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市场的中外寡头之争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8-15
     近日,我国著名食用油品牌“福临门”在京发布了全新标识。就事论事,这似乎只是一个企业内部事件。然而,如果把这一事件和整个中粮集团近年来的持续战略调整,以及中国食用油市场另一寡头——嘉里及丰益国际的资本、产业上的战略规划联系起来,事情就远非这么简单。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福临门”全新标识发布还发出了这样一个市场信号:继战略调整、整合等一系列“内功比拼”之后,中粮集团和嘉里及丰益国际这一对中外寡头的竞争,将在营销及品牌等和用户关系更紧密的前端市场全面打响。我国食用油市场格局将不得不因之而发生深刻改变,并产生许多新的特征。在当前粮油市场价格上升压力加大,市场挑战和机会空前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外寡头的这一轮新竞争,对我国整个食用油市场格局及走向,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人转”竞争格局

    事实上,“福临门”和“金龙鱼”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并形成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特有的“二人转”竞争格局。二者的背后,也都站着一个“巨人”:前者是国有企业的代表,国内最大粮食贸易、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中粮集团。截至2007年,中粮拥有2家香港上市公司和4家内地A股上市公司。而后者为新加坡郭氏家族所有的一个国际性粮油集团——嘉里及丰益国际。近年来,“福临门”和“金龙鱼”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他们背后巨人内部的大手笔资本运作、产业调整等方面。

    中粮集团两年来实施了对新疆屯河、深宝恒、华润酒精、中谷集团、丰原生化等企业的并购重组,完成了“中粮国际”分拆和“中国粮油”香港上市,逐步形成了其产业新格局,其中也涉及到“福临门”品牌的运作。

    据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介绍,2006年3月,中谷粮油集团公司正式并入中粮,成为中粮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底,“中粮国际”完成饮料业务和农产品加工业务的注资,同时启动分拆上市工作。2007年3月21日,“中粮国际”分拆形成主营品牌食品饮料业务的“中粮国际”(后更名为“中国食品”)和主营粮油加工业务的“中国粮油”。

    在并购中谷、中粮国际更名的前后,中粮还收回上海福临门,成立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致力于中粮集团在国内生产的“福临门”、“四海”、“滋彩”等系列厨房食品的营销推广和品牌运作等事务。至此,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战略部署之后,“福临门”食用油作为中粮集团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产品,在承载中粮整个品牌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金龙鱼”背后的嘉里及丰益国际也没闲着。据悉,“金龙鱼”食用油最初为中粮和嘉里粮油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后来因故中粮退出,嘉里实现全资。2006年底,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合并嘉里粮油,由此把“金龙鱼”纳入了郭氏家族的一个更大的国际舞台。嘉里粮油的掌门人郭孔丞系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之子,而丰益国际掌门人郭孔丰则是郭鹤年的侄子。虽然产生的股权转让实际上就是郭氏家族兄弟间的交易,但丰益国际完成了对中国最大豆压榨企业益海集团的完全控股,被认为是整合嘉里粮油和益海两个集团的资源。有关数据表明,如果嘉里与益海合并,新公司的日压榨大豆能力将达3.4万吨,规模与新的中粮集团不相上下。

    至此,我国植物油加工行业形成央企中粮集团同外资嘉里及丰益国际对垒的新寡头竞争时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