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猪、“人”价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3-27
     要点我们1月末走访了东北、四川和江浙一些地区,向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实地调查粮食、生猪和劳动力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调研结果显示今年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猪肉价格将高位运行,且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我们维持08年我国通货膨胀保持高位,cpi涨幅达到5-5.5%的判断。

    近期我国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基本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源于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粮价飙升推高粮食进口成本并传导至国内粮价。消费结构升级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

    许多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构成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并可能影响招聘用工计划。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短期内难以涨价,盈利能力将明显减弱,并可能影响就业的增长。中长期来看,行业内并购和整合将强化企业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终将传导至产品价格,推高通货膨胀。

    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能源价格管制导致能源短缺,影响粮食运输,最终推高商品粮价格;食用油价格管制迫使榨油厂提高豆粕价格以交叉补贴榨油亏损,从而推高养猪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盲目的信贷控制影响粮食收购从而推高粮价。

    政策建议:从宏观上看,我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其结果是实际汇率即汇率加通胀趋势性上升。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为缓解短期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政府可以对低收入消费者提供财政补贴。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可以考虑用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方式提高和稳定粮食和畜牧业生产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建立生猪最低收购价格,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降低散养比例,扩大集中养殖,扩大猪肉储备以平衡价格;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建立和完善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机制。

    城打工情况的介绍也许更能道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之根源。从农户、民工、养猪场、猪贩子、榨油厂获取的信息有时比宏观统计数据更为及时和超前,也是对后者的有效补充。以下是我们对这"三价一法"的调研总结。对各地区的调研纪要详见附录。

    通货膨胀问题调研总结猪肉价格调研总结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包括:1.供给短缺:前期05-06年猪肉价格过低造成养猪无利,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加上猪病疫加剧了生猪供给不足局面;2.成本上升:饲料成本在过去两年上升了50%-60%,农民工工资则年均上涨了15%;价格走势的判断:预计猪肉价格仍将会在高位运行,短期内6个月内不会明显回落,原因在于:1

    农户仍需要观望价格:散户仍然担心风险猪病疫,未来价格的下降等因素,对于养猪仍持观望态度。

    2规模养猪场有积极性扩大生产,但猪肉生产周期较长,从种猪培育,到最后生猪出栏,供给周期达到18个月。养猪厂的扩大生产意愿主要从07年下半年开始6月份猪肉价格大涨之后,因此供给规模大幅跟上也至少要到08年底。预计猪肉高价位运行仍将延续到08年下半年。

    政策建议:

    1政府补贴+保险+防疫:加大对于养猪农户的补贴和保险,并加强生猪防疫的指导和控制。

    2饲养模式:推动"公司+养殖户""公司+合同社+农户"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对于猪肉收购价格进行最低保证。

    3猪肉储备政策:政府扩大财政投入,积极利用价格调控基金,建立和使用猪肉储备包括冻肉、活体储备和货币储备,稳定猪肉市场的供给和价格。

    粮食价格调研总结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包括: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07年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普涨的情况,除了农药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化肥、种子及农膜和柴油的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复合肥及农膜的价格分别急升了25.7%及21.4%,推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促使粮价上涨;2.大豆供给紧张。2007年伏旱天气不利大豆种植,国内产量大幅减少,导致供给短缺,使大豆价格高涨;3.国际粮价传导。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大豆,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亦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价格走势的判断:1.水稻供给充裕,近期价格显著下跌,供大于求,上升可能性不大;2.大豆严重减产,加上干旱天气,价格看涨;3.玉米价格近期微跌,但前景不错,从过去经验来看,春节后是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高峰期,玉米价格可期在三四月份回升。总体来看,饲料用粮依然上涨压力较大,而主要食用粮上涨压力相对较小。

    政策建议:

    1政策需有长远调控的连续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且周期短的一大原因在于农民生产无稳定的预期,而价格波动又加剧了把握市场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2政策设计具备不对称性,管出不管进,管涨不管跌。政策设计缺位一方面表现在国家限制产品价格却不考虑企业成本上升的问题,没有对企业生产进行补贴,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表现在只有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才补贴,而在粮食价格下跌的时候却任由农户收入下降。

