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饲料企业必由之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1-28
      “如今到了饲料业带领畜牧业发展的阶段”---记首届广东饲料发展高层论坛

    2007,涨价之年,粮食、猪肉,石油甚至方便面,无一不涨。在备受瞩目的猪肉价格的上涨中.饲料价格的上涨与“周期说”一起,被政府有关部门并列为导致猪肉涨价的罪魁祸首,成了千夫所指。在这轮由原料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饲料涨价中,饲料企业俨然“替罪羔羊”,承受了人们的指责。

    这次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猪价上涨,源于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猪病。正是这个被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病,导致了养殖业的转型,散养户大幅减少,规模养殖户正逐渐成为占据市场主流的养殖模式。面对养殖业的转型,饲料业需要重新定位。规模化、专业化还是一体化?无论哪条路,摆在饲料企业面前的,都不会是康庄大道。

    在往后的发展中,上接种植、下连养殖的饲料产业必然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可追溯机制、改革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解决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的并不仅仅是饲料企业的努力。

    2007年12月20日,广州。逾千名政府官员、专家和饲料企业代表聚首首届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探讨广东饲料产业未来发展之路。一个会议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必将有助于我们厘清现买,从而更快更好地发展。

    “如今到了饲料业带领畜牧业发展的阶段”

    2006年,广东饲料总产量130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8,产值314亿元,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下一步的战略是什么?广东省提出“建设广东饲料强省”的口号。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陈福林提出,建设广东饲料强省,应强在规模大、质量优、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品牌响、生产经营一体化程度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富强了,人民逐步富裕了,行业也做大了,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利润更加薄了,生存也更加难了,有些企业开始洗牌。要实行产业化,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大而全,一句话,大企业的资金、管理.品牌优势可以做大做强,实行产业化管理。但饲料行业1万多个企业,并不都是大企业,那些小企业就需要自己来改革,变成小而精、小而专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合搞产业化的一定要做大做强,小企业一定要做专做精。

    今年全国饲料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赔的大赔,赚的大嫌。浓缩料萎缩,猪料下降.禽料增加,企业利润普遍下降,饲料业进入快速整合阶段。面对始于2006年下半年的养殖模式的转变,饲料业需要重新定位,“如今到了饲料业带领畜牧业发展的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耀国如此定义饲料业的转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是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谷物协会技术主任闫之春介绍,过去6年,美国的肉类消费几乎没有变化,但畜牧业仍有小的增幅,这源于出口增长的拉动。

    相应地,饲料业也几乎没有变化。这几年特别是2006年的并购导致了美国饲料业的重新排序,饲料业的产量和产能都到了几乎垄断的程度。生存下来的商品饲料厂已逐步过渡到合同生产,而现在仍独立的饲料厂也逐步过渡到区域型网络,被中型养殖户购买,加工饲料供应养殖场。

    在美国,集约化开始得最早的肉鸡业.其集约化产量已占全国的77%,前三名的企业已占全国的51.3%。肉鸡业代表了美国畜牧业集约化的程度。过去20年,中国畜牧业逐渐实现了工厂化.美国则几乎完全实现了集约化,许多企业是合同生产,即中国所说的公司+农户。饲料业只是它生产过程的一个小小的环节,是生产成本的一个部分。

    然而,美国模式是否值得复制?要达到美国的高度,中国畜牧、饲料业还要有远的路要走?

    温志芬(温氏集团副总裁):

    一体化是饲料业的发展方向。饲料生产企业搞一体化比种鸡、种猪企业容易得多。相对来说,饲料企业规模较大。资金、管理团队等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其声誉、覆盖面、品牌已经创立起来了,推广一体化就比较容易。对饲料企业而言,一体化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而是大家愿意不愿意做的问题。

    饲料产业发展重要的方面就是构建品牌产业链,饲料是整个畜牧业中的一个环节,从玉米的产出,到饲料的加工,最终是要卖给消费者。我认为饲料行业未来的方面是整合,虽然短期内不会完成,但是将来一定是走整合之路。比如10年前,只有温氏一家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现在已经发展到10-20家。

    饲料企业会逐渐强势,散养户会逐渐减少,因为从整个社会分工来看,农民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将来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模式是大势所趋,我认为将通过三种方式来完成一过程。一是企业之间联盟。比如饲料企业可以跟种鸡企业联盟,双方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第二种是建立基地。饲料企业现在其实有这个能力建立基地;第三个就是公司+农户,像我们温氏,通过把生产出来的饲料、冲苗,内部调拨给我们的农户,那么,我们既可以保证我们的鸡的质量,又可以发展千家万户米饲养,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

    潘耀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规模化是趋势,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做规模化,那是有钱人的游戏,能够做规模化的人有限,资金、环境、管理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规模化是个漫长的过程,料、种、养,各环节的安全是基本的,市场最终只选择一部分专业化的农民从事规模化养殖。眼下夫妻养殖、几百头的猪场应该是主体。

    这次疾病导致散养户大量流失,养的人少了,吃的人多了,畜牧业只有一条规模化的道路。面对养殖业转型,饲料业需要重新定位。饲料企业不会扩大.只是越来越规模化。公司的个数减少,通过兼并扩大规模。

    邵根伙(大北农集团董事长):

    目前中国的饲料产业已进入规模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逆转的,饲料产业将越来越大。规模化养殖将需要更多的商品饲料。城镇化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也将使饲料的消费量比以前多的多。中型企业将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

    吴龙(正大康地副总裁):

    一体化、专业化是逻辑上的悖论,很难说孰对孰错。我认为,集约化、一体化、专业化在广东应该同时发展。产业化无疑是我们的未采.这是必然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长期性,不可能在五年十年内就做到产业化、一体化、集约化。

    邓拴林(广东江门得宝集团董事长):

    饲料企业的竞争首先是规模化,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小企业还面临融资的困扰,这也是没办法和大企业相比较的。如果要在同一个平台司一个地域竞争的话,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越夹越艰难的。所以,联合将会是农业行业里面很多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薛华(广东海大集团董事长):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确实清晰企业自身的定位。之前饲料业被定位为制造型企业,原料买进来,按配方生产然后卖出去就能够获利,企业只需要把成本控制好。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饲料企业一定会像美国的商品饲料企业一样,没有生存的价值,因为你只有制造功能,而制造功能只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了。

    养殖业从散户到集约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目前来看,中国的饲料企业如欲一步到位做一条龙,风险很大,但我们要有一条龙的思维和思路。我们看到温氏现在有很好的市场位置和回报,但它是经过了20年的不断发展才做出了现在这个结果。从目前看,饲料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提高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先生存,再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