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产业头痛医头解决不了问题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8-10
——养猪产业宏观调控反思

前几天,老刘在广州市东兴南路的某拉肠店吃皮蛋瘦肉粥时与店老板吵了一架,因为粥里只见皮蛋,不见肉。他摔掉了那碗皮蛋粥。店老板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二天,皮蛋瘦肉粥的价格由1元涨为1.5元。同时涨价的还有小笼包、饺子等等。过去,1元能买的肉食,现在普遍涨了0.5元。老百姓感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一头猪引发的宏观调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4%,肉禽制品上涨20.7%,鸡蛋上涨27.9%。物价上涨举国关注,而生活必需品,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猪市低迷,疫病弥漫,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今年,城里人吃肉贵了,则开启了这一轮以民生为主题的猪市宏观调控。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多年不见的“菜篮子”负责制成为文件的重要内容,文件还特别强调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从下游调控到产业链调控

猪肉涨价犹如洪水来临,如果仅从下游筑堤坝,只能被动等待和接受洪水的冲击。广州低保户董义霞就处在生猪产业链条的最末端。政府给她发“猪肉补贴”,希望从最末端的消费者开始,增强他们对市场涨价的抵御力。

然而,去年普遍减少存栏和疫病的双重夹击,令这次猪价反弹特别猛烈。广州嘉禾生猪批发市场总经理黎桂柄说:“涨得最快的时候,短短10天,涨了1.2元,一天涨0.1元。”那几天,他们去收购生猪,“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下游堵不住,必须从源头开始,从产业链着眼。

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间从各部门、产业链条的各个方位开始,仅从源头——养猪户开始的就有三项措施:国家财政拿出3亿资金,为发生疫情的养猪散户提供免费疫苗;国家保监会透露,国家已投入10亿开始开展母猪保险事业;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每头母猪补贴50元。

对于这些响当当的数字,养猪户似乎并不“领情”。增城的郭姓养猪户对这些没有见着的“免费午餐”表示不屑:“几十块补贴有什么用?还不够交税!”而五华的养猪户说,这是政府“锦上添花”,去年猪价下跌时“政府怎么不来雪中送炭”?

在养猪交流会上,还有许多养猪户提到:“这些政策怎么都是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到哪里去了?”来自惠阳的养猪户在会上哭诉,他们那里1000多户的大规模养猪场一个月内被强拆,政府不给一分钱补偿。养猪户对以环保的名义赶走养猪户的举措不满:“许多化工企业比我们(养猪)污染要重几倍、几百倍,为什么政府却喜欢?”有专家分析说,养猪行业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高GDP,被扼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机制缺失养户迷茫

猪价还会在高位上运行一段时间,或许还会陆续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被动、应急的宏观调控政策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猪少了,就发母猪补贴,鼓励养母猪,到明年母猪多了怎么办呢?”更多的问题在讨论中被提出来。

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副总经理问:“疫病来了谁愿意宰自己的猪?要建立疫病捕杀的补偿机制,否则疫病会四处传播。”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补充说,“香港发生了禽流感,马上要杀鸡,政府马上会给相应的补偿。”

省政协委员赵树培说,大多数散户养猪像赌博一样,价格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落,没有人知道。现在国家的统计数字也多是基层虚造的。“全国到底存栏多少猪?有谁知道?我们要建立全国性的有效的信息供应网络,要有效、公开、准确,要根据母猪、肉猪、饲料、兽药等指标进行科学的市场数据分析。”他认为,只有建立这个数据体系并及时发布,才能让猪市保持长久的稳定。

四会市养猪协会会长说:“疫苗按程序要三年才出来,现在急急地制造出来,也不严谨。”广东信桥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梁皓仪回应说:“不能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让这些疫苗危害整个行业。”

养猪散户缺乏专业知识,买药买饲料跟专家走。一心赚钱、坑蒙拐骗的专家也在会上遭到严厉的批判。“20多年来,全中国的玉米没有人把质量关,发霉的、水分高的玉米变成饲料,没人管。专家只管自己多拿课题经费。”梁皓仪说。

江西高安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熊凌在发言前先念了一条短信:“你要是在会上乱说,我打断你的腿。”短信来自一家德国疫苗公司。在江西,养猪户用了他的疫苗,“打得多,死得多;打得快,死得快”。他希望成立一个养猪行业的打假基金,专门打公益官司。

基层兽医体系几近崩溃,罗定市泗轮镇兽医站站长反映当地兽医站人员少、待遇低、工作量大、责任重。

肇庆一个技工学校,在梁皓仪的建议下办了一个养猪专业。梁经常在各地考察和演讲,他在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大规模养猪场连建猪舍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梁在会上问:政府有没有责任培训养猪户?

许多养猪户担心,明年猪价将会降低。下一个调控政策在哪里?养猪户很迷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