    3最低收购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对于畜牧业并没有出台最低保护价等措施,而对粮食作物如水稻的最低收购价难以发挥作用。水稻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5元,通常低于市价水平,建议将水稻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公斤1.7元。

    劳动力成本调研总结:

    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的空间在多数省份已经基本不大,农民工供给相对紧张,使得江浙一带的务工工资收入近年来年平均增幅达到10-15%。但同时期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也保持了不低于工资的增长速度。

    江浙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于一般技工及农民工的需求相当旺盛,最近几年劳动力供给紧张,招聘难度增大,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加薪以留住农民工,使得该地区近年来工资平均每年增长达到10-15%。然而,多数受访企业也表示,由于同时期的生产效率也保持了不低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可以承受劳动力成本近年来的增长幅度。受访企业还表示,工资水平在08年仍将至少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高科技及大型企业基本没有影响,而对多数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力成本构成上涨压力额外上涨10-20%,而劳动合同法也将影响民营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江浙一带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中,此前并没有给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因此,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员工缴纳社保将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合同法中关于加班工资的新规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构成一定压力。另外,多数受访企业表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潜在的劳资纠纷风险剧增,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因此受到影响。

    普遍来看,受访民营企业对新法还是颇有微词,表示新法对雇佣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容易被雇员滥用而平添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农民工流动性高,社保还没做到全国联网,并不能够实现给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障的初衷,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在加重民营企业负担的同时,多数农民工因个人也要缴纳,减少其现金收入而不愿意参保,新法里外不是人;甚至有企业家质疑,认为新法的实施把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嫁到民营企业,"政府请客,企业买单"。

    劳动力成本的"政策性"上升未必会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上。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低,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亦不断上升,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并未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成本转移至消费者,而通常都是自己通过效率进步消化。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在"薄利"经营。

    总之,新法短期内未必会构成明显的通胀压力,而更可能会影响企业利润以及就业情况。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由于对缴纳社保操作规范,新劳动合同法对其劳动力成本基本没有影响;而高科技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人员少,社保缴纳规范,新劳动合同法对其劳动力成本也没有形成上涨压力;而对于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主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新法确实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但由于中小型企业间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企业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完全转移成本压力。但是,中长期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利润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行业内大企业并购和整合的机会,因此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再最后传导至产品价格上,因此中长期来看劳动合同法对于物价的压力仍不能忽视。

    总结:猪肉价格短期回落无望,粮食价格还有一定上涨压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可能在中期内带来新的通胀压力,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我们维持08年cpi将在5-5.5%之间的判断。

    1.简介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我们在东北分别考察了以小农户为主的h市及产粮大市s市。另外,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农垦总局和农委。

    2.h市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08年1月28日调查地点:东北h市调查对象:当地农委、农户一粮食市场基本情况h市的三大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从产量上看,2007年水稻产量上升了9.9%,玉米微跌0.82%,而大豆大幅下跌了18.52%。从价格上看,水稻价格大幅下跌23.81%,玉米价格上涨9.43%,大豆价格大幅上扬了62.96%。

    从销售量来看,水稻比上年减少了38%;大豆销售增加了83%,玉米销售比上年减少了29%。平均来看,该地区每亩增收39.4元,人均增收124.4元。

    二产量及价格变化原因东北石油及煤炭等资源丰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并未出现因油荒、煤荒、电力短缺致使流通环节受阻。加上人工成本为600-800元,最低工资460元的限制亦对成本约束力较弱。产量及价格变化基于以下原因:

    1.供求关系变化该区内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大约3亩,由于农户耕作规模较小,易受农产品市场供需周期的影响。例如2006年大豆价格较低,种植大豆经济效益微薄,因而2007年农户纷纷改种玉米。加上2007年天气伏旱,不利大豆种植,导致大豆供应急剧减少。另外,由于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大豆,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亦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玉米销售下降主要受畜牧业需求减少的打击。由于2007年猪肉价格上升快速,该区猪肉销量由每天300头下降至100头,农户养猪积极性削弱。而该区玉米主要作为畜牧业饲料,因而销售下降。

