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打造中国稳固粮仓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08-06
来自农业部的最新信息显示,继我国夏粮连续5年增产之后,今年秋粮也丰收在望。近5年来全国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已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产量持续滑坡的困境,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跨上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台阶。其中,中央接连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确保国家粮仓丰盈、百姓“米袋子”充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身确保粮食稳定供应意义重大。实行农业补贴是世界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最直接最见效的措施,也是我国一项长期政策。我国粮食之所以连续4年增产,中央出台的几项大的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把稳定发展粮食放在突出位置,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针对“三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明确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新世纪中央5个一号文件连续发出以后,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政策体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过去5年来我国农业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一个突破点就是加大了农业的支持保护,给农民必要的生产性补贴。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形势不断出现新的复杂因素,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急剧增大。尤其在今年,受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南方雨雪灾害影响,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不利因素增多,难度加大。为此,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力度。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补贴资金达到756.63亿元,比去年增加234亿元,增长44.8%。

“可以讲,今年中央支持‘三农’投入的资金和项目力度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财政部和农业部已将中央各项补贴资金于2月下旬前提前预拨到各地,预拨资金超过700亿元,大大超过去年。1月下旬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后恢复生产。

同时,各地也积极出台配套政策,继续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扶持和投入。山东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投入145.4亿元,比去年增长26.8%。黑龙江预计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投入76.4亿元,比去年增加10亿元。甘肃在继续增加“三农”投入的基础上,专门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江苏扶持“三农”的资金今年达到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江西省级财政将新增农业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30%,并专门安排5000万元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湖北省今年粮油板块建设资金达到1.3亿元,增加5000万元。

在今年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3月27日,国务院出台十项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这十项新措施发出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信号,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农业,努力形成和保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环境。

3月31日,财政部已将新增的除晚稻外的良种补贴资金43.7亿元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6.5亿元下拨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将新增的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油料和甘蔗生产基地等基本建设投资20亿元下拨地方。

在增加对农民补贴的同时,从2004年起,国家还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至今全国以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粮食1850多亿斤,对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应对近期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的问题,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其中,每50公斤早籼稻提高到75元,中晚籼稻提高到76元,粳稻提高到79元,白小麦提高到75元,红麦、混合麦提高到70元。

同时,2008年生产的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由黑龙江、吉林两省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5月底,国家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其中稻谷和小麦主产区的上调幅度为2%到7%。

国家已经确定,今后5年仍将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