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农业做出贡献 跨国农业合作渐成热潮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1-20
     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宁夏的马铃薯、天津的小站米、广东的白对虾……近年来,产自中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餐桌上。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列世界第四位。

    农产品大受海外青睐

    日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汇集了来自美、英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家采购商。吸引他们的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参加本届农交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麦德龙集团,近两三年来,在中国的农产品采购额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农交会上,海外客商签约金额约44亿元,占整个签约额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得到了海外客商的广泛认可。”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说。

    农交会期间举行的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外商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也给予了肯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上田逸平表示,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其实很安全。

    跨国农业合作渐成热潮

    近年来,受到海外青睐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环节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中国许多地方开展农业生产的特色。在毗邻越南的广西崇左市,有4个县(市、区)与越南签订甘蔗、剑麻合作种植协议,由中方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化肥等,越方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发展跨国农业,计划用3至5年在越南种蔗2300多公顷,建立600公顷剑麻种植基地。

    广西崇左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广西的资源、产业与越南等东盟各国的互补性较强,东盟的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广西农业种植技术领先,这就为双方的农业合作提供了切入点。

    农业部的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农业企业相继进入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一些国家,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

    科技合作步入快车道

    科技合作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头戏。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国家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与6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和有关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和科技合作,同27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都与国际合作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张陆彪说。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农业系统已向世界各国派出访问学者、留学生和各类短期培训人员1.4万多人次,请进专家3万多人次。引进动植物品质资源10万多份、先进农业技术1000多项。

    农业合作惠及全球

    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合作国的农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的沼气技术已经走向东盟、非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农村能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介绍,自2004年起,中国与柬埔寨签订协议实施农村户用沼气示范项目,由中方派出专家,出资出技术援助,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农业科技合作也是“南南合作”的重点之一。自1996年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以来,已累计向尼日利亚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派出9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

    此外,中国还为亚、非、南美等有关发展中国家举办了60多个农业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1300多人。根据2006年5月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签署的合作意向书,5年内将向有关发展中国家派遣30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这些举措都有效促进了受援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受到广泛赞誉和欢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