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检验检疫三十年改革回顾
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30年风雷激荡的改革造就了检验检疫气象万千的新面貌,30年对外开放的成就铸造了检验检疫综合实力的巨大提升。正因如此,在30年后的今天,我们勇敢地承受了雪灾、地震和洪水的考验,我们欣喜地盼来了百年奥运中国梦圆。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甘肃检验检疫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嬗变后,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以其特有的风采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陇原大地上。
一、勇于变革是前进的行动阶梯
半个世纪前,集宁商检局在兰州正式设立了进出口商品检验处,负责甘、陕、宁、青四省(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甘肃省从此有了自己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30年前的20年间,甘肃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经历了一个马鞍型发展轨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肃检验检疫在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改革洪流,励精图治,拨沙拣金,经过改革的锻淬和洗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誓言。
(一)主动适应经济运行需要。
——检验检疫机构设置不断完善。
甘肃共有14个地、州、市,东西跨度2000公里,检验检疫机构的设置一直不能满足外贸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个矛盾越显突出。1989年,甘肃商检局对地区商检机构作了合理调整,正式成立了天水、平凉、酒泉三个分支局。随着外贸发展的需要与变化,2007年又设立了兰州机场办事处,大大方便了出口企业的报检,方便了出入境人员。时至今日,甘肃局已发展成为一个机构完善、专业门类、专业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当地检验检疫需要的把关服务机构。
——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迅速提升。
多年来,甘肃局各届党组始终致力于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1986年,在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局陆续购进一批仪器设备,价值达到50多万元。随后的二十几年,甘肃局的技术实力不断得到提升。20多年前,该局实验室是由处带室的小规模检测室,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今天,甘肃局中心实验室已拥有一批博士、硕士高级分析检测人员,下设7个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国际先进的各类检测仪器1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7000余万元。其中外繁种子检疫实验室更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检测实力位居甘肃第一的综合性检测航空母舰。
该局中心实验室已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兴检”二、三等奖10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9项,取得科研成果15项。该实验室承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苦水型)玫瑰油国际标准项目已经进入到国际标准草案(DIS)阶段。为甘肃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该局是西北师范大学环境与科学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两院的硕士生培养基地,今年1月,荣获了甘肃省教委学位办颁发的“甘肃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证书,7月,经省科技厅考察审定,甘肃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亦即将批准成立。
——监管手段及监管有效性不断加强。
早在1990年,甘肃局就开始摸索提高检验质量的新措施,对大宗、敏感商品实行双人扦样和化验与扦样分开设岗、不定期进行轮换的办法。“入世”之后,甘肃局积极探索新的检验监管模式,加强了对重点商品和特色商品的检验监管,对涉及安全卫生、环保且质量不稳定的商品实行批批检验;对国有大型企业质量稳定的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出口包装实行周期性检验,并初步实现了由主要依靠批批检验向加强检验检疫的前期监督管理和后续管理方向的转变,加大了过程控制的力度,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截至2008年上半年,共对5家企业实行电子(数据)监管,对6家出口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远程电子(视频)监管,对8家企业电子监管的布点已完成。
(二)坚持“依法治检”。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甘肃局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同时,多年来一直坚持“送法下乡”、“送法上门”活动。坚持到厂矿、到车间、到地头宣传和普及质检法律知识,把普法工作贯穿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中。2006年参加了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全国质检法律知识竞赛”并获得“佳绩奖”;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严格执证上岗、亮证执法,不定期地对出口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上述种种措施理顺了执法关系,落实了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行为,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从1989年下半年起,甘肃局开始狠抓廉政建设,从局系统和企业聘请了23名廉政监督员,通过不定期地召开监督员座谈会,为检企对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制定了《工作人员廉政勤政守则》等一系列制度,奠定了从廉治检、端正行风的基础。从2000年开始,分管局长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关键岗位责任人每年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确保权力在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运行;2007年先后与酒钢等十家大型外贸企业签订了《检企廉政行风共建协议书》,约定了双方在行风廉政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了检企双向制约机制,加强了纪检监察监督力度。
多年来,甘肃局充分利用局域网、宣传专栏、举办廉政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警示教育、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全局上下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风尚。
1996年,甘肃局荣获“城关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荣获“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荣获“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三个分支局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天水检验检疫局荣获2006年“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平凉、酒泉2个分支检验检疫局也被当地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三)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全局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提高。
1986年初,甘肃局本着改革的精神,开始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把责、权、利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1988年,又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实行岗位目标承包责任制。把当年的工作任务划分为几个大的方面提出考核指标和具体分值,逐项分解到各个处室,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3年,在外贸疲软的情况下,甘肃局积极实行“三定三包”,确定各部门的岗位、编制和人员,提出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并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采取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打破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工作量和业务覆盖面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2000年,在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中,甘肃局又对目标责任制进行了改革,突出了依法行政的主题,严格按照部门的职能划分,把依照权限的管理职责变成工作目标,围绕工作目标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实现了工作目标和管理职责的衔接,形成了全员管理的新局面。今年,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再次改进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突出了日常监督检查的作用,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
——事业单位改革初见成效。
2003年,按照市场化要求和“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该局着手对服务中心、评审中心、中心实验室和保健中心四个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从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和财务管理方面入手,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人员经费定额管理,逐步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重成果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2007年,又对各事业单位实施了会计委派制度。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鼓励事业单位自主用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落实了程度有别的事业单位绩效奖励政策,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7月,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该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和纪检组长主抓的重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中检甘肃公司和CQC甘肃评审中心的合并重组改革工作,当年年底顺利完成改制重组。
二、把关服务是检验检疫的天职
多年来,甘肃局一直秉承严格把关、热情服务的宗旨,在推动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以新的措施应对形势变化。
1999年,甘肃局制定了《为全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十条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同年,组织省内3家企业赴白俄罗斯明斯克参加国家计委举办的商品博览会,组织9家企业参加了国家局举办的中国出口质量认证成果展示会,进一步密切了外贸与检验检疫的关系。近几年又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我省大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八条服务措施》、《甘肃检验检疫局为外经贸发展服务的9条措施》,今年上半年与省商务厅联合召开了甘肃省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十条措施》,确保了甘肃省进出口食品在关键时刻不出问题。
(二)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真感情。
数年来,甘肃检验检疫人翻山越岭、趟川上塬,足