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酝酿行业准入 制止乳品价格狂奔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1-21
近期,乳品终端价格一路狂奔,主因是近一年来奶源严重不足。企业跨地区高价抢购奶源也风波不断。

针对此情况,最近国家发改委酝酿的乳品加工行业准入制文件正在紧锣密鼓地征求意见中。据参与制定的专家透露,该文件关键是从乳品加工企业设立的半径以及日处理能力等方面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

乳品加工行业准入制框架已定

“乳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文件正在制定中,在春节前基本可以完成,目前有关具体的内容正在征求企业与专家意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告诉记者。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文件由国家发改委主导,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调研了近一年,征求了大小乳制品企业的意见。现在文件的框架已定,具体内容在征求意见后可能会有修改。

“关键的条款是,新设立的乳品加工厂在半径上要与当地原有的加工厂相隔100公里的距离,同时新设立加工厂的规模要达到日处理能力200吨。”看到相关文件的乳业专家陈渝说,对于乳品加工厂设立门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现在不少加工厂收购不到鲜奶,开工不足。如河北省就比较明显,有1/3的加工能力是没有奶源保证的,也就是说有些乳品加工厂一建厂就面临奶源不足的情况。

同时文件还提出,在设立乳品加工厂时,企业的自有奶源要占到加工厂产能的25%;还有液态奶的加工厂要全部使用当地的奶源,奶粉的加工厂要50%使用当地奶源。这个条款制约了企业跨地区远距离抢奶。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在2007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31号文)中已经提出对乳品加工行业设立严格准入制度。最近,国家发改委还紧急下发通知,将过去对加工厂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停止地方对新上的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建设。

企业跨地区哄抢奶源是主因

乳品加工行业准入制的文件关键是针对我国目前加工厂产能过剩,企业跨地区哄抢奶源的恶性竞争。

近一年来,乳品企业跨地区抢购奶源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东北、西北地区到处都在抢奶源,而且跨市、跨省的情况很多,如宁夏的工厂去甘肃、内蒙古的工厂跑去河北张家口收奶。

还有不少外来企业通过哄抬奶价以及用现金付款等手段掠夺奶源。如在去年8月份,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乳业集团分别以《关于蒙牛乳业争抢奶源的情况汇报》和《关于外省企业奶源不正当竞争的报告》的形式上书省畜牧局等政府部门,直指蒙牛等企业在其区域内抢奶。而这种情况在甘肃、陕西、宁夏都出现过。

“很多大企业抢奶还不是自己出面,而是给中间奶贩子很高的价格,让他们去收奶,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竞争。”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

从去年七八月份以来,我国各地的鲜奶收购价格上升了60%~70%。据记者了解的部分数据,北京地区鲜奶收购价从1.9~2.0元/千克,上升到3.4~3.5元/千克,上涨了70%左右;宁夏地区鲜奶收购价从1.7~1.8元/千克上升到3.2元/千克,涨幅达82%;广东地区的价格甚至突破了4元/千克。

对此,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当地的乳品市场。据夏进乳业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对于奶源的涨价,宁夏吴忠市的十多家企业联名上书政府要求进行价格干预。在2008年1月11日,吴忠市召开首次鲜奶价格发布会,提出了最低保护价与最高限价,奶牛养殖园区的收购价是2.5~2.9元/千克,散户的收购价是2.4~2.8元/千克,无抗鲜奶的收购价是2.6~3.0元/千克。

“这样既保护了奶农的利益,又缓减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他补充道。

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

在经历这一轮奶源争夺之后,加上即将出台的乳品行业准入制等相关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乳品行业将进入调整期。

目前,地方乳品企业的产品提价压力很大。最近市场上蒙牛、伊利、三元等大企业的乳品价格再次上涨了15%左右,部分地方乳品企业的产品价格甚至提升了30%。而在去年12月份左右,乳品的终端价格已经经历了一次集体上涨。

“现在地方乳品企业由于成本消化能力不如大企业,所以提价很迫切。但如果它们提价过高的话,就可能失去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再加上地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在奶源上抢不过大企业,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所以地方中小企业面临被整合的风险。

据上述夏进乳业人士透露,去年以来奶源价格的上升加速了夏进乳业的市场萎缩。从去年10月份开始,夏进乳业收缩了市场,撤出了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现在仅保留在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市场,以及北京的办事处。而从2008年开始,夏进乳业将主要精耕细作宁夏市场。

此外,即将出台的乳品行业准入制也被认为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由于乳品加工厂设立门槛的提高,如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加工厂光设备投入就上千万,地方中小企业进行扩张的难度加大,而大企业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整合兼并的方式发展。”

这意味着我国的乳品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加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