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暴雨之后是什么?谈生猪养殖现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1-03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出土文物显示:中国人与猪至少已发生了八千年以上的关系。尽管无法向读者呈奉严谨的历史考证依据,但相信几乎无人敢否认。在07年的猪年,猪与中国人的关系绝对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之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其实与猪密不可分。因此,作为业界专业人士,负责任地面对关乎社会安定局面的民生问题,客观、严肃地讨论与养猪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个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秋以来,南方数省的猪病表面上给人一种略趋平缓的感觉,以风媒传播的疫病呈现略有收敛的势头。然而,实际情况如何?真正原因在哪?狂风暴雨之后是彩虹还是灰霾?笔者从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的猪舍及农业展览会上的写真镜头(有兴趣者可索观赏),加上业界众多同仁的各种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与出路。

一、猪病个案呈下降趋势与原因分析

为谨慎起见,执笔之前笔者先与各地约十个省份的同行朋友交换近期本人未去过的地方,综合各地情况,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相当多地区的急性传染猪病个案的确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并不等于猪病受到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病形式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入秋以来也有某些地区猪病比前段时间更为严重。就全国范围来说,今冬明春,可上市健康商品猪总量仍呈下降趋势,只是基数已大减而至降幅递减而已。

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急性传染性猪病个案减少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

1、易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

众所周知,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洗礼,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粗略估算,易感动物数量因不同地区而异,以05年底存栏量为参照减少30-60%不等,三天前笔者在湖南某县(市)参加研讨会,当地猪农诉说,发病前当地每天有8台专业运猪车(每车次拉160-200头大猪不等)拉商品猪到广东市场,而现在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都不够,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车发到广东了,有好几个乡镇几乎找不到存栏猪。有些朋友接到笔者咨询电话时还以反问的语气说:猪都没有了,哪来的病?

因此,综合各地情况,可以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易感动物大幅减少是猪病个案减少的主要原因。

2、“蓝耳病”弱毒疫苗受到理性的抵制

如笔者过往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巨额猪数,60%以上归功于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今年八月初,本人受邀到菲律宾吕宋岛与当地猪农探讨猪病控制问题,谈到“蓝耳病”疫苗时,一位老板出示名片,告知他作为德国某公司“蓝耳病”疫苗经销商,建议猪农不要接种“蓝耳病”疫苗,因该疫苗曾让他的很多猪农朋友损失惨重(Causedthemlosealot);不过桌上另一位有二千头母猪的老板却认为,该疫苗对他有帮助,多年来他一直按程序接种该疫苗,使小猪死亡率从头二年的60-70%降至19%左右,并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毋须笔者过多赘述,今年6月23日在中国猪业大会上,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郑重宣布:经过兽医局严格安排的试验表明,在中国找到的包括德国勃林格产品在内的15种“蓝耳病”弱毒苗,对“高热病”没有一种有效。毫无疑问,贾局长代表农业部宣布的结论非常及时地唤醒了迷失方向的广大猪老板,让业界同仁自觉理性地抵制该类疫苗的泛滥,对控制猪病陆续蔓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病猪流动性减少

由于非自繁自养猪场在这两年的风暴中损失惨重,加之各地均发生类似的损失情况,跨地区的猪苗及商品猪长途跋运的大幅度减少,大大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频度,对减少病案发生贡献不少。

4、基础防疫工作受到重视

毫无疑问,无论现场仍然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疑似“疫苗病”个案,但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受到空前重视,对降低动物对相应疫病的易感性、减少复合并发、继发感染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5、以血浆蛋白粉为代表的同源动物性饲料已引起警示

虽然本人曾在十年前已预言:血浆蛋白粉普及之日就是推毁中国养猪业之时。但在猪病狂发之前真正理解此话含意的人不多。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日,相信基本原理的人已日益增多,很多人已明白不用血浆蛋白粉之类的同源动物性原料才有可能把猪养好。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事情需要处理。

6、疫病本身的“自限性”发挥作用

从宏观生态哲学角度分析,传染病本身在孕育之时已建立了其“自限”机制,幸存易感动物对病原产生保护抗体,使得本身及后代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非易感状态,对遏制疫病进一步蔓延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传染性猪病在大多数地区已受到“遏制”,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养猪人的福音。然而,从受到“遏制”到受到“有效控制”仍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狂风暴雨之后是否一定见到彩虹却因人而已。

二、近期猪病趋势分析

业内人士大多都十分清楚,大凡大的疫病流行之后,动物群体的整个免疫防御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本上都会不断反复出现一些继发性感染,尤其是一些基础工作不扎实,卫生状况较差的场可能遭受的损失会更大。依笔者之见,猪场现时面临或即将可能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1、繁殖障碍日趋严重

