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惜售难改收购主体“倾斜”国内玉米价格继续小幅上扬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1-27
     11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无论产销区均不断有提价消息传来,特别是关内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涨势较为迅猛,幅度高达150元/吨,而相对而言东北产区涨幅较小。但自10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反季上涨,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不少市场人士始料未及,这不但使市场人气有所恢复,而且也加重了产区农户的惜售心理。同时收购主体较为“倾斜”,目前仍以深加工企业为主,贸易商及粮库虽有零星收购,却难以形成规模。加之运输成本提高等因素支撑,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有望继续上扬。

    11月中下旬以来,东北产区气温不断下降,部分地区已降至零下10~18度,玉米开始陆续脱粒,上市数量较上周小幅增加,但大多农户惜售心理仍然较强,等待观望者居多。而用粮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仍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截至11月20日,吉林长春大成公司国标二等新玉米挂牌价格每吨(下同)为1420元,国标三等挂牌价格在1410元,30%水分标准杂质及霉变的收购价格为0.596元/斤,均与上周持平。吉林燃料乙醇公司30%水分玉米挂牌价格1120元,每2%水分扣0.01元,收购价格比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玉米日收购数量由原来的不到100吨上升到1500~1600吨;目前黑龙江省新玉米收购情况类似于吉林,价格较前期明显提高,但上市量相对不够理想。农民惜售心理较重,主要原因是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民对玉米的期望值大大增加。其中黑龙江哈尔滨陈玉米出库价为1420元,进厂价1470元,均较上周末上涨20元,新玉米贸易商收购价1060元,水分28%,与上周持平;华润酒精收购价1040元,水分30%,与上周持平;辽宁沈阳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1200元,14%水分折干价格为1540元,较一周前上调40元,近日随着玉米脱粒上市的增加,以及企业涨价的刺激,收购量有所放大,淀粉企业日收购500~600吨,刚好满足生产所需。

    11月中下旬以来,关内产区农民对玉米惜售心理依然不改,导致深加工企业只有通过上调价格来寄希望于增加收购量,但目前来看,价格已突破企业所能承受能力,不过上市量仍十分不理想,同时用粮企业收购价格涨幅已高达100~150元。截至11月20日,山东金玉米已将收购价格调至1820元,但日收购量仍不理想,企业已开始通过限产来弥补原料的不足和减少成本大幅增加带来的损失;山东滨州地区个体粮商收购价在1522元左右,购销企业入库价在1562~1565元,饲料厂到厂价在1618~1620元。山东深加工企业为争夺粮源的相继调价使得部分饲料企业准备提前转战东北订购粮源,但东北地区农民的惜售程度也不低,用粮企业被动局面尽显;河南郑州地区目前贸易商收购价格在1600~1640元,水分在17%左右,贸易商车板价格在1660~1680元,较上周同期涨约100元,主要发往省外;河北邯郸地区当地大型饲料加工企业14%水分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1700元,水分超一扣一,较上周涨80元。新收玉米实际水分在16%~17%。由于农民严重惜售,目前生产完全依赖外调玉米,主要来自河南省,外来玉米入厂价格为1750元。

    近日,北方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格相对平稳,三等玉米平仓价格为1600元,二等玉米平仓价格为1620元,港口贸易商反映,近日没有出现前几日好粮坏粮都抢的现象,质量好的玉米价格受关注,港口交易量也不大。由于港口玉米库存减少,贸易商预计近日玉米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而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下跌,蛇口港容重700~710克/升小船板价1870元,685克/升1790~1800元,均较上周下跌30元/吨。而受产区价格大涨、铁路运输紧张及部分饲企库存明显不足的共同影响,南方部分销区玉米价格再度冲高。截至11月20日,湖南长沙东北玉米到站价1850元,站台价1890~1900元,较上周上涨30元;湖北武汉河南产玉米进厂价1720~1730元,水分15%,东北产到站价1750~1760元,河北产到站价1800元,较上周上涨40~50元;四川成都东北产玉米到站价1780元,进厂价1840~1850元,较上周上涨40~60元。目前,南方销区部分地区市场玉米供需严重失衡,价格连创新高。由于当地需求方市场看涨心理较普遍,因此多数用粮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库存数量,预计短期内南方玉米价格将难以明显回落,但个别前期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地区,不排除价格回落的风险。

