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泡沫 迟早会爆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3-17
     近几十年来,相似的石油价格大涨总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1973年的欧佩克国家第一次石油禁运引起。第二次是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一年后伊拉克入侵伊朗导致。第三次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第四次就是当今这一次,油价单从去年1月到现在价格就已经整整翻了一倍,油价从52美元一桶飙升到了100多美元一桶。这真是应了耐克的那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次油价飙升究竟是为了什么?

    

    关于油价不断攀升的原因,市场上有多种解释。有的说是中东危机,有的说是寒冷的冬季,有的说是尼日利亚的动荡,还有的说是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所致。但是这些理由没有一个是有绝对说服力的。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从圣经进入中东开始中东就没有和平过,尼日利亚的冲突也持续了长达40年,更不用说循环而至的冬天。如果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带动巨大石油需求的话,那么占世界石油消费40%份额的美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需求减少绝不亚于中国的增加。这种油价的异常上升显然不是由于基本面的变化导致,因为在这一年期间,基本面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而按照供求关系来分析,若隐若现的美国经济衰退还应该促使油价下跌。

    

    那么,油价为什么不跌反涨?答案只有一个:过度投机。既然供求不能解释高油价,我们有理由相信是金融投机者在不断推高油价并可能制造一个堪与千年之交互联网泡沫相媲美的投机泡沫。欧佩克甚至认为,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石油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正考虑是否应该减产。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不但没有导致油价下跌,相反油价却被一股神秘力量拉升并突破了令人眩晕的100美元大关。

    

    石油大王们看起来并不忧虑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是一直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埃克森美孚最近公布了2007年的财务报告,净利润高达406亿美元,这创下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一年时间里能赚取如此之多的金钱。大量的金钱在石油期货合约之间不断地转手。因为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突然崩溃并波及到了资本市场中最大的部分--股票和债券,投资者急于在世界范围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具有相对简单的市场规则和长期看必定上涨的石油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分散风险和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位于曼哈顿南端和哈得逊河畔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尽管是1978年才引入石油商品交易,但它现在已经是世界石油交易的中心和风向标。它的交易大厅看起来更像罗马竞技场,站在大堂里的交易商们至今仍然沿用着叫喊和打手势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当两个交易商达成交易,他们把基本的成交信息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扔进大堂的中心池子里。那里站着外表健壮的交易商雇员,他们戴着防护眼睛以防纸片不小心会飞进眼睛里。他们只要捡起这些纸片的一张后盖上章,N多桶的石油就这样改变了主人。大宗石油交易也是如此。银行、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现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交易。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业务现在已经爆了。全球每天仅消耗8600万桶石油,而纽约商品交易所每天的成交量竟然是这一数字的15倍还多。这多出来的交易量都是在赌油价下一步的变动方向。在所有的石油合约中,投机者的持仓占到了45%,三倍于千年之交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油价被扭曲了。其实,如果油价是由供求决定的话,油价至少要比现在便宜20美元以上。

    

    这些是如何发生的?究其原因,大的养老基金出于分散投资的需要,持续把资产配置到石油上,从而不断地推高了油价。其实,最新的投资组合理论也认为纵向的分散投资要好于横向的分散投资,也就是说把商品期货与现有股票持仓组合要优于在不同国家之间分散投资。华尔街的大投行高盛也投其所好,特意为这种投资需求编制了一种包含石油的商品指数,这个新指数取得了异常的成功。大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地把钱放进去,高盛则不断地购入石油合约,价格也就随之涨得更高。现在,每个人都跳到了这场游戏之中。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以及其他金融巨头均大幅扩大了他们在石油期货上的交易。像高盛这样的大投行甚至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石油储备,俨然像一个英国石油公司这样的大能源公司。结果,石油交易量5年内已经翻了三倍,而实际需求年均仅上涨1.9%。

    

    油价已经对供求说再见。油价一直以来都是决定于石油生产和工业国家的消费。但这种油价决定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石油现在是每一个大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的一部分,甚至银行也已经卷进了石油交易。如今,看起来像“美国军舰在霍尔木兹海峡和伊朗快艇意外相遇”以及“某地油管发生破裂”这样不是很重大的消息都可以把油价推高几个美元,油价的扭曲已经见怪不怪。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泡沫,它迟早会爆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