    2.经销商层层分取利润由于农户规模小,为了节省售量的运费、时间花费,农户往往将粮食出售给当地的经销商,而经销商环节较多,层层分取利润,亦起到抬高粮价的作用。

    3.省外调配量变化影响省内供给通常省内粮食需求较为稳定,但与本省有调配协议的地区需求可能发生变化,使得难以预期的省外调配量变化改变省内粮食的供求关系。

    4.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07年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普涨的情况,除了农药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化肥、种子及农膜和柴油的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复合肥及农膜的价格分别急升了25.7%及21.4%,推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促使粮价上涨。

    农资价格上涨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农资生产成本上升。与农资相关的生产要素如煤、电、油等价格上涨推动农资价格。

    2在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中,授权品种多为独家垄断生产、经营企业,卖方定价能力大大提高。

    32006年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措施,显著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对农资产品的购买力增强,出现了农资卖方市场,强大的需求是拉动农资价格上升的另一原因。

    三生产资料涨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是增加了农业投入成本。2007年由于生资价格上涨,要多增加投入1760万元,平均亩投入增加16元。二是影响生产资料储备进度。由于价格波动,使商家不敢大量进货,影响春耕备耕生产的物资准备。三是影响农资下摆的进度。今年农民购买农资进度与去年相比,不少农户都少购或迟购,等待观望是否降价,影响农资下摆进度,如果价格再涨,部分农户可能出现降低投入标准问题。

    四流通领域挤压国家对农户的优惠政策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队农户的优惠政策。仅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和粮农补贴三项就对农民补贴额达到每亩136元。但2007年每亩增收仅39.4元,扣除农资成本升幅每亩约16元,每亩净利润仅增加23.4元,仅占国家补贴额的17%,其他部分则被农资生产经销和流通环节所挤压。按每人3亩地计算,每人利润仅增加70元,可见粮食价格上涨并未显著惠及农民,加上通胀减少实际购买力,农户实际利润反而减少。

    五今年由于受资金制约,截止目前,该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还没有收购新粮。

    3.s市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08年1月29-30日调查地点:东北s市调查对象:s市经委、肉联厂、粮食公司

    一s市农业概况s市是东北的粮食重要产区,耕地250万亩,户均15亩。07年产粮达170亿斤,占全省1/4。生猪200万头。全市劳动力190万,其中99万外出打工。本市劳动力成本每月600-800元。

    二限价政策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埋单近期发改委的价格干预政策对豆油加工厂的利润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大豆原料价格由每公斤2.3元上涨了一倍至4.6元,大大增加了加工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每10公斤大豆才能制得一公斤的豆油,抵消成本上涨要求豆油价格更快速的上升,限价政策使大豆加工厂难以承受,只能依靠豆粕生产部分补贴豆油生产的高成本。1月29日本省召开的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就对豆油加工厂补贴进行了讨论,反映限价政策使企业难以承担,将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埋单。

    三猪农从肉价上涨中得益不多与在h市粮食调研的结论相似,猪肉价格上涨并未使猪农大幅受惠。本轮肉价上涨对于事先存栏量较大的畜牧专业户提升了利润空间,而对养殖规模较小的猪农来说,由于仔猪的价格急升至500元左右,而每斤猪肉售价仅约为7-8元,利润空间很小。加上猪肉价格飞升也加大了养殖的风险,一旦肉价触顶下滑,猪农将损失惨重,因而目前猪农观望情绪严重,猪农生产积极性受压。基于同样的风险考虑,较大型的猪肉屠宰加工厂亦不愿建立自营的养殖基地,因为一旦肉价下滑,工厂将难以消化。而采取收购的方式必然在价格上涨时推高成本,目前每只猪的毛利只有24元,还不包括税收和运输费用,所以有时甚至出现亏损,而大量利润被流通领域的中间商赚取。为了避免恶性循环,建议政府对养殖户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以稳定猪农预期,平抑肉价的周期性波动,也利于屠宰加工厂的产业化发展。

