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一五”饲料工业发展规划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5-07
     饲料工业与现代农业有着特殊的关系,它以种植业为依托,服务于养殖业,与农业唇齿相依,兴衰与共。为促进饲料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养殖业和种植业健康发展,根据全省农业和畜牧、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安徽省“十一五”饲料工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饲料工业得到持续发展。2005年全省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189.84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46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76.9%;浓缩饲料34.1万吨,占17.96%;预混合饲料9.74万吨,占5.13%。用预混料配制饲料为242万吨,用浓缩料配制饲料为170.5万吨。2005年我省生产配合配制饲料合计560万吨,其中预混料配制饲料占43.48%,浓缩饲料配制饲料占30.44%,配合饲料占26.07%。2005年全省饲料工业产品产销总量较2000年的160.2万吨,增加了29.64万吨,增长18.5%;平均每年增长3.7%。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饲料生产企业218家,双班生产能力367万吨,其中时产5吨(双班2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6家。

    (二)主要成就

    1、饲料产品结构优化,质量逐步提高。“十五”期间,我省饲料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品种已由猪、鸡饲料发展到鱼、鸭、鹅、奶牛、肉兔、肉鸽、鹌鹑、水貂及特种水产饲料等近百个品种。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据质量监督检验部门2005年监督抽检,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3%,比2000年高出7.3个百分点;另有一批安全有效、少残留、低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料产品正在扩大应用,提高了饲料产品安全性。

    2、饲料市场竞争规范,资产有效盘活。通过市场整顿和行业自律,饲料行业的赊销、低价倾销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饲料经销商拖欠货款基本消除,极大地改善了整个行业的资金运转状况,市场竞争趋向规范合理。

    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饲料企业,通过租赁、收购、兼并等形式,盘活了一批老饲料企业。目前饲料企业外商独资、个体经营和股份制企业占87.2%,比2000年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

    3、饲料添加剂品种丰富,资源充分利用。“十五”期间,全省改变原先饲料用添加剂基本空白的局面,已能生产赖氨酸、酸化剂、VC、包膜VC、磷酸氢钙、微生态制剂等产品。投资生产赖氨酸年产量2万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利用酒糟,年加工混合饲料2万余吨;利用明胶的残余物生产磷酸氢钙产量4000吨;利用柠檬酸的残留物生产玉米蛋白粉5万吨;利用松针粉、羽毛粉、血粉等进行处理加工,缓解全省蛋白饲料资源不足的矛盾;桐城市、五河县利用酒糟养蛋鸭,效益明显。

    在国家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步伐加快,2005年全省青贮秸秆982.0万吨,氨化秸秆320.5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达24.8%,为全省发展草食型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行业管理力度加大,法制建设日趋完善。“十五”期间,全省加大饲料行业管理力度,开展春秋季饲料市场的专项整治,累计出动执法车辆3000多车次,参加人员11000人次,抽检饲料产品4200批次,查处假冒伪劣饲料产品120余吨,取缔不法生产窝点15个。同时,加强饲料法制建设:一是根据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4年省人民政府第171号令)。二是为了细化《办法》,制定了《安徽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明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严格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及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在饲料行政许可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间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5、饲料工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饲料标签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饲料办、安徽农业大学、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安徽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全省饲料工业企业标准的审查工作。五年来,累计评审271家饲料企业(含部分企业3年后标准改版或改制)产品标准,其中配合饲料标准135个,浓缩饲料182个,预混合饲料153个,其它饲料产品标准23个,审核饲料标签7153个。制订了《饲料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规范》、《常用饲料产品成分基本标准内容》、《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变幅推荐值》、《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指南》和《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5个地方标准,使我省饲料中的氟、汞、砷、铅、镉全面低于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而且限制了铜、锌、硒、碘、钴超量使用,限制了屠宰前饲料药物的使用,有效地保护了人身健康,对指导企业生产安全、卫生、高效饲料,完善我国饲料标准体系、促进饲料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养殖业饲养效益,推动饲料企业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常用饲料产品成分基本标准内容》列入国家标准计划。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行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若干意见》和《畜牧法》,为推动“中部崛起”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之外地养殖企业的内迁,规模养殖小区的兴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起,都给安徽省饲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好的环境。

