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出台政策 乳业产业政策再度推高行业准入门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6-10
      继今年3月份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下称《准入条件》)后,发改委上周又出台了《乳制品产业工业政策》(产业政策下称),对乳制品行业准入、产业布局、市场秩序和投资行为作出详细规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产业政策》是《准入条件》的加强版。虽较之前有了调整和进步,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67条政策欲规范行业发展

    据了解《产业政策》是建国以来中国发布的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技术与装备、投资融资、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组织结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乳品消费及其它等12个部分,共67条,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乳制品工业行业准入、产业布局、市场秩序和投资行为的重要依据。

    新政依旧难解奶农利益保障问题

    近两年,饲料等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使奶牛养殖获利的空间减小,影响了奶农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积极性。尽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牛奶终端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但原奶收购价格仍难抵消成本增长的速度。奶农这个弱势群体的利益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产业政策》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料乳的计价及预测体系,定期公布原料奶价格。逐步建立原料乳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与体系。鼓励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项规定对奶户来说有利好的消息,但仍不足以解决保护奶农利益的问题。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奶农加入乳制品企业,与之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风险或者奶农联合起来组建乳制品企业,通过自身的奶源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是奶农的出路。此项规定对奶农来说有有利的方面,但缺乏具体操作细节。

    “如第三方检测制度与体系的建立对奶农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如何测定,谁来测定,由此而产生的人员、设备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此项规定仍欠缺可操作性。”

    另外,新政策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经营规模,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业政策》是在引导乳制品行业走汽车发展之路,即走向寡头垄断。目前,奶农正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在奶农利益没有和乳制品企业挂钩的前提下,乳制品生产企业走向寡头垄断,奶农的话语权又将被削弱。

    投资者进入门槛被指不合理

    《产业政策》规定,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社会责任感强。

    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现有净资产不得低于拟建乳制品项目所需资本金的2倍,总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总投资的3倍,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连续3年盈利;省级或省级以上金融机构评定的贷款信用等级须达到AA级以上。

    王丁棉认为,首先出资者是投资者,可能在出资前还无涉足该行业,产业政策等于剥夺了投资者投资的权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按照《产业政策》对产能、日加工能力的要求,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资本要3000~4000万,也就是说投资人的净资产需在6000万以上,总资产需在1亿以上。

    “如此大的资金链试问有多少私营或国营企业愿意投入?这等于将机会拱手让给了具备相当资金实力的外资企业,而国内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做大。”

    相关报道

    本土市场或受影响

    虽然风行、燕塘等本土企业均表示,南方乳制品市场较为成熟,对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王丁棉认为长远来看,本土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将受制约。

    据《产业政策》规定,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须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距离北方地区在100 公里以上,南方地区在60公里以上。

    王丁棉认为,对于广州来说,已经不可能再在城市地区建乳品厂或项目了,除非在从化、增城这些偏远的地区,但对以新鲜的巴氏奶为主的广州市场,运输成本的费用将增加不少。

    另外,王丁棉指出,这一条款还存在概念性的模糊之处,没有考虑到各品种之间的关系。

    “鲜牛奶和奶粉是两个不同的品类,不存在市场冲突。新建项目要与周围已有企业在6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若有液态奶加工企业,在60公里以内不但不能再建同类型企业,甚至是奶粉加工企业也不行,”王丁棉表示。

    信息时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