    四原料输出受限,企业谋求深加工后再出口4.东北某省农委调查时间:2008年1月30日调查地点:东北某省农委调查对象:东北某省农委一粮食价格前景1.水稻供给充裕,近期价格显著下跌,供大于求,上升可能性不大。

    2.大豆严重减产,加上干旱天气,价格看涨。

    3.玉米价格近期微跌,但前景不错,从过去经验来看,春节后是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高峰期,玉米价格可期在三四月份回升。

    二本省粮食出现卖粮难局面在其他省市出现粮食短缺的同时,本省粮食生产却意外地出现卖粮难的问题,2007年农户粮食销售量较上年减少近60亿公斤。以玉米为例,由于供给充裕,本省玉米价格约1元每公斤,但粮食供应紧张南方售价高达1.8元每公斤。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运输成为粮食销售的瓶颈。首先,铁路车皮数受限,运输总量上无法保证。第二,运费显著上涨。由于铁路建设基金复征,每吨粮食运费上涨50元,公路运费亦由每吨170-180元上升至270-280元,每吨粮食运费增加100元或56%-59%,供方难以承担。

    2.由于粮食收购价格波动大,粮食加工企业不敢贸然大量收购原料。例如2006年底,水稻价格达2元每公斤,而春节后下降到1.5-1.6元每公斤,仓储量大的加工企业因此而遭受亏损。而玉米价格在2007年12月至10.8-11.6元每公斤,现在却在缓步下降,目前价格为10-10.8元每公斤。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考虑,加工企业采取"即收、即加、即销"的策略,粮食销售量因此较去年同期下降。

    3.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粮食不积极也反映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企业贷款利率从6.12%上升至7.47%,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缺乏资金周转,企业无法长远规划粮食囤积及应对粮食价格的波动周期,难以把握粮食价格下降时的囤积机会。

    4.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新粮受资金制约。今年的国有粮食收购未能及时开展,原因是由于省内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上一年被收购后价格走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遭受损失,难以偿还上一年农业开发银行的借款,因而今年的贷款没有到位,国有粮食收购单位缺乏足够资金收购粮食。

    5.粮食出口制度僵化。我国的粮食出口依然采取配额制,目前只有吉林省及中粮集团获得了较大量的出口配额。

    尽管本省粮食过剩,由于拿不到出口配额,多余的供给只能转化为陈化粮。

    三政策漏洞1.政策需有长远调控的连续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且周期短的一大原因在于农民生产无稳定的预期,而价格波动又加剧了把握市场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畜牧业。当猪肉价格下跌时,甚至连母猪都被屠宰,存栏率大幅下降,而一旦价格攀升,农户便错过了商机。而价格上涨后,仔猪成本亦随之攀升,造成饲养成本提高而风险加大,因而稳定农户市场预期的连续性政策是解决恶性循环的关键。

    2.政策设计具备不对称性,管出不管进,管涨不管跌。政策设计缺位一方面表现在国家限制产品价格却不考虑企业成本上升的问题,没有对企业生产进行补贴,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表现在只有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才补贴,而在粮食价格下跌的时候却任由农户收入下降。

    3.最低收购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对于畜牧业并没有出台最低保护价等措施,而对粮食作物如水稻的最低收购价难以发挥作用。水稻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5元,通常低于市价水平,建议将水稻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公斤1.7元。

    调研主题:四川地区生猪和粮食价格变化及农民工供求情况调研时间:2008-1-28~2008-1-30调研地点:四川省邛崃市成都市调研对象:邛崃市金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猪肉养殖、加工企业邛崃养猪农户邛崃市政府成都市政府:农林局财政局物价局农业委员会劳动保障局调研总结: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包括:1.供给短缺:前期05-06年猪肉价格过低造成养猪无利,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加上猪病疫加剧了生猪供给不足局面;2.成本上升:饲料成本在过去两年上升了50%-60%,农民工工资则年均上涨了15%;价格走势的判断:预计猪肉价格仍将会在高位运行,短期内6个月内不会明显回落,原因在于:1农户仍需要观望价格:散户仍然担心风险猪病疫,未来价格的下降等因素,对于养猪仍持观望态度。2规模养猪场有积极性扩大生产,但猪肉生产周期较长,从种猪培育,到最后生猪出栏,供给周期达到18个月。养猪厂的扩大生产意愿主要从07年下半年开始6月份猪肉价格大涨之后,因此供给规模大幅跟上也至少要到08年底。预计猪肉高价位运行仍将延续到08年下半年。