    1、养殖方式转变为饲料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省养殖业正处于散养型向集约化养殖的转型过渡时期,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特色养殖,进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并给予资金扶持。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620万吨,年增3.7%,而且还承接“长三角”畜禽养殖业转移,养殖规模和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养殖业的发展必然拉动饲料业发展,为饲料业留下更加广阔的空间。

    2、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饲料业发展提供区域优势。我省处于南北交汇之处,连接着畜产品高消费区沪、宁、杭等大城市,为畜产品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蚌埠、阜阳等是铁路枢纽地带,安庆、芜湖、铜陵等是水路运输的必经之地,交通的便利与发达为饲料进军省内、外提供运输保障。

    3、专业人才的培养为饲料业提供人力资源。随着农业院校的扩展,农业人才的增加,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必将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农业。饲料业同样得此机遇,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广泛的人才,他们必将成为畜牧饲料专业人才,为饲料业以及大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提升饲料生产能力。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业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例如对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饲料增殖税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这为饲料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不足,活力不够。一是缺乏科研资金。二是相关的科研成果创新不多。“十五”期间我省饲料科研项目少,饲料科技成果主要从外地引进,目前最缺乏的是成套的饲料原料处理应用技术、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中草药等安全饲料药物替代产品生产技术、高档次水产饲料生产技术、风味畜(水)产品饲料生产技术。三是缺乏科研必要的设施,我省至今没有一家省级饲料科研技术中心。

    2、饲料技术服务体系薄弱。我省很多农民只是利用农家自产的粮食,购买一定的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蛋白质原料,自己配制全价饲料,由于缺乏基本的动物营养知识,饲料报酬率平均比工业生产的配合饲料降低20%,且药物残留非常严重。

    3、我省饲料行业缺乏品牌企业和品牌饲料。截止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饲料企业50强,没有一家企业走出安徽在省外设立工厂,全省饲料工业在全国的位次也十分落后。企业小而全,经营成本高,管理水平低,缺乏饲料品牌和人才。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积极发挥饲料工业积累财富,惠农务农的精神,我省饲料工业发展思路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为核心,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主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广辟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原料与添加剂工业;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售后服务;理顺行业关系,强化行业管理,推动全省饲料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调整工业加工饲料的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和提升品牌形象;建立健全饲料技术服务和监管体系,提高农民自配饲料的质量;实现安全、优质、协调发展,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调整产业化结构,加快“粮-经”二元种植业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业结构转变;完善饲料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法治饲;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走新型饲料工业发展道路。

    2、具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饲料生产能力年产350万吨,产销量33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230万吨,浓缩饲料80万吨、预混合饲料20万吨;引进新希望、大北农、唐人神、通威等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在肥东县,建立现代饲料工业产业园区,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饲料添加剂品种较丰富,产量满足全省需求量的30%;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较大提高,基本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其他药物残留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率控制在0.5%以下。

    四、重点发展领域及重点建设项目

    (一)重点发展领域

    1、饲料添加剂领域及特色饲料开发建设

    继续开拓饲料添加剂生产领域,鼓励研制开发新的饲料添加剂,重点扶持我省氨基酸、维生素、磷酸氢钙和酶制剂的生产,建设植酸酶、液态维C和纤维素酶生产线,推动配方乳清粉、有机微量元素、酸化剂的开发利用。

    狠抓科技攻关,在确保产品安全、营养、环保、价宜的同时,还要制订相应的饲料和饲养标准规范,逐步在一些有条件的饲料企业推广,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推广新型添加剂和饲料配方,联合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畜产品风味、外观、保质期等品质指标,引导畜产品消费意识,改进畜产品品质和风味。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和普及配合饲料知识,消除对饲料猪、饲料鸡、饲料鱼等的错误观念。

    2、饲料技术服务和饲料安全监管建设

    “十五”期间我省农村自配饲料达到410万吨以上,这对利用农村粮食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效仿种植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一样,进行“配方养殖”,联合大型饲料企业,为广大养殖企业(户)开展技术科学培训,提供科学有效的配方,提高自配饲料质量,同时建立健全饲料监管体系,确保畜产品肉食安全。

