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紧张有所缓解玉米价格区域振荡回落加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2-17
     近期,国内玉米购销市场发生一些微妙变化,玉米价格区域性振荡回落走势表现明显。特别是华北黄淮产区、南北港口及销区市场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为突出,玉米价格均出现回落,幅度20~60元/吨不等。而东北产区玉米上市数量增加,多数产区价格以平稳为主,局部地区小幅下落。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且临近年关,还贷款期限将至,产区部分农户惜售心理稍有松动,加上国储玉米在销区集中投放,玉米市场短期供给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期紧张局面,使玉米价格续涨势头得以控制。此外,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以及期货价格区间震荡均给现货市场带来利空影响。但目前并不是利空因素充斥整个市场,诸如产区收购主体渐趋增加,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以及双节来临,饲养业需求逐渐增加等因素,也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震荡回落态势,但深幅回落可能性不大。

    东北产区玉米上市数量增加,企业收购量增价格稳中有跌

    12月份以来,东北产区农户惜售心理开始松动,新玉米上市数量开始增加,用粮企业收购数量增加,价格稳中有跌,且有继续向下调整要求。截止11月12日,吉林长春大成新玉米国标二等挂牌价格每吨(下同)在1450元,国标三等挂牌价格在1440元,与上周基本持平;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吉安生化新玉米14%水分挂牌价格在1440元,1比1.1扣量,企业下调价格主要是考虑近几天当地玉米上市增加,收购较好。此外,本地区价格较吉林省内其他地区高出很多,因此有下调要求;黑龙江哈尔滨新玉米贸易商收购价1080~1100元,水分30%,较上周末下跌20~30元,陈玉米进厂价1480~1490元。黑龙江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挂牌价为1400元,水分14%,实际收购价格维持在0.56元/斤,水分30%,与上周末持平;辽宁沈阳贸易商新玉米收购价1340~1360元,水分27~28%,陈玉米出库价1610元,进厂价1640~1650元,与上周持平。

    关内市场供给数量继续放大,玉米价格继续呈现区域回落

    受国内产区玉米上市量放大影响,近日华北黄淮地区市场价格继续呈现区域性高位回落态势,其跌幅在20~40元。截止11月12日,山东德州部分深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在1780元左右,水分14%,比上周下滑10元左右。据当地贸易商介绍,虽然山东省玉米价格较前期有所下跌,玉米上市也有所增加,但收购时再试图降价时受到农民强烈的惜售抵制,预计后期当地玉米价格回落空间将受到抑制;近日,河北邯郸地区当地大型饲料加工企业14%水分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1740元,水分超1扣1,与上周末持平;目前河南郑州地区新玉米进厂价1680元,日收购量几十吨,贸易商收购价1640元,周口一些地区贸易商已停止收购,养殖户收购价1600~1640元,水分16~17%,安阳农村收购价1640元,上述价格均较上周末下跌20~60元。预计短期内价格仍将维持振荡调整格局。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有所回落,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继续下跌

    近日,由于中央储备玉米陆续投放市场及玉米产区上市量的增加,导致港口粮商观望心理加重,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再度出现回调。截止12月12日,大连港二等以上玉米平仓价1650元,锦州港1630~1640元,均较上周末下跌20~30元。虽然价格下跌幅度不大,但市场心理已出现了明显变化,一些贸易商已主动下调新粮收购平仓价。由于后期广东港口到货压力沉重,饲料企业采购不积极及黄埔新沙港中央储备库放粮价格下调,目前广东港口质量最好玉米成交价跌至1880元,较上周再度下跌了40~60元。二等玉米成交价在1850元,较上周下跌了50元;据了解,近日国家政策调控生效,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续跌,其中福建福州玉米码头价1900元,江西南昌进厂价1930~1940元,较上周下跌20~30元,广西南宁东北产站台价1980~2000元,码头价1980元,均较上周下跌20元;四川成都东北产站台价1900-1910元,较上周下跌20~30元。据悉,目前南方一些销区贸易商出于对政策高压线的恐惧,已开始大量出售库存玉米。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削弱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动能

