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增长过快将会导致明年下半年生猪过剩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11-22
今年9月,国家畜牧司对全国20个省区进行调查,发现后备母猪增长过快,同比增长了105.7%,环比增长31.8%。在许多地区,后备母猪占母猪的比例偏大,在一些地区,后备母猪与能繁母猪的比例已接近1∶1。中国畜牧总站站长谷继承断言,后备母猪比例偏大,就会导致明年下半年仔猪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有可能造成市场生猪过剩。生猪过剩必然导致猪价下跌,猪价下跌就必然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宰杀能繁母猪的现象又会发生,从而引发又一轮的价格下跌——饲养减少——供应紧张——价格猛涨的恶性循环。

在一般人的眼中,肉价上涨应该对养猪户有利,因为猪肉能卖出好价钱,所以生猪的收购价肯定会增高,最终猪农就会受益。猪农受益了,就会刺激他们养猪的积极性,从而投放到市场的猪肉就会更多,肉价也会相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事实表明,这只是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逻辑推定。

实际情况是,在肉价上涨之前,养猪户已经赔得一塌糊涂,有很多甚至因无力购买饲料不惜宰杀母猪、贱卖仔猪,最终空圈罢栏的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不在少数的养猪户不再养猪,市场生猪供应紧缺,才随之出现了肉价大涨,这就注定此时的“大好时光”已经与不在少数的养猪户无关,因为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猪。重新审视利好的生猪行情,不在少数的养猪户跃跃欲试,但动辄四五百元的小猪崽、2000多元的母猪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对于那些曾经不在少数的养猪户来说甚至是无力承担的),再瞅瞅日益升高的饲料价格,很多农民不敢投资养猪业。他们说,别看现在市场猪价高,可5个月后的行情谁也料不准。

当前出栏生猪的价格较高,养猪有赚头,农民的饲养积极性高涨,补栏也较多。如果几个月后出栏增多,价格下跌过大,势必加大农民养猪的风险。

据农业部对国内450个县的定点调查,9月,除饲料原料继续高价位运行外,仔猪价格也居高不下,一般一头仔猪500元,高的达到800元,仅仔猪一项就占到现在一头肥猪价值的60%,加上持续上涨的饲料成本,使得养猪生产变得更加脆弱。

谷继承在中国第三届畜牧科技论坛上就当前及近期生猪生产走势分析时指出,现在补栏的仔猪出栏时若逢生猪收购价格稍有回落,效益就会明显下降,如果回落幅度大一些,就可能出现亏损。

要想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就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我国生猪生产的模式转换上寻求出路。当前我国生猪生产还是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盲目性大,猪肉市场供求矛盾反复发生,同时也不便于有关部门加强生猪疫检和疫病防治,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很大。一旦暴发疫情涉及到千家万户,控制的成本和难度都很大,如果失控就会造成生猪生产的严重损失,出现猪肉市场供应不足,引起价格上涨。

有关人士曾经指出,我国以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是很难应对市场经济规模化的客观需求的,这在当前猪肉供需矛盾中得到了应验。暂且不说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就目前我国的养猪现状而言,多个养猪户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由龙头企业牵头以“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解决销售难题,都不失为应对市场风险的好办法。

近段时间以来,政府不断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猪价、保护养猪户积极性的作用。但业内专家表示,政府帮助农民养猪确实是件好事,但现在的暴利已极大地刺激了养猪业的发展,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协助,势必使养猪的规模急剧膨胀,等到猪价波谷到来时,恐怕要比2005年“双节”后的情况更遭。只是现在无论政府怎样帮助,短期内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后备母猪,除非现在出现大量的“克隆猪”,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大猪供应市场,但现在政府的帮助却为将来的市场行情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希望政府部门不仅现在要“帮养”,更要在波谷到来时能“保养”。就像搞小麦保护价收购一样,能做到在生猪价格低时实行保护价收购,尽量避免价格暴涨暴落。如果在上次波谷时政府能做到保护价收购,也许就不会出现当前的情况,毕竟保留下来的饲养户要比现在多得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