消费的冲击很大。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开始重新审视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以减轻改革给居民未来支出带来的巨大压力。例如,完善和规范城乡居民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出台较为严厉的制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强调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对医疗制度改革进行重新思考,提出医、药分开和建立低收费国家医院的设想等等。但是,上述政策在实施中遇到的阻力较大,各方利益关系博弈,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希望国家加大、加快化解未来不确定支出的步伐,最大限度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使居民消费长期快速增长。

第二,股市调控力度不宜过大,让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具有可持续性。

去年5月至今年5月,中国股市大幅上涨,股市的火暴吸引了各路资金的进入,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陆续流向股市,有人称,中国再度出现了全民炒股的局面。为抑制股市过快上涨,5月30日财政部将印花税由1%上调至3%。股市应声大跌,许多股票连续5个跌停,创造了中国股市的最大跌幅。我认为,对股市的调控是必要的,但力度不宜过大,对当前股市活跃应有正确看待。

国有股减持是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一座大山,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中国股市多年被积压的能量快速释放出来,股市的连续上涨有很大的补偿性质;我国实体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和水平,但是虚拟经济和资本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要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因而扩大规模、完善规范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股指管理监测系统需要在发展中进行;中国远未达到全民炒股的状态,资本市场的规模有待扩大。据统计,全国交易活跃的股票账户数大约在5000万户,按照3口之家来计算,实际参与炒股的人数大约只有1.5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1.5%。而美国炒股人数达到50%,新西兰为37%。

因此,目前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管理层的调控重点应转向严惩市场操纵、投机炒作、加强监管,凸现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样既创造了资本市场良好的运行环境,也就防范了投资的风险。目前个人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获得了较大收益,这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现期和预期收入的重要途径,居民从更广泛的领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并非坏事,让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对于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消费也是有益的。

第三,对于农副产品涨价调控应更多考虑农民的利益。

2004年我国曾出现粮价大幅上涨的局面,今年又出现肉、蛋、油等农副产品涨价的情形,面对和农民利益相关的产品涨价,国家宏观调控要更多强调保护弱势群体和农民的利益,要摒弃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思维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牺牲农民利益保护工业经济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工业产品价格中包含的利润很高,而农产品的价格往往都大大低于其价值。这种以农补工、以乡补城、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经济的方式应该彻底转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的艰巨任务,政府部门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摒弃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模式,通过政府行为确保农产品市场化经营的顺利推进,把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确定在农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合理的价格水平上,使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城市职工收入的增加而合理上涨,让市场通过供需关系自行决定价格的涨跌。但必要时政府还是要给予补贴,以避免出现价格涨跌带来的“卖粮难”或“卖猪难”。只有将保护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体现在方方面面,农民贫穷的问题才有望逐步解决,农民消费才能持续扩大。

第四,物价调控要与经济增长和扩大消费相关联。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8%,物价涨幅控制在3%。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达到11.1%,远远超过8%的调控目标,但无论政府还是学者都觉得目前的经济增长具备物资和资金的支持,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而与此同时,却对于居民消费物价超过3%的调控目标格外担心,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必须实施调控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其实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是互动的,较快的经济增长可以承受和消化较高的物价上涨,经济增长很快而物价持续低迷则是不正常的。如果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高达11%,那么3-5%的物价涨幅就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背离程度比较大,是不正常的,参见下图。

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比较

当前,物价水平适度上涨对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对于扩大消费也是有益的。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普遍具有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物价看涨,人们就抢购;物价看跌,便持币观望。这几年房地产热销不退,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房价看涨。由此推论,政府要拉动消费,适度通胀就不失为一个办法。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放任通胀。政府可以利用通胀,但必须调控有度,一旦上涨较多,政府要有足够的手段去控制,并且在物价上涨时要考虑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要有配套补贴措施出台。

收入快速增长 消费需求猛增

今年1-5月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平稳运行,且增速在前两年高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加快。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目共睹,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依旧是高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快速上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今年一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9.4%,比去年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在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这是多年来宏观调控所期盼的结果。