    今年以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明显。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历史高点。为避免全面通货膨胀发生,确保长期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开始加大了市场调控力度,特别是在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物价结构性的上涨转为全面上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显然会议向人们传递出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信号。目前,政策调控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关国家出台调控政策的消息不绝于耳,如降低大豆进口关税、抛售玉米、增加小麦抛售数量,进口豆油、增加油脂生产补贴等。其中12月11日,为了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竞价销售第一批中央储备玉米,其中安排上海10万吨、福建2万吨、广东20万吨、广西8万吨、四川10万吨,实际成交23.81万吨,成交比率47.62%,成交均价1787元/吨。虽然此次投放及成交数量不是很大,但玉米市场短期供应量增加,也使其前期供给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玉米价格续涨动能,使销区及港口玉米价格均出现回调。

    产区农民惜售心理有所松动,玉米市场供给数量逐渐增加

    目前,对于今年国内玉米产量的预估仍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为1.48亿吨,美国农业部预估为1.45亿吨,而国内一些分析机构的预估数据较两个官方报告数据要低一些。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应该不会低于去年的1.45亿吨,因此从供应总量来看,市场供给充裕,至少不会出现紧张局面。不过,新玉米上市以后价格一路上扬,让收购主体不得不重新审视玉米市场。由于种植成本上升以及相关农产品价格走高,农民对于玉米价格预期明显提高,惜售心理严重,而为了提高收购数量,加工企业屡次上调收购价格。但进入12月份以来,东北地区农户惜售心理有所松动,出售新季玉米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交界地区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回落以及国储玉米出库弱化了农户对玉米价格上涨预期,加上部分企业下调收购价格,农户恐慌心理加强,担心价格继续下跌而纷纷提高售粮积极性;二是目前价格已逐渐接近农民的售粮心理价位,加之元旦前一些农民准备还贷急于出手。随着元旦的临近,农民出售玉米进度开始加快,但是当前市场情况复杂,一旦玉米收购价格回落,由于很多农民贷款数量并不大,不需要一次性全部售完手里余粮,农民将会继续惜售。

    下游产品价涨企业积极收购,主体增加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受去年陈玉米库存压力以及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今年新玉米上市初期,粮库及贸易商迟迟未入市收购。同时,出口方面亦无消息传来,收购市场由加工企业唱独角戏。但受农民惜售影响,加工企业不得不多次上调收购价格,而支撑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格的关键原因在于下游产品价格暴涨,它不但能够弥补成本的上升,也使加工利润有所增加。一方面,大豆价格的上涨带动豆粕、豆油价格走高,提振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玉米淀粉等相关产品价格;另一方面,玉米下游产品出口步伐加快,市场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不断走高。虽然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高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但由于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强,加工企业收粮热情依然不减。同时,目前在东北产区,除了原来收购格局中的深加工企业外,据市场消息,东北新粮收购贷款将在本月中旬之前大量发放,局部地区最迟也不会超过元月底,由于近期东北地区玉米烘干后销售到南方仍有一定的利润水平,贸易商有望入市采购。另外,近日一些新的社会资金也进入到了市场,例如,当地越来越多的酒精厂加入到了收购大军中,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普遍存在“油荒”现象造成了大量小乙醇厂恢复生产,预计还有新的工厂准备投入运营。收购主体的日益增多意味着近期东北新粮收购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

    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窄幅震荡,现价逐渐进入调整回落通道

    从期货市场情况看,近阶段来国内期市周边相关农产品包括大豆、豆粕、小麦等品种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大连大豆主力合约805自11月15日上摸4605元/吨高点后一路下挫,至最近一周最低跌至4281元/吨,跌幅达到6%。截止12月11日,大连玉米主力合约805以1748元/吨开盘,振荡整理,尾市收于1742元/吨,下跌1元/吨。究其原因:一是国储拍卖消息使市场人气涣散;二是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在冲击100美元/桶整数关口未果后,展开了大幅调整,当前已经跌破了90美元/桶,这与前期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给玉米价格带来持续不断的上行推动力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现货市场方面,国储玉米拍卖及时填补了可能出现的断档期,使得玉米市场运行节奏更加平稳,销区供给不均衡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产区部分农民惜售心理减轻,市场供给增加促使玉米价格开始震荡调整。但笔者认为,当前玉米价格出现回落只是对前期上涨幅度过大的一个修正,后市玉米价格深幅回落可能不大,一方面,价格一旦迅速下跌,农民会再度产生惜售心理,从而影响玉米上市数量;另一方面加工企业收购热情依然不减,市场收购主体逐渐增多,竞争激烈对玉米价格也有所支撑。此外,双节来临,饲养业需求有望增加,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利好。总的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强劲上涨之势已告一段落,短期市场已逐渐进入调整回落通道,但回落空间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国内玉米市场形势仍将看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