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状况令人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2-03
    近日,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深入各镇,调研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状况,并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新会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由于机构设置不顺,缺人才、缺经费等问题已经制约着区畜牧业的发展,值得深思和忧虑。

    据介绍,目前新会区有镇级兽医防疫检疫站11个,在职人员l39名,其中事业编制42人,退休216人;50岁以上70人,占50%。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53人,高中以下学历83人;取得助理兽医师资格65人,技术员27人。近年内,退休人员还将不断增加,在职人员不断减少,形成人才断层,目前已有近半基层站只有几个人。人员老化伴随着知识的老化,总体技术水平已落后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新会区镇级兽医防疫检疫站的管理模式属条块双重管理模式,2002年镇级机构改革后,镇级兽医防疫检疫站业务上由区农业局指导,人、财、物由镇管理。调查报告指出:“镇政府忙于中心工作,又不熟悉业务,对基层站的管理放任、松散。区农业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工作上下形不成合力,久而久之,造成管理不到位,各行其事。”

    调查报告指出,新会区生猪、三鸟饲养上市量较大,动物防检工作任务繁重,各基层站人员靠积极开展业务,才能勉强维持其基本收入,使基层动物防疫网络得以保存,但近年基层站业务收入不好,不得不令人担忧。据介绍,当前各镇兽医防疫检疫站的经费来源绝大部分都是依赖生猪产地、屠宰检疫和一些防疫医疗业务收入。一些饲养生猪较少的镇和私宰生猪屡禁不止的镇,检疫费收入日渐减少。畜禽医疗保险、保健制度难以推行,医疗防疫费收入也不断下降。财政下拨的补助标准10多年依旧,每月每人100元,相比当前的费用支出犹如杯水车薪,畜牧站职工收入严重偏低,不少站员半医半农艰难度日。到今年上半年,全区11个基层站已有沙堆、司前、大泽、三江、睦洲共5个站入不敷出,其余站勉强维持,日常运作十分困难。

    调查报告还指出,由于受经济因素制约,许多畜牧站的站址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整体基础建设及诊疗设备非常陈旧、落后,对当前日趋复杂的动物疫情缺乏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与国家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本报记者 谢富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