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压力下 猪业面临双重改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2-04
     目前,山东一规模猪场销往上海的三元猪价格达到16.4元/kg,但是洪老板并没有因好价格而高兴起来。粮食价格特别是饲料价格的上涨挤压了猪场的获利空间的同时,疾病的流行也让洪老板每一根神经比以往绷得更紧,心理承载的风险压力或许胜过了数钱的乐趣。

    

    同样,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未来猪肉价格怎么走,很大程度上要看饲料价格。”

    

    

    07年11月份据河南省价格统计显示:11月猪肉平均价格比10月份同期涨了10.69%;玉米平均价格比10月份上涨了8.1%;豆粕价格从10月份的3100元/吨涨到11月份的4000元/吨。

    

    据一位业内人士说,与2005年相比,饲料、原料成本提高了40%上,人工成本提高50%,运输成本提高20%,疫苗兽药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预示,养猪业已逐渐进入高成本的发展阶段,养猪业面临考验。

    

    “高成本”压力将成常态

    

    就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哪些困难和压力?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疫病风险占29.5%、原料成本上涨占22.04%、贷款资金等占17.15%、劳动力上涨占16.19%、养殖用地占12.14%。环境治理方面,同样让养猪场(户)普遍感到忧心。

    

    所以生猪生产未来的压力主要源于“高成本”。归纳起来,成本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粮食等资源短缺将使饲料价格较高,饲养成本增加。

    

    2007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07年12月20日开始实施的取消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米和大豆等5类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政策。均意在保证粮食安全和饲料用粮,但是短期内难以改观。饲料用玉米占玉米消耗总量的近70%,这种消费具有刚性,特别是随着养殖业的整体复苏,只要玉米供应量少一点,价格就狂涨。虽然国家会通过加大玉米进口数量和投放储备粮来调控粮食价格,但从根本上改变不了现状。去年全球谷物减产,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进口玉米也比过去困难,因为美国的玉米制乙醇发展很快,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0%。国内方面,玉米主产区东北的价格上涨明显,同比增长42%。近期或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占养猪成本50%的饲料资源性物资,将会在高位运行,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会出现一个新的平衡,但现在对养猪业也将是一个高风险期。

    

    主要依赖进口的豆粕价格难以大幅下跌。因为目前饲料养殖企业和贸易商所库存普遍较少,一旦豆粕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将会刺激企业商所增加豆粕采购量,从而重新抬高价格。2007年12月上旬由于豆粕买盘拉动,美国大豆涨至34年来新高。再加上南美的不利天气都将支持豆粕高价运行。

    

    二是疫病复杂使生产水平明显下降,生产成本加大。

    

    从06年5月开始发病流行的高热症,就会以一种常态继续流行。这好像是对过去十几年猪病的一个总结,新老猪病汇聚一起。特别是影响繁殖类的猪病,将会严重危害一部分猪场的效益。

    

    三是环境治理、劳力短缺等,经营成本上升。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养猪企业对空气、土壤、水源的污染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而且是刻不容缓。这不仅危害周边环境,也会致使猪病难以根除、病原累积。但是由环境治理而带来的成本压力,成为横亘在很多养猪企业头上的高压线。

    

    目前,有些猪场也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了一套污水污物处理系统,但基本没有真正运行。如果真正运行起来,成本大得很,猪场也会随之失去市场竞争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议材料显示说,我国逾2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转移。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16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67万人,增长8.1%。预计2007全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将比去年的1.19亿人又有较大幅度增长。

    

    明显增长的务工收入刺激农民开始放弃从事养殖业。其主要原因就是盈利差、风险大。一些养猪企业反映,在农村招工已成问题,年轻小姑娘每月1500元都不想干。

    

    

    此外,诸如贷款利率的上升和用地难度的加大等问题,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在养殖用地方面,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是,山东省德州市已经明确养殖用地为农业用地。

    

    催生产业双重改变

    

    如果可以俯视当下,养猪业已经站在一个关键点上。

    

    一位从事养猪业已十几年的业内人士分析说,成本的大幅上扬,紧随其后的将是行业的一次调整。对于某些养猪场,是该做具体打算的时候了。

    

    福地种猪场的左怀松经理更直接的说出了其中的缘由,他告诉记者说:“过去整个生猪行业各个链条的资本积累和整合,都是建立在低成本的生猪生产环节之上。低廉的生猪价格和广大养猪户的血汗促成了屠宰加工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市场地位的确立。而今后面对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扬,特别是疾病的危险,养猪业不得不面临改变,产业链利润分配将会重新调整,对养猪的人来说既是大好机遇,也是一场实力的对决。”

    

    一是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在对山东省部分猪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1.7%的养猪场(户)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其中47.17%的养猪场(户)希望通过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来组织生产,合作经营已经成为部分中型养猪场的时势之需。

    

    24.53%的养猪场(户)希望通过龙头企业一体化来组织生产。养猪场(户)对于龙头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热情下降,更多的是缺乏对龙头的企业的信任。但龙头企业说,行情低谷时我们按合同收购,而行情看好时,受利益驱使养殖户背离合同,让企业也深感无奈。当今,诚信、信用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让市场的主体者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在与市场对接、抵抗风险的能力上,龙头企业又有其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温氏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其利润点主要产生于养殖环节,其他饲料、良种等配套环节,分享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公司、养猪场(户)各取所需,广大的合作养猪户是其最稳定的生产资料销售对象;而公司为养猪户解决了部分资金、市场等难题。

    

    调查中其他的28.3%养猪场(户),认为个体规模猪场实力将会不断扩大,靠自身发展来应对市场。对于这部分规模猪场或者说企业来说,面对同样的是经营模式的如何改变的问题。比如广东白石猪场,通过自身积累壮大,推出高附加值的肉猪产品,其经营模式提升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外延自有品牌价值,推出高附加值的肉猪产品。其龙骏牌肉猪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龙骏种猪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二是生产方式的改变。

    

    养猪业的成熟标志就是养猪从业者的职业化,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已有90.2%的养猪场(户)开始采用实验室检测手段来诊断疾病,其中58.82%的养猪场(户)定期做疫病检测。其中19.3%的养猪场(户)有自己的疾病实验室。

    

    养猪规模出现分化,年出栏商品猪500-3000头的养猪场将占到66.62%,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将占到31.25%。而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下的养猪场将面临淘汰。

    

    适应行业发展的适度规模,职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面对来自环保部门的压力,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案会得以应用,包括:地温采暖、滴水降温、全价饲料、自然养猪法、沼气处理排污等。王统石博士分析说:“综合考虑,可以提高养猪场饲料效率7%-11%,从而增加利润10%左右。”

    

    正如几位猪场老板在与记者聊天时谈到的,未来几年养猪业,靠得不仅是雄厚的资金,更是技术和观念。其中一位老板在参观考察河南一现代养猪企业猪场后,发出的感慨,“若是我建场前就来参观,700万的投入能省下300万可以为我节省几百万的投入!”

    

    改变的首选便是“好”字当先,说到底就要做好猪舍场建设、抓好生产管理、定好经营方向,在各个环节,勇于创新,必须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