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殖新模式推动重庆养禽业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12-18
长期以来,区养禽业以传统农户散养为主,养殖效益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低,2004、2005年区连续受周边禽流感疫情形势的影响,部分养殖户亏损大,失去养殖信心,对区养禽业的发展造成较大挫伤。随着社会的发展,疫情的形势严峻,养殖业的发展也倾向于规模化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式,区养殖业也在不断探索适合区实际的新型模式,通过近2年的发展,依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支撑,不同养殖模式在区已初见雏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全区家禽常年存栏达到45万只,比去年增加32.4%,其中鸡25万只,鸭15万只,鹌鹑10万只,截止11月底已出栏134.6万只,与去年同期比增加25.3%。规模养殖户108户,存栏家禽约30万只,占家禽存栏的67%,这是自2002全区规模养殖户50余户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00余户速度最快的一年。

如何将区养殖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让农户增收,这是我们探索养殖模式重要的核心。目前,区较为成功的养殖模式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三大带动型模式,此三种模式有效推动了区小家禽的快速发展。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就是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企业自有养殖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养殖,公司(基地)提供必要的种源以及技术支持,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的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本地农业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就是政府提供养殖优惠政策,加大养殖宣传,大力培育和扶持发展产业链长、规模大、辐射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

目前,区走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最成功的是丛林镇的谊群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原有的丛林镇蛋鸡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山地鸡养殖,从04年只有5万只的蛋鸡场发展到现在山地鸡存栏10万只,并且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发展山地鸡养殖,使丛林镇一跃成为区山地鸡养殖的大镇。目前,该镇山地鸡存栏已达12万只,蛋鸡存栏达8万只。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该谊群养殖有限公司计划下一步将引进或建立区第一个禽类规范化的种源基地,并申请绿色产品认证,打造绿色品牌产品,同时将花大力气健全为农户提供产、供、销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事实证明,在区有大企业带动的镇实施这样的养殖模式,不仅能让区养禽业上升一个新高度,让企业从中得到利益,更有利于推动区养殖业的产业化进程,对打造品牌农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合作社带动型

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是依托专业合作社向养殖户提供种源、技术服务、统一订购饲料及统一回收产品销售的养殖模式。此种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养殖资金周转的难题,还从产、供、销多等方面提供服务。对养殖户而言,只需负责饲养,其他问题全部由专业合作社负责,保障大、市场风险小。这种养殖模式更有利于让农户在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种源和销售保障下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今年,区万东镇初试此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2月份注册成立的万东镇五里土鸡专业合作社,利用原十八中学废弃的校舍分户养殖土鸡,仅上半年就出栏4批土鸡,共7千只,为其内的养殖农户带来5.67万元的纯利收入。

三、养殖大户带动型

区整体养殖规模虽然不大,但近两年来积极性较强的养殖大户发展速度较快。虽然大多养殖大户是单打独干,但是养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让不少农民想投身到养殖业的发展中来,作为职能部门在积极支持养殖大户不断膨胀生产规模,提高养殖效益的基础上,我们更期待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农户让为区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实例性强的如区的黑山镇,2006年以前,该镇全年小家禽存栏1万只,出栏4万只。2006年底黑山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山地鸡养殖,帮扶冷大庆和冷大元两兄弟搞起了黑山镇第一个山地鸡养殖场。如今两兄弟的山地鸡已出栏1.3万只,该镇存栏500只以上的山地鸡养殖大户达到22户,并带动发展蛋鸡存栏5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其中一户存栏蛋鸡2万只,目前还有4户规模为2000只的蛋鸡饲养场正在新建,并在该镇还发展起来区第一个特种绿壳蛋鸡的饲养场,养殖品种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已在逐渐形成。今年该镇的小家禽存栏达7万余只,已出栏9.6万只,与去年同期比增加了140%。

事实证明,区现行的这三种养殖模式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他带来的不仅是推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路子。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符合区实际的养殖模式,使其得到不断升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