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肉鸭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面临洗牌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3-26
2007年的肉鸭市场,从总的趋势上分析,两大特点特别突出:一是传统的养殖基地,在养殖数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明显。二是起步较晚的地市,养殖规模发展迅猛。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对比分析,由于大部分以合同鸭养殖为主体,养殖户利润基本在每只1.2元~1.4元,利润虽薄但比较稳定,主要靠规模增效;种鸭场利润最好,全年鸭苗价格平均在每只4.5元以上;屠宰企业好于往年,上半年效益明显,下半年多在成本线上徘徊。

2007年肉鸭市场可分三个阶段

整体低迷阶段(1月份~4月份)

从这一阶段的价格运行趋势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肉鸭整体走势低迷,毛鸭平均在每500克3.20元~3.40元,白条价格在每吨6300元~7500元之间徘徊。特别是到了4月份,肉鸭价格落至全年最低,市场萧条,肉鸭产品走货较慢,屠宰企业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主要原因一是节日效应明显,经销商采购热情不高;二是天气寒冷,消费偏淡。随着气温逐渐转暖,经销商对后市消费热潮期望值增加,采购积极,产品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价格暴涨阶段(5月份~9月份)

每年的七八月份,肉鸭产品销售最为火暴,价格通常在这个时期涨至最高,所以,业内人士将这一时期比喻成“黄金时期”。2007年肉鸭市场在黄金时期价格也达到了历史高点,白条销售价格最高时达每吨1.1万元以上,毛鸭最高时收购价达每500克4.55元。分析主要原因:夏秋季节是肉鸭的消费高峰,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对鸭产品的需求强烈,从而带动价格上涨;从三四月份开始,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加大,毛鸭价格随之上涨;同时受运输、包装、人工等成本上涨的影响,产品提价的愿望强烈;受猪肉、肉鸡价格的拉动,肉鸭产品价格也相应提高。这段时间屠宰企业的利润是最为可观的,主要得益于前期毛鸭收购价格低,而产品销售价格高,产品周转速度加快。

随着鸭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屠宰企业利润丰厚,许多企业放养规模急剧膨胀,造成鸭苗供不应求,价格也不断攀升,最高达到7.0元/只,种鸭企业进入暴利阶段,引起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种鸭饲养,价格也水涨船高,后备种鸭增速加快。

价格回归阶段(10月份~12月份)

秋末冬初,肉鸭消费逐渐进入淡季,市场走货速度放缓,价格开始回落,毛鸭平均每500克3.20元~3.30元,白条平均每吨8600元~8900元,年底价格浮动较大。由于受养殖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尤其是饲料价格在下半年暴涨,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毛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由于产品销售价格逐渐下滑,屠宰企业的利润不断被蚕食,此阶段,大多数屠宰企业在成本线附近徘徊。鸭苗价格也随毛鸭价格滑落逐渐下跌。

肉鸭市场存在的问题

生冷肉鸭产品出口仍未开关 目前生品国际市场尚未对我方开放,生冷肉鸭产品仅限国内销售,降低了肉鸭的附加值,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宣传力度不够 对鸭肉的营养优势宣传力度不够,还不能引导居民消费肉鸭产品,这个问题在北方省市最为明显。

养殖投入大 肉鸭规模养殖所需禽舍面积大,同时饲养合同鸭鸭苗价格高、饲料贵,据调查,每建一存栏2500只肉鸭大棚需投资1.3万元,饲养一批肉鸭最低需投资5万元,合计6.3万元,所以肉鸭养殖投资高、风险大。

饲养管理有缺陷 有些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有待提高;有些鸭棚建设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有些饲养小区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等。

鸭加工水平落后,产品消费面窄。当前,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产品类同,恶性竞争激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2008年肉鸭市场展望

展望2008年的肉鸭市场,业内普遍认为上半年备受期待,下半年需要引起关注。

奥运拉动 2008年是奥运年,肉鸭在整体采购、消费量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肉鸭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消费带动 近几年,由于鸭子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方地区对肉鸭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且南方因土地、气候、饲料等因素的影响,饲养量逐步减少,南消(消费)北养(养殖)的格局已经形成。

效益拉动 从近几年家禽市场行情来看,肉鸭价格相对稳定,与肉鸡相比,养殖周期短、饲料和防疫费用比较低、饲养效益较高,从而使许多养鸡户也向肉鸭养殖过渡,导致肉鸭养殖数量出现上升趋势。

由于2007年种鸭饲养暴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大批社会资金进入种鸭饲养,行业已经进入新的一轮膨胀期。另外随着不少小型屠宰加工企业的陆续涌入,造成行业竞争加剧,2008年的肉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情也将更难以把握。就目前看,后备种鸭存栏量非常大,2008年下半年,行业极有可能面临洗牌,这也是应该引起企业关注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