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7-17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将在“十五”基础上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今天,由4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办公室和12个粮食主产省在京签订了课题执行协议,正式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部部长万钢、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财政部部长助理丁学东、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启动仪式,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会议。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把农村科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农业高技术和基础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四是继续强化区域农村科技工作,提高区域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五是要积极营造适合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力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据悉,“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已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列入重点专项,计划投入资金3.2亿元,其中国家1.8亿元,地方配套1.4亿元。工程将以恢复和持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目标,集成国家、部门和地方的优势科技资源,对粮食持续丰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攻关、技术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示范、粮食丰产监测与安全战略研究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计划“十一五”期间建立核心试验区14万亩、示范区1350万亩、辐射区1.35亿亩,累计示范面积7亿亩以上,预计新增粮食3000多万吨,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亿元;研制优化丰产技术新模式30—35套,显著增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确保2010年粮食总产迈上5.4亿吨的新台阶、保证未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万钢还就实施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各课题承担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认识,做好部门之间、省区之间、课题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强项目配套措施的落实和督促检查。要组织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粮食增产增效科技创新上获得新的重大突破。要加强各个省区的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带动大面积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专项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技术研究、引进、推广和培训相互衔接,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相结合”的项目运行机制,为创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积累有效经验。

    启动仪式上,河北、黑龙江和湖南省结合区域特色,介绍了“十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十五”期间,工程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创造出头季稻+再生稻亩产最高达到1519.1公斤、双季稻亩产1308.9公斤、单季稻亩产856公斤,玉米亩产1402.8公斤、小麦亩产735.66公斤、小麦夏玉米两作亩产1726公斤的新纪录。工程在12个省建设示范区3.4亿亩,创新和优化集成了98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示范区粮食单产增加10%%以上,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0亿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