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三大产业化拓宽农牧民致富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3-20
     通辽市是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黄牛之乡”、“草原白鹅之乡”的美誉。如何把农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全市310万人口,70%以上生活在农村牧区,如何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年来,一直是通辽市各级领导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统揽城乡发展全局,以产业化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增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展思路。设计出了“以城代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比翼齐飞”的农牧业产业化方案。

    通过实施农牧业产业化,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愿望变成具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分清层次,发挥优势,全力推进。通辽市农业化产业化战略内容从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如何带动农村牧区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镇建设改造,促进城镇带形成,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到通过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农牧区整体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划和安排。几年来,通辽市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这个大局,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力度,使通辽市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不断优化。

    通过扶持,培育出了玉米化工、肉类加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三大强势产业。年加工玉米80万吨的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饲料的岳泰饲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淀粉的万顺达淀粉、年加工玉米100万吨的玉王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等一批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年可加工转化玉米350万吨;科尔沁牛业、金锣集团、重鹤、蒙鹅等企业已形成了年屠宰20万头肉牛、200万只羊、360万头猪、2000万只鹅规模;蒙牛乳业等乳品加工企业年处理鲜奶能力20万吨。截至2007年年底,通辽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发展到200个,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实现增加值50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32万户,全市59.2%的农户加入产业化的产业链条,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2000多元。

    龙头起舞,基地兴旺。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通辽市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望无际的玉米海依旧绿波连天,但种植的品种却和以前截然不同,适合加工企业需求的高淀粉、高糖玉米唱起了主角,在大农业内部,养殖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5年起,全市牲畜饲养量连续突破千万头只大关。千里草原,沃野平畴成了产业化的“第一车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