    以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畜牧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以加大监测、严肃查处、强化宣传为手段,遏制在饲料和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势头,净化饲料产品市场,进一步降低饲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品的检出率。“十一五”期间要健全省市级饲料安全监测体系。同时,积极在饲料行业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安全管理体系与产品认证工作,提高饲料行业质量管理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3、秸秆资源利用建设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的方法和途径,虽然很多,但结合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和我省实际,继续应用以秸秆氨化、青贮技术为主,结合生化、制粒技术,全面推进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程。我省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而饲料秸秆作物种植主要也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十一五”期间,全省争取在长江以北建立2个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区。在发挥千家万户建氨化青贮池的基础上,重点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氨化池,采取股份合作制或市场调控手段,集中开发利用;购置与养殖规模匹配的铡草机械及氨化膜、尿素等氨化处理物资。

    4、信息化建设

    依照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对全省17个市饲料生产情况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完善安徽省饲料信息数据库,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段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和行情,引导行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与企业间的沟通,构建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和信息,及时处理,有效传递,力争大规模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饲料信息网的建立和完善,推进和加速信息化进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

    (二)重点建设项目

    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

    1非常规饲料

    资源研发

    中心建设建立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基地和利用高效生物发酵实验室;重点提高菜籽和棉籽饼粕、酒糟的饲用价值;提升血粉等蛋白质饲料和各类粉渣的利用率;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水产、功能性、风味性及特色养殖(宠物)的饲料;以生物工程技术,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2饲料添加剂

    工程建设建设一套植酸酶、液态维生素C和纤维素酶生产线,进一步扩大赖氨酸、维生素C、磷酸脂和利用稻壳生产磷酸氢钙的生产,推动配方乳清粉、有机微量元素、酸化剂的开发。

    3饲料生物学评价工程建设建立饲料生物学评价体系,力争5年内实现在我省大型饲料企业的饲料质量由理化评价转变为理化和生物学全面评价,以饲喂效果促进饲料科技成果转化。

    4饲料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市级安全监测体系,继续扩建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饲料安全项目和水平,每年列支部分饲料安全监测经费。

    5饲料工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警预报中心,建立饲料资源网上数据库和软件分析,为公众提供网络配方系统,提供智能决策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分析饲料安全关联信息。

    6秸秆养畜

    示范项目力争建设2个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区,或者新(续)建10个部级或省级秸秆养畜示范县市。

    7饲料技术

    服务中心建立省级饲料技术服务和推广中心,提供饲料质量和生物学评价,原料鉴别、配方养殖、产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饲料安全评价、信息;开发中草药添加剂、寡糖、益生素、酶制剂、含毒饲料脱毒和饲料防霉技术,促进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研发和生产。

    8推选龙头企业,带动名牌战略5年内扶持2-3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提升本省饲料企业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推动饲料工业行业的发展,同时积极的进行招商引资。

    9饲料原料大市场建设项目5年内,联系省内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在调查、自愿的基础上,以各色的形式建立饲料原料大市场,开发利用饲料原料(如玉米)和蛋白饲料。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饲料业,不仅能够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农业的竞争力。充分认识饲料工业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工业办好农业,为安徽农民增收,把发展饲料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解决饲料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制度,依法治饲

    要不断完善饲料法律法规的建设,坚持依法治饲、科技兴饲。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条例》和《办法》,严格执行《安徽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明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卫生管理办法》;要加强各级饲料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倡导公平、公正、文明的执法新风。

    (三)多方融资,增加投入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财政、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是对饲料添加剂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推动秸秆养畜项目和饲料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信贷优惠政策,积极利用信贷资金;鼓励饲料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饲料行业,以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力争做大做强。

    (四)加强监测,确保安全

    要贯彻饲料安全、食品安全至上的原则,努力提高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增加投入,建立市级饲料安全监测体系;二要对饲料、畜禽饮水、畜禽尿样、畜禽内脏等样品,加大抽检力度;三要对瘦肉精监控重点区域不定期开展拉网式检测,全面监控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非法使用情况。

    (五)积极发挥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饲料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项原则为指导思想,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行业指导,帮助指导企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帮助饲料企业建立诚信制度。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饲料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积极推进饲料企业进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组织开展饲料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对外交流与行业展览会、专题研讨会和技术讲座,以及行业宣传和信息交流。五是发挥单位会员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组织单位会员领办(参办)农民养殖业合作组织。努力解决我省饲料行业发展的战略问题,积极营造饲料与养殖业发展的大环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