    政策建议:

    1政府补贴+保险+防疫:加大对于养猪农户的补贴和保险,并加强生猪防疫的指导和控制。

    2饲养模式:推动"公司+养殖户""公司+合同社+农户"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对于猪肉收购价格进行最低保证。

    4猪肉储备政策:政府扩大财政投入,积极利用价格调控基金,建立和使用猪肉储备包括冻肉、活体储备和货币储备,稳定猪肉市场的供给和价格。

    具体调研纪要:

    四川农业概况: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较好,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一、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四川现有耕地5855.5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2%。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一猪肉价格:

    1猪肉价格走势:

    2养猪成本收益分析:

    数据来源:成都市物价局对农户散养生猪,中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进行样本调查的平均情况。

    表2:成都养猪样本调查平均结果

    1人工成本采用2006年统一工价估计,实际人工成本比表格中统计值高。根据农民养猪的机会成本计算:成都市农民工外出务农的平均收入在1000元/月左右。

    2仔猪成本根据对养猪农户的调研:07年仔猪价格12~13元/斤,06年6~8元/斤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40%左右和仔猪成本45~50%对于农民养猪总成本影响较大。因而农民对这两种成本的变化比较敏感。

    其中:饲料成本在07年1.2~1.3元/斤相较于06年0.7元/斤涨幅很大。

    而且玉米,豆粕,精饲料等价格仍有上升的趋势,仔猪的供应短期内无法快速恢复其他成本:防疫成本,技术成本,销售运输成本和企业养猪厂房的固定资产折旧等:10~20元/头。

    3猪价上涨分析:

    猪肉上涨原因1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其占总成本达到40%左右,对于总成本影响很大。

    2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猪供销矛盾加大。传统农户约有40%不再养猪,农户散养的规模较小,商品猪60%~70%由规模养殖户和龙头企业提供。

    3一般农户何时愿意养猪?要求养猪风险低,价格波动不要太剧烈。如果每头猪的净利润达到200左右,则相比于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会选择留在村里养猪。

    4前期市场供应不足的原因:

    1.2005年以来养猪效益低下,仔猪价格跌至3元/公斤,造成农户大规模亏损,亏损面达到100%。大幅挫伤养猪积极性,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07年生猪出栏数显著不足,市场货源偏紧。07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3%,能繁母猪存栏减少1.5%.直接导致07年下半年的猪肉供给紧缺。

    2.猪病疫情:2006年6月南方部分省市的"高热病",死亡率达到30%,3个月内致死300多万头猪。07年6月以来,"高致病蓝耳病"的泛滥也给农户造成了损失。很多农户因为恐慌,甚至抛售未足月的"儿童猪"上市。

    5猪肉价格上涨的利润分配:

    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大概只有30%左右受益于养猪农户,其他部分由流通,加工环节瓜分。

    6猪肉未来价格走势预计猪肉价格仍将会在高位运行,短期内6个月内不会明显回落,原因在于:

    1农户仍需要观望价格:现阶段的高价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但是散户因为担心风险猪病疫情,未来价格下降等因素对于养猪仍持观望态度。如果猪肉价格能在未来的半年内保持稳定,将会巩固农户的信心,增加养猪量。

    2猪肉生产周期较长:虽然仔猪养大到成年猪只需4个月,但是本轮猪肉短缺是从种猪和母猪短缺引发的,养猪厂即使增加养猪量,从种猪培育,到最后生猪出栏,供给周期达到18个月。养猪厂的扩大生产积极性主要从07年下半年开始6月份猪肉价格大涨之后,因此供给规模大幅跟上也至少要到08年底。预计猪肉高价位运行仍将延续到08年下半年。

    7政府扶持政策针对猪肉供给不足的现状,四川省政府,成都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执行了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生猪的供给。

