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政治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1-17
新年伊始,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历史关口的事实,也加剧了玉米的明星效应,因为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压力,让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现在,人们正在尝试从以往再普通不过的玉米中捕捉能量。作为推动世界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巴西利用从甘蔗中提炼出的蔗糖生产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机动车行驶的燃料。作为另一个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人则利用玉米。玉米中的淀粉通过发酵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为乙醇,美国乙醇燃料的生产量不但从2002年的21亿加仑增长到2006年的49亿加仑,还存在一个庞大的乙醇生产厂扩建计划。

玉米的新功能让它们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股票市场中都身价倍涨,更让它在美国政界备受推崇。共和、民主两党虽然在很多问题上针锋相对,却在乙醇燃料问题上难得找到了共识。据说目前正在打选战的两党候选人,几乎无一不标榜为乙醇燃料的拥护者,就连与石油公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布什总统也对它情有独钟。

虽然这场能源革命可能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又有利于环保,但某种程度上,对玉米的青睐也是美国式“讲政治”的需要。

从美国国内政治来看,不但存在强大的农场主利益集团,很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农业州,对玉米种植的支持也等于获得选票。再往深了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玉米对华盛顿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发展替代能源、降低美国对石油等能源进口的依赖,以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华盛顿新能源政策的核心。

还有评论指出,美国政府突然热衷于生物能源计划,并力主建立“乙醇欧佩克”,除了扩大经济利益、节约化石能源之外,也有遏制它的对头委内瑞拉或是伊朗的石油力量的政治考虑。

但同时,争论也出现了。

对于这场轰轰烈烈的能源革命,经济学家们说,用玉米制造乙醇燃料根本就不符合经济规律:由于玉米供应量有限,一哄而上的乙醇生产厂很可能“无米下锅”,而即便是用美国每年种植的全部玉米来生产燃料,也仅能替代12%的汽油消耗。

环保主义者们则在争辩乙醇燃料是否真的那么清洁: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指出,乙醇燃料中其实仅有5%―26%的可再生成分,而在提炼的过程中也要使用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慈善团体们更是早就抗议,用玉米提取燃料的做法是从贫困者口中夺粮,将会引发饥荒。事实上,作为世界玉米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国,美国的新能源政策也成了导致全球范围内物价上涨和粮食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美国人需要更多的玉米来驱动汽车,同时作为粮食的玉米的价格也在上涨。去年,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就闹起了“玉米荒”,玉米价格曾在一周内暴涨了25%。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曾发文指出,如果在拉美和非洲地区推广美国倡导的替代燃料计划,到2025年,全世界挨饿的人将增加到12亿。

是造福人类,还是适得其反?看来,在运用玉米的力量前,人们还得认真思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