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第一步棋不妨落在东南亚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2-14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纵论如何开拓海外市场  

    走出去第一步棋不妨落在东南亚  

    

    中国企业国际化 国家战略论坛(七)

    

    起家于饲料行业、在东南亚打拼了近十年、现身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并已位列胡润“2007金融富豪榜”之首——当所有这些定语集中到一起的时候,相信你也不难知道,我们正在描述的人物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时值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暨“2007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贡献奖颁奖典礼即将启幕之际,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两位嘉宾,应邀参加了本报与新浪网在京举行的联合专访。在此次近一个小时的专访时间里,两位嘉宾结合新希望集团近些年来如何拓展东南亚市场的实战经历,为众多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开拓海外市场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设性的建议。 

     

    海外市场远远不止是欧美

    

    记者:现在我们讨论企业走出去,不少企业家总是会谈如何去欧美打拼。而东南亚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市场却并不为人们乐于谈及。作为企业家和研究人士,对于这个现象您们怎么看?

    刘永好:实际上我们当时出国去办企业,考虑的时候原来并不是说只考虑到东南亚,我们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日本去,到了这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看一下确实人家的产业发展比较强,我们在那儿的优势不是特别大。

    我们再看看周边的国家,一方面通过前几年的边贸,我们已经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们发觉我们产业链上的优势比他们要足一些,我们的规模在东南亚算是比较大的。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市场营销手段,以及我们产业链的配套,都觉得在东南亚地区发展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就决定走出去,想以东南亚为载体。

    隆国强:东南亚国家离我们国家比较近,它的地域也非常大,人口也相当多,而且它的经济发展总体讲跟中国相当或者还略差一些,比较适合我们走出去。还有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也比较接近。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选择了东南亚各国。

    现在我们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投资,已经建成和正在建的工厂超过10家,这10多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它们分别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这些国家。可能我们还会持续地在这些国家做投资,当然我们也在探索,在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在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能性。

    记者:刘总,如果新希望当时的第一步棋不是落在东南亚,而是拼抢欧美市场,您觉得会怎么样?您上面所说到这些优势还会有吗?隆部长又是怎么样来点评新希望选定东南亚战略的呢?

    刘永好: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有可能我们会更加努力,也可能我们付出得更多。欧美市场的成本要高很多,它的市场也特别成熟。不可否认,到欧美国家去可以学习他们的市场运作经验,可以先人一步,而把先人一步的经验、理念带到中国来,或许对中国的企业还会有一些帮助。

    我觉得,当初即使是直接到欧美这些先进的国家去,我们也仍然有信心。但是相比之下,在东南亚难度还是要小一些,毕竟他们那边的竞争远远没有国内现在这么激烈,可以挖掘的市场空间很大。

    隆国强:很多企业在考虑走出去的时候,可能首选是欧美市场,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事实的案例,把脚迈向最先进、最发达市场的企业,往往在国际化的时候都面临着失败。

    我想,每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去获取市场,有的是为了获取比较廉价的生产成本,比如土地的成本、劳动力的成本,有的是去接近某种特殊的资源,比如说采掘业,铜矿、铁矿或者是石油,都要去投资。还有的是为了去获取科技资源。按照刘总上面谈到的情况,我想,新希望前往东南亚拓展的目的应该是借此获取市场全球性的投资。

    

    品牌力量叩开更大财富之门

    

    记者:我们在前期的系列采访中注意到,几乎每一位企业家、专家都提到过品牌建设的问题。刘总所在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什么切身体会可以分享?

    刘永好:我讲讲我们遇到的真实情况吧。在越南,那里的消费者几乎都认为中国产品就是值半价,中国的摩托车、衣服、鞋子在商店卖的都是半价——你是中国的产品,所以就应该半价,把我们气得不得了。

    怎么中国产品在越南市场这样的印象?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决心。一方面努力把产品的质量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技术服务的范围,使得当地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我们的服务也十分到位。这样经过3年的亏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已经连续盈利3年多,效果很好。

    我的感触是,那个地方的市场空间比较大,竞争没有国内那么激烈,因此只要你把品牌打出去了,盈利的空间是很大的。应该说,我们既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的市场,也赢得了当地人对我们中国产品的尊敬。所以,我觉得是挺骄傲的。

    隆国强:结合刘总刚才谈到的实际感触我想说的是,品牌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个是国家层面,就是国家的形象,刚才刘总已经讲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逐渐形成了一个从价廉物不美到现在的价廉物美,但是基本上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价廉的形象,靠低价格和优质量来获得市场份额。从出口数据上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可能很快会变成世界上第二大甚至是第一大的出口大国。这种市场份额的赢得,主要是靠我们的价廉物美。这个价廉物美总体上来说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全球的一个总体的国家形象。

    第二个层面是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品牌就是在价廉物美的同时,我们一些比较好的企业会长期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它的服务、管理、质量,赢得了消费者逐渐的认可,获取自己企业品牌带来的收益。

    

    靠管理和人力本地化畅行东南亚

    

    记者:就我们了解,新希望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的分支机构,其实从本土派过去的员工似乎不多,您是尽量主张雇佣更多当地的人。在这种人员雇佣的安排上会不会有些问题?隆部长您又怎么看待新希望集团在东南亚市场上的这种管理方式?

    刘永好:坦率地讲,我们对自己也有没自信的时候,这个不自信主要源于在对投资所在国的语言不通、法律不通、生活习惯不通、人文状况也不熟,而尤其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里,他们的政治体制比较复杂。

    我们每个工厂大概派去3到5个人,一般的总经理或者是财务总监由我们这边派人去做,而其他岗位上的负责人原则上尽可能用当地人,工人尽可能都是当地人。我们就主张一定要本土化,尽可能地本土化。

    在对于员工方面,我们采取比较友善或者是比较开明、比较积极的用工政策。譬如在越南,我们给员工的待遇是当地普通员工差不多一倍——这样的待遇在那边跟日本企业、美国企业相当,比台湾企业高一些。这样,越南的员工在我们这儿工作就比较稳定,基本上很少流动。他们中有的成为中层管理人员,有的还成为高级管理干部。另外,我们还给他们制定了培训计划,表现好的还可以请他们到中国参观、学习、培训,我们始终没有把他们当成外国人,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这样渐渐使得他们对我们产生一种信任和认同。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越南等各个国家的劳资纠纷都很少,员工也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隆国强:应该说管理和用工的本地化是当代跨国公司普遍的做法,因为跨国公司越来越变得无国际企业,要跟东道国更好地处理关系,融入东道国。由于有长远永续经营的目标,他在各方面,包括管理和用人方面,要让东道国的政府把它视为本地企业。

    同时,从跨国公司自身的管理角度来说,本地化也会带来很多好处,便于和本地市场的沟通,便于和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只要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监控机制足够完善,其实不在乎你派多少管理者去管理海外的分支机构,我相信可能有一天新希望在海外的子公司,可能一个人都不需要派过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