    1对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投资总额10%的补贴。存栏50头以上的从2007年6月1日-12月30日新增母猪补助100元市级财政和25元县级财政。

    全市现在抓紧补栏,预计春节后可以增加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

    2补贴政策:07年能繁母猪:补助50元/头,从08年7月1日起补贴额度将上升至100元/头。

    保险政策: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保险政策:对于商品猪:政府出资7元,农户出资3元,可获保额400元。对于能繁母猪:政府出资48元,农户出资12元,可获保额1000元。

    但是,根据邛崃市调研的结果,实际的保险覆盖范围并不高,原因在于:1.保险额度尚不高仅可保猪价的30-40%,2.很多农户觉得保费是一项很大负担,3.农户对于保险政策尚不够了解。

    8政策建议:

    1政府补贴+保险+防疫:加大对于养猪农户的补贴和保险,并加强生猪防疫的指导和控制。

    2饲养模式:推动"公司+养殖户""公司+合同社+农户"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有利于企业分担农户的部分风险,对于猪肉收购价格进行最低保证和企业建立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固定收购价格,规避价格风险,以降低农户的风险,保证养猪农户的稳定的收入。

    4猪肉储备政策:政府财政应该积极利用价格调控基金,建立和使用猪肉储备包括冻肉、活体储备和货币储备,稳定猪肉市场的供给和价格。

    二粮食价格:

    1粮食价格走势:

    2粮食供给:

    1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无明显增加。

    种植成本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药,农膜,化肥,劳动力

    2上半年区域性春旱,夏旱,局部冰雹,造成成都市小春粮食减产2.7%。

    3前几年粮食丰收使得粮价偏低,农民转移种其他经济作物,蔬菜等。或者转租土地为它用,以收取租金增加收入。

    总体来说:食用粮食的价格没有大幅的上涨,但是劳动力不足,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粮食的供给从中长期来看较紧。成都市近几年农村已经呈现出:"老弱病残妇"留守,没有年轻人的局面。大多务农的都是老龄人、妇女和儿童,俗称"386170"部队,这使得当地通过机械化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位产量,或者引进新技术的可能性变得很低。

    三农民工问题:

    2007年邛崃市农村人口17.7万人中11.4万人外出打工1包括在邛崃市短期打工,外出务工人数达到64.4%。

    成都市:乡村人口531.9万人.从业人员326.7万人,其中仅有137.63万人从事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规模达2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61%。

    务工收入:

    留在邛崃市:普通工人:800-1000元/月左右;技术工人:1100元/月左右到外省市:普通工人:850-1000元/月左右;技术工人:1600元/月左右包括建筑工人

    农民工去向:以前主要是珠江三角洲,近期更多去长江三角洲,北京,西藏等收入较高的地区。

    成都市:2007年统计全市包括市,县劳务收入:147.56亿元人均务工年收入:7380元06年5876元,07年增长13%,城镇企业农民工年工资9600元成都市近几年农村已经呈现出:"老弱病残妇"留守,没有年轻人的局面。绝大多数务农的都是40岁以上的人以及儿童。

    四:对于新劳动法的反应:

    例:金利公司猪肉养殖、屠宰企业

    对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当地工人和企业的反应:

    对于农民工:企业依法须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但是很多职工本身并不感兴趣:对于农民工而言,实在的现金工资更有吸引力。且农民工本身流动性很大,而养老金在不同城市间的转移手续繁杂,相比于未来的保险,很多工人更喜欢当下的现金收益。

    对于企业:劳动法增大的企业的成本,因为过去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和劳动者签订正式合同,也未缴纳各种费用。金利公司认为,新法会增加其用工成本30%。

    第一部分:江苏苏州时间:1月27-28日1.某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经过与相关人员交流,我们了解到:

    1.苏州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增长迅速:2006年为690元,2007年上半年为750元,到2007年下半年达到850元,增幅约20%;2.工人收入水平在1500元/月。此外,社保缴交率为工资收入的45%,其中企业承担34%,个人承担11%,目前缴交最低基数为1180元/月。