    近日,一股冷空气袭击东北地区,并且风力较大,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下10度左右,局部地区甚至降至零下18度,对于玉米降水、脱粒十分有利。但农户忙于玉米脱粒的同时仍在为长期储存作好准备,惜售心理依然不改。究其原因:一是今年东北玉米单产大幅降低,特别是吉林省玉米减产幅度较大,加重了市场看涨气氛;二是上一年度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也给了农民参考攀比的理由;三是农民近几年种粮成本降低,收益不断增加,今年开秤阶段着急卖粮的农民远远少于去年;四是东北地区新大豆、花生、高粱上市后,价格扶摇直上,当前价位与上市之初相比,上涨幅度普遍超过100元,农民对于玉米价格的期望值也相对提高。正是由于农户惜售心理较强,使得新粮上市数量并不理想,用粮企业特别是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偏低,为满足生产需要不得不提高价格。截至11月20日,由于周边企业相继调价,吉林松原赛力事达公司前期的高价位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同时收购数量的不理想使其再度将新玉米收购价格调至1450元,较上周再涨30元,但日收购量也只有1000吨左右。

    自新粮上市以来,作为收购主体的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粮库以及饲料企业,其收购情况及心态表现各有不同。总的来看,相对于去年贸易商与加工企业对峙抢粮的格局,今年的收购主体有所转变,主要以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为主,而且收购相对比较理性;而贸易商、粮库及饲料企业徘徊犹豫,蓄势待发。一方面,深加工企业由于库存普遍吃紧,率先倒戈,他们纷纷提高价格,入市抢粮,作为主要收购主体成为价格上涨的掌控者,但不同玉米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库存、收购时间不同,因此表现出的收购热情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今年贸易商一改昔日雷厉风行的做法,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在此高价位入市收购,价格一旦下跌,利润难以保障;二是若先进行套保,一旦发现收不上粮,被迫斩仓,那更是双重损失。此外,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也加剧了贸易商的犹豫。而粮库方面面临所欠外债较多、贷款资格不够、储粮利息费用增加到目前为止每吨粮银行利息已经达到70元,摊入粮食成本明显亏本)、资金短缺难以收粮问题,至今仍未有所动作,即使收购也仅是为南方客户代收。此外,饲料厂积极筹备,暗渡陈仓。与往年不同,今年饲料厂采购比较低调,一改往年兴师动众作法,悄悄地在东北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和建立采购网络。综上分析,虽然目前深加工企业仍是市场收购主体,贸易商及粮库仍未大的动作,但是仍不能忽视这股势力,他们最终还是会参与到收购中来,但短期内预计收购主体大规模收购活动仍难展开。

    近期,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于高位,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利好提振。一方面,虽然我国严格限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和酒精等工业品,而且近期有消息称,2008年国家将再次对燃料乙醇财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即实行弹性补贴政策,最终实现燃料乙醇价格完全市场化。补贴的减少削弱了乙醇加工企业在玉米采购市场的竞争力,但是美国仍将继续扩大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导致国际玉米供需偏紧。国际玉米期货价格走强,间接支撑了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相关的铁路货运、公路运输等服务价格或收费需适当调整。受近期国家提高成品油价格拉动,东北铁路运费较前期每吨上调0.002元/公里,初步测算,吉林至大连每吨运费上涨了60~70元/车,至山东地区约上调了200元/车。受此影响,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到站成本将有所提高。目前,对市场影响力已经有所显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