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壁垒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年损失上百亿美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9-13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11日发布《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称,2006年中国全年出口贸易因技术性措施造成直接损失达359.2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71%。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限制和影响不可轻视。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出于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反欺诈等合理目标而采取的必要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措施等。

    由于这些措施隐蔽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面广,所以实际上也已成为贸易壁垒的一种。据报告统计,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超过传统的配额、许可证措施,甚至是企业频繁遭受的反倾销问题,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第三大障碍,仅次于汇率因素和关税措施。

    据统计,2006年,全国31.4%的出口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比2005年增长6.3个百分点。受影响较大的是机电、农食产品、化矿、塑料皮革和纺织鞋帽等行业,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4.20%、23.77%、23.76%、9.30%和7.72%。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福建成为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五个省市。

    在具体措施类型方面,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和环保要求等成为影响中国工业品出口的主要技术性壁垒类型;农兽药残留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食品标签要求和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等成为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主要技术性壁垒类型。

    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戚秀芹表示,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限制和影响不可轻视。部分国家蓄意炒作,将个别产品的问题上升为对“中国制造”的普遍怀疑,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质疑对华贸易政策,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损害中国商品名誉和竞争力,这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实现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统计显示,近年来世界各国制修订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从1995年到2007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通报的贸易措施达到23879件,其中技术性措施16974件,占总数的71%。

    2006年,世贸组织成员共提交了875份技术贸易措施通报和1156件卫生与植物卫生通报,为历年来世贸组织成员提交此类通报最多的。其中,通报涉及最多的产品是机电产品,其次是农产品、食品和石化产品。

    戚秀芹表示,一些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除了制修订速度明显加快,所采用的标准也在提高,指标更为严格,这都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此,近年来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

    ——收集世贸组织各成员新制修订的技术性贸易多时通报,并向有关行业、部门、协会、企业散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评议,并将评议意见散发给有关成员;

    ——利用多、双边场合就对中国出口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外技术性措施与世贸组织相关成员进行交流、研讨、磋商和谈判;

    ——建立并完善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日本肯定列表、欧盟REACH法规和欧盟RAPEX-中国非食品等预警系统,向出口企业提供警示;

    ——结合国外重点技术性贸易措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咨询,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指导相关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等。

    2006年,中国针对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提出的1156件卫生与植物卫生通报中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相关贸易、有明显不合理之处的38件通报,向起草措施的成员提出了正式评议意见。目前中国已收到通报成员对其中19份评议意见的反馈,其中,通报成员接受或部分接受中国评议意见的共9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