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标志制度落实的若干问题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8-29
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畜产品检测中心 张洪让;辛崇兴 ( 2007年 08月 29日 )

当前,一些地区由于防疫不到位,防疫密度低下,生物制品市场混乱,出售和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因素导致动物重大疫病频频发生和久控不止。落实免疫标志及免疫档案制度是纠正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

落实免疫标志及免疫档案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防疫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动物重大疫病的频频发生。当前,绝大多数地区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和畜禽的不防疫,漏防,漏检有直接关系。也因畜禽防疫密度不高,防疫效果不确切,产地检疫不到位而导致了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流行。所以,农业部规定在全国实行畜禽免疫标志和免疫档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可从最基础提高畜禽的防疫密度,提高所有养殖户执行计划免疫的自觉性;免疫标志和免疫档案制度从根本上保护了养殖场户的利益。畜禽的漏防漏检直接导致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免疫标志和免疫档案制度得到认真落实后防疫密度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而且产地检疫的受检率大大提高,如果防疫密度和产地检疫受检率都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在该地区将得到有效防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的生猪定点屠宰点目前大多已解散,有的虽未解散,但日宰猪量已由原来的几百头变为几十头,2/3的小刀手都在点外宰猪。还有的所谓定点屠宰点则是由小刀手中的有经济实力者充当经纪人,更多的小刀手则是在自我组建的窝点上杀猪。家禽及其他动物定点屠宰几乎没开展,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开展则难度更大。在任何一个地区,只要定点屠宰没有搞起来,该地区私屠滥宰必然猖獗,动物疫病必然难以控制。

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事关国计民生。动物重大疫病的频频发生阻碍了农民的持续增收,在广大农村,50%以上的农民将养猪业作为种田之外家庭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逐年扩大和加重的疫病使他们遭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于是在许多地区农村的散养猪已下降了50%以上;猪禽养殖业频遭疫病重创威胁着农村经济发展。据粗略统计,猪禽养殖约占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的20%~30%(对规模养殖户来说可占80%~90%)。如由于疫病原因导致大多数农民不养猪禽,则势必威胁着农村经济发展,并由此牵动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产生。畜禽产品的安全关乎全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因高致病性禽流感、亚I型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给人们健康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而药残、重金属、毒物、毒素等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威胁,远比动物重大疫病造成的直接损失要大得多,更可怕的是这种危害和威胁至今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识。

落实标志制度的难点及其表现形式

假耳标应运而生。假耳标刚一实行便不约而同地在各地出现。因此,各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一方面要推行免疫标志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和工商、公安等部门联手打击查处制造使用假标志的犯罪行为。

买卖现象严重。市场上非法买卖耳标分两种,一种是假耳标,由造假者销售给使用者;另一种则是基层兽医人员非法将真耳标批量出售给小刀手。这两种犯罪行为同样破坏了免疫标志制度的贯彻和开展。

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民不予配合。许多农民不明白标志的重要性,不做过细的宣传工作,没有讲清楚标志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时,农民是不愿意配合给猪挂耳标的。

收费高,农民不予配合。在制度推行初期,标志质量不统一,价格不统一。

服务不到位,部分农民不配合。更多的情况是近些年来兽医站被撤消撤并,基层兽医队伍解体,没有人及时为农户上门服务。无人为农民饲养的猪打防疫针,无人为其看病用药,现在突然要给猪挂耳标和收钱,许多农民当然不愿配合。

标志质量差影响制度的落实。据了解,许多地区的耳标质量不尽人意。由于大多数耳标都是塑料制品,有的耳标打上去几天就掉了,有的耳标经不住猪的碰撞和撕咬,很快就碎掉或脱落,因此,农民对打耳标很反感,不愿意配合。

家禽使用什么样的防疫标志好?许多地方以往一直是沿用金属足箍标志,但实践证明,无论是挂标和拆标都十分麻烦,而且因面广量大造成价格偏高。目前江苏省正在推广使用一种不干胶足箍,带有防伪荧光编码,长7厘米宽2厘米,在家禽出售前进行产地检疫时挂上,不仅在市场上容易检验,而且消费者做菜前也容易撕掉。(未完待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