    3.苏州一带的年轻技工资源供给紧张,苏州一带的大型企业的技工资源需求由这类人力资源公司到内地技校进行大批招聘或实行"订单培养"以解决。该公司认为"长三角"目前技工和简单操作工的市场供给有所不足。

    4.据了解,在不考虑国有大中型垄断性企业的情况下,"长三角"工资水平要高于"珠三角",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及技术含量要高于"珠三角"。"珠三角"以中小型的港资、台资及民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长三角"中的苏州以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中型国有、集体转制的民营企业为主;温州以极具竞争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2.在苏州,我们对高科技、服务及传统制造加工业进行了相关调研。

    高科技企业ic设计,100人以下: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2000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10%,80%和10%。该企业最近5年来的平均每年工资增长达15%左右,08年工资会继续以15%左右的增幅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5%。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及工资成本。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该企业没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无固定期限合同甚至对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积极正面的作用,能稳定员工队伍。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该企业有少量外贸业务,07年以来出口情况没有明显变化;而由于该企业以人民币结算价格,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暂时无影响。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该公司融资主要渠道是股东追加投资和风险投资,因此尽管感到市场银根有所紧缩,对企业资金面尚无影响。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07年物价上涨明显,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08年经济,通胀是关键,对市场及经济有信心。

    服务类餐饮业,访谈了三种规模的企业:100人以下,400人,1000人以上: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1300元/月。管理人员和服务员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20%和80%。最近5年来,该行业的平均每年工资增长达10%左右,08年工资会继续以10%左右的增幅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15-20%。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工资和原材料。此外,服务业员工流动很大,企业一致反映服务类人员供给紧张,员工较以往难招。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由于该行业劳动密集型程度高,且企业主对农民工社会社保的缴交不到位,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该企业劳动力成本有额外上升15%的压力。此外,据了解,该行业的服务类人员不愿意缴交社保的个人承担部分,对参加社保的个人意愿不高。而且,潜在的劳资纠纷也构成劳动力成本上升隐性压力。据参访的餐饮企业表示,该行业净利润率一般在5%,新劳动合同法增加用工成本,原材料农副产品及食用油类价格08年继续上升,企业又由于竞争激烈,难以提高价格把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难以维持经营。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07年成本上涨明显,主要体现在食品、调料及食用油价格;08年,政策面因素使经营困难增加,因此会出现企业营业额虽增加,但利润明显下降的局面,对市场不乐观。

    纺织类企业印染,规模为500-1000人: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1100-1500元/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10%,5%和85%。该企业最近3年来的平均每年工资增长达10%左右,08年工资可能不会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5%。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由于公司没有为占员工总数20%的外来民工缴纳社保,因此新法的实施对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造成大约7%的上升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该企业90%的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2007年6月以来,出口有明显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增加企业产品成本,但由于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难以提高产品价格,因此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净利润率为负。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该公司没有向银行贷款。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07年物价上涨明显,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对08年市场不乐观。

    机械电子类规模为700人: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1800元/月。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操作工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33%和67%。该企业最近3年来的平均每年工资增长达15%左右,08年工资会继续以10%左右的增幅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8%。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由于受访公司是国有企业转制的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保缴纳工作规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该企业不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产品全部出口日本。07年,退税率下降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利润因此下降7-8%。如果08年人民币升值10%,认为利润会减少9%。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公司没有向银行贷款。如果要融资,公司认为银行贷款利率太高,首选股东追加投资。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07年物价上涨明显,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从公司经营角度看,原材料上涨明显;对08年市场不乐观。

    第二部分:浙江温州时间:1月29-30日华东遭遇50年一遇的暴风雪,我们被困上海虹桥机场7小时后,在一架停机坪上的a320里继续受困7小时,终于在29日早上7:10着陆温州--我们调研的第二站。在温州,我们对该地区的一些传统优势行业进行了调研。

    电气设备:

    该家企业是温州的一家龙头企业,员工人数上万,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外的西门子、abb、施耐德等知名企业。

