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文: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7-17
 7月13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上获悉: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四成,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全程化、加速化的发展态势,正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时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水稻机收和机插秧技术难题实现了突破。各地坚持行政推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坚持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关键环节;坚持农机农艺结合,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坚持示范带动,不断拓展辐射应用范围;坚持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发展机制;坚持整合资源,不断壮大保障体系,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总体上看,加速推进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时机成熟,基础扎实,环境良好,条件具备。

  张宝文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必须做到手中始终有粮,必须立足于主要依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水稻生产在我国整个粮食安全中处于战略地位,必须下大气力发展水稻生产。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经济有效的方针,以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栽插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十一五”基本解决收获作业机械化问题,“十二五”基本解决种植作业机械化问题,2015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部分地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张宝文强调,各地要把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列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点,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购机补贴扶持力度。鼓励地方在中央补贴基础上实行累加补贴,集中财力提高水稻栽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为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强大的投入支持。二是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建立一批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培训基地,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开展技术示范、培训、和宣传,加速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三是加紧推进装备创新与技术配套。组织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研究和关键装备的科研攻关,研发免耕栽培播种机械、高效水田植保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进一步完善与机插秧配套的低成本、标准化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播种机性能。四是加速培育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培育机插秧合作社、机械收获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以强化机具的高效利用和共同利用为抓手,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快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提排灌设施建设纳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改善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在不同区域建立高性能水稻生产机械维修中心,强化水稻生产机械特别是高性能机具的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机具鉴定选型和质量监督工作,抓好水稻机械化安全生产特别是跨区作业安全监理。

  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主要环节,特别是收获和栽植环节机械化技术问题基本解决,装备可以满足生产作业的需要。收获机械化形成了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模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发展迅速,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机械化栽植形成了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三种模式,机插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发展主流,机直播及机浅栽在适宜地区有一定发展。2007年,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了57.45万台,机动割晒机拥有量60.89万台,新增水稻机收面积199.6万公顷,收获机械化水平为46.2%,连续3年增长幅度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全国水稻插秧机拥有量达到15.63万台,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了11.1%,机插秧面积占水稻机械栽植面积的78.4%,新增机插秧面积61.4万公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

  据了解,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水稻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能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机械收获较人工收获节省成本300元/公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