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认为:监控传染病,中国比美国做的好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10-18
 专家小传

罗伯特·E·方博,美国资深流行病学专家。历任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高级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首位长期顾问。

登革热、禽流感、猩红热、疯牛病……当这些耳熟能详的传染病在全球引发了一场场灾难时,中国每次都能安然度过。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即使传染病疫情一触即发,但最终也都能化险为夷。

中国传染病监控也曾危机四伏

至今记得2003年非典突袭给国人带来的震撼,短短几年,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首位长期顾问罗伯特·E·方博的眼中,这一切理所当然:“中国现在对传染病的监控的确今非昔比。”

虽然踏上中国的土地不过4年,可方博却几乎见证了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薄弱到熟练的全过程。方博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疫情报告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各医疗机构将所登记的传染病报告卡,每月报给所在区县卫生防疫站,再逐级上报卫生部。但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现在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光很快意识到,全国2000多个县,缺报和报零的县多达300多个,在如此大片的疫情报告盲区,显然隐藏了非常可怕的危机。于是,在之后的20年中,从疫情报告制度的不断变革到2001年正式成立“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中国的流行病学专家队伍不断完成着理念和技术的全方位更新,而中国传染病的监控体系也终于旧貌换新颜。

现场流行病学涉及所有领域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2003年后。2007年2月,卫生部出台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从那时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现有最快通讯方式向卫生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卫生厅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这一实时汇报的形式甚至让美国专家都叹为观止,羡慕不已。很幸运地,我成为了创造这一历史的直接参与者。如果在美国,我想可能就会错过这一光辉时刻。”方博说。

“当然,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2001年,在曾光教授的倡导下,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就已成立,而我来中国已是2003年9月。中国专家之前已实践着在第一现场对突发流行病情况进行应急分析,以尽早明确病因,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蔓延。而我所作的只是添砖加瓦。”方博说。

“现在,可以这么说,所有的37种法定传染病都已被纳入了现场流行病学的范畴中,此外,猝死、各种中毒事件、儿童伤害、台风灾害也是我们调查的范围。基本上可以说是只要和群体社会性相关的,发生什么就调查什么。”

预防传染病做三件事

当然,俗话说“金无足赤”。“因为缺乏足够实验室的支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一度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不过随着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这一问题也在逐步好转。”此外,据方博介绍,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是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环,因此也是现场流行病学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

方博强调,老百姓多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对预防传染病也非常关键。第一,要注意用的自来水、井水等是否存在污染;第二,很多传染性疾病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此一定要注意洗手;第三,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千万别因图一时之快,染上疾病后再后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