    由于该企业处于上市准备阶段,所以对我们的调研比较敏感,但是从中我们也获悉了一些情况。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该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是对制造型企业的一次"洗牌",由于本企业该企业一直做上市的准备,所以员工工资及社保方面都比较正规,新劳动合同法的发布对其工资没有产生额外的成本,但会影响到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有很多部分产品出口,人民币升值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企业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冲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如做外汇掉期,期货;易货贸易等。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该企业有向银行贷款,可是并没有感觉到银根紧缩带来的压力,其认为大型的优秀企业不会受到银根紧缩的影响。其目前正通过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来进行扩大再生产。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主要感觉食品类的物价上涨,对08年国内经济"充满信心"。服装业:

    企业规模为600多人,工资水平在1600元/月。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占比分别为15%和85%左右;本地和外地员工分别占比20%和80%。最近5年来,该企业的工资增长约在10%左右,预计08年工资将继续保持10%的增长速度。企业工人成本主要占其加工成本的50%左右,毛利率在20%。企业生产效率年平均提高10%,与工人工资的增长差不多。企业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能源,工人工资,以及环保投入。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目前企业只有20%-30%的比较稳定的员工已经上了社保,其他的流动性较高的员工均为参保。估计新劳动合同法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15%左右的工资成本。但企业不能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反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可能会降价以谋求产品的销售。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主要以内销为主,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基本没有影响。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手段。但表示信贷紧缩对优质企业贷款的影响的还是很小。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企业感觉主要是食品方面的物价上涨。对08年有信心,认为08年全国经济还将保持10-11%的增长,鞋类:

    我们访问的企业规模在3200人左右,企业员工平均水平在1500元/月左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各占企业员工比例10%,5%以及85%左右;其中本地人大概占5%-10%,90%左右的人为外地员工。该企业最近5年来员工工资大概有5%的年平均增长,预计08年工资的自然增长也将保持5%。企业工人工资占本占企业成本的17%-20%,毛利率在10%左右。每年生产效率的提高都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企业预计未来其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如石油及其副产品,工人工资、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企业属于大规模企业,所以员工的社保方面都比较规范。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将造成企业主和员工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从而会产生一些隐性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大部分产品出口,其主要结汇货币是美金,所以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只能通过与客户协商,希望能够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及结汇汇率,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有从银行贷款,但是并没有感觉到银行信贷紧缩的压力。由于企业长期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比较高的信誉,所以并不担心贷不到款,但仍希望能够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比如上市。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企业主要感到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比较快,比如皮鞋用的橡胶。企业认为中央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国际经济的动荡,以及企业运营环境恶化等会使08年成为"动荡调整之年"。

    烟具:

    企业规模在400人左右,平均工资在1500元/月。其中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各占企业员工比重为20%及80%。

    本地与外地人员的比例为6%与94%。近5年来企业工人工资的涨幅大约在10%左右,预计08年的工资自然涨幅在5%左右。工人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例为15%左右,毛利率为10%。每年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均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率。企业预计未来原材料,工人工资及人民币升值都将成为其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企业一半以上的员工没有上社保,而且平时周工作时间约在40-50小时,所以预计新劳动合同法将使企业成本额外增加20%。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主要以美元结汇。近期由于贸易壁垒的原因,出口下降约30%。预计08年如果人民币升值10%,企业利润将会下降5%。

    信贷紧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感觉最近银行贷款有一定的紧缩。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感觉最近肉类食品等价格上升,对08年经济表示担心。

    眼镜:

    企业规模在500人左右,平均工资为1600元/月。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各自占比为10%,3%与87%。本地与外地员工比例为2%与98%。最近5年来企业工资每年增长在10%左右。,预计08年工资的自然增速在5%左右。工人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例在25%左右,毛利率为12%。

    预计未来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工人工资。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企业中大概有20%的员工有比较稳定的雇佣关系,并且都已经上了社保。

    其他的流动性比较大的员工没有缴纳社保,估计新劳动合同法将使企业额外增加10%左右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产品主要出口巴西,意大利,阿根廷,土耳其等。主要结汇货币为美元,部分欧元。出口最近由于贸易壁垒有所压力,但并没有明显下降。人民币升值并未带来较大影响,主要压力还是在于国内的行业竞争,导致提价能力比较弱。

    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感觉最近食品粮食方面物件有所上升。对08年经济有信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