今年以来消费需求为何呈现如此强势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消费扩张?目前的快速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今年全年消费市场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消费需求增速逐月提高。从历年消费增长的规律看,二季度一般是我国的消费淡季,今年则不同,一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9%,进入二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4、5月份增速分别提升至15.5%和15.9%。1-5月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18亿元,名义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提高。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比去年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3个百分点。当前消费需求呈现强劲加速的增长态势,是本轮经济周期启动以来消费增长的最好状态。促进消费需求强势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收入快速增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消费增长的快慢。随着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不断延长、企业效益不断改善,国家财力大幅增强,为了扩大消费、让居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2003、2004和2006年国家连续三次较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社会其他阶层也都不同程度的比照执行,同时多次提高城市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并在去年大幅度提高军人的工资,等等。国家一系列调整工资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农民务工和务农收入摆脱低谷,增幅明显提高,最近几年,农民收入以年均6-7%的速度较快增长。数据表明,在国家政策作用下,收入增速逐渐接近甚至高于消费增速。200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之比是0.962,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之比是0.944,2006年城乡收入和消费增速之比分别提高为0.98和0.994,2007年一季度进一步提高为1.034和1.013。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消费的增长。

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滞后期,会对消费扩大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2000年城市居民每百元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量是37.4元,2003年是38.11元,2007年一季度大幅提高为48.9元。农民收入增长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更大。2000年农民每百元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量是49.3元,2004年是64.6元,2007年一季度提高为65.5元。可以说,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支持消费增长、促进消费扩大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国民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消费者信心与日俱增。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GDP增速连年提高,2002-2006年GDP分别增长9.1%、10%、10.1%、10.4%和10.7%,2007年一季度增速更是跃升为11.2%。经济的强劲、持续、高速发展给广大居民带来了光明的经济增长预期,带来了良好的收入增长预期,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消费景气指数连创新高,促使老百姓当期消费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满意指数分别为98.8、96.2和92.4,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4、1和0.6个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预警,消费景气指数从2006年2季度至2007年2季度呈现连续上升的走势,并不断创出新高,当前消费景气指数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参见下图。

消费景气指数

第三,农村市场零售增速提高幅度大于城市,农村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1998-2001年我国消费增长缓慢,与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密切相关,而最近几年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农村消费增速不断加快,今年农村消费增幅加快尤为突出,推动了整体消费的快速增长。1-5月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3%,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额增长15.0%,虽然城市消费增速仍然高于农村,但是从加速程度看,农村消费加速快于城市消费。一是城乡消费增速差距由2006年1-5月的2个百分点,缩小为今年1-5月的1.3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城乡消费增速的最小差距。二是今年1-5月农村消费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2.4个百分点,而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速提高幅度大于城市,农村消费对新增消费的贡献不断加大。

第四,餐饮业零售业对总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我国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在于三产占GDP比例较低,近两年,餐饮和旅游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也成为消费需求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今年以来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速度加快、比重提高、贡献率提高的特征。

从增长速度看,1-5月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984亿元,增长18.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比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幅高3个百分点,比其他行业零售额增幅高12.2个百分点;从比重看,1-5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3.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前5个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2.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对总消费的贡献作用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动力。

第五,住、行等城市消费结构升级产品销售增幅较高。

在本轮消费加速增长周期中,引导城市消费高位增长的是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住行类产品,汽车、住房以及相关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延长了城市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周期,也拓展了城市消费大幅增长的空间。今年1-5月份,住、行等用类商品销售增幅明显快于吃、穿类商品销售增幅。1-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5%、23.5%和26.6%,用类商品销售增速分别高于吃类和穿类商品销售5.1和3.1个百分点。如果没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吃类商品的增幅将更低,如去年同期仅增长15.5%。在用类商品中销售增长最快的前5位依次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2.8%,家具类增长41.6%,金银珠宝类增长37.3%,汽车类增长3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