A、后备母猪

从现场情况分析,无论是本身经受过侵扰的后备母猪,还是曾遭病原侵扰的母猪生产的后代,包括曾经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但全场疫苗病毒感染未达到平衡的猪群,大多数表现出:泪斑浓厚,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的猪群甚至可见眼结膜外翻;有些猪只有相当明显的疑似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的皮炎,过了发情日龄及体重,仍无发情表征;有些后备母猪未配种已出现子宫内膜炎;有些场以前列腺素类药物处理,即使出现发情表征,但配种后仍会在胚胎着床前后(配种后5-7周)流产;总体而言,有繁殖障碍的后备母猪不少于群体20%,个别严重的猪场甚至高达50%以上。

B、经产母猪

经产母猪断奶后(含部分因病被逼提前断奶)不发情或发情配种后返情,子宫内膜炎症状较多,有的复配3个情期以上仍未受胎,只好提前淘汰。遭受显性病原感染或错误接种疫苗后流产的母猪此类情况更为严重。

2、喘气病

由于受病毒感染后体质虚弱,加之秋冬季节舍内温、湿度及通风透气条件改变,喘气病会日趋严重,常规药物几乎无效。

3、猪副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日趋频繁

病毒感染(含隐性感染)后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几乎是个规律性问题,产房或保育舍小猪关节肿胀、脓肿性炎症、各生长阶段的猪腹式呼吸、剖检呈典型的胸膜炎、腹膜炎及浆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症状的情况会日渐严重,链球菌感染同样频繁。有些猪只上午仍有采食行为,下午就因多种病原产生的内毒素而致急性败血、微循环障碍而骤死。无论哪个阶段的猪都有可能发生此类情况。临床兽医一般只重视对症处理,但往往停药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只要病毒感染不解决,细菌感染问题就会反复出现。用药成本大增,猪群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却日渐恶化,饲养效益低下。

4、流行性腹泻(TGE)及传染性胃肠炎(PED)

今秋明春猪的消化道病毒感染(TGE及PED)很可能面临相当严重的压力,造成较大损失将不可避免。

5、“五号病”

猪群经历多重病毒及细菌感染后,免疫系统功能更加脆弱,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更低;加之最近半年来,由于多数饲料添加剂成本剧增,更因抵卸疫病可能导致需求增加,猪群维生素缺乏症状相当普遍,裂蹄、腐蹄症状日渐增多。体内及体外两道门户的同时开放,会令“五号病”病原如入无人之境。从宏观角度的逻辑推理分解,未来6-8个月的“五号病”压力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大的,05年在某些地区出现的超强毒株可能会再次光临。

三、健康高效养猪的应对策略

对养猪人来说,以上所讨论的五大类疫病,即使任何一种一旦浮现,几乎都无任何有效的常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重大经济损失将不可避免。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常规措施大家都很熟识,但很难收到理想效果。如大多数业内人士感叹那样,近十年来,疫苗、药物越用越多,猪病却越来越多,猪越来越难养,养猪人的路似乎越走越窄。笔者多年来一直探讨如何让养猪业走出怪圈,踏上健康高效,越走越宽的养猪之路。并强调使用确有功效的免疫调节剂,达到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的目的,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以养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来描述,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可以作为“保健”方式来理解,但笔者认为,对动物保健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动物群体达不到品种/品系的潜在生产性能,表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健康状况欠佳,此时就应进行保健处理,以期发挥最佳的生产潜能和经济效益。

2、 因现时猪群健康的最大障碍是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因而保健的目标应以对付病毒为主。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种可直接杀灭病毒的药物可以使用,因此,保健措施上采用何种材料必须三思而后行。

3、 保健工作应将问题解决在疫病的潜伏期,而不是发生了可见症状之后,否则,已于事无补。

诚然,从理论上理解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是件不难的事,但在生产实际中找到可行的方法却非易事,业界同仁多加用心必然有所收获,因涉及商业问题不便讨论太多,仅举若干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

典型案例1.广东湛江食出跃进猪场,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全场各种接种疫苗(含猪瘟、伪狂犬、“五号病”)抗体水平显著提高,猪群表观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亦明显改善,期间只有两种措施可能起作用:一是接种某“蓝耳病”弱毒疫苗;二是使用了福源康。然而众所周知,“蓝耳病”弱毒苗没有可能提高各种疫苗的抗体水平。

典型案例2.江西上高县汇银农牧公司种猪场06年11月购买400头长白、大白及杜洛克原种后备母猪,购回后全程使用福源康,8月龄(140公斤)配种,仅有4头无法受孕,396胎初产仔猪平均活仔数10.2头/胎,初生仔猪平均窝重13公斤以上;产房无一黄白痢,25天龄断奶均重8.5公斤以上/头,母猪断奶后3-5天全部发情,配种后无一返情。

典型案例3.广东高要市惠华种猪场(300头母猪)自06年9月起连续使用福源康至今,猪群健康显著提高(原生产性能已相当不错),全场母猪产活仔数增加1.1头/胎,产房仔猪除了极个别被压死外,几乎没有死亡,保育舍成活率98%以上,生长猪成活率99%以上。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即使在狂风暴雨之时,亦有见到彩虹之人,只要及时调整思维,采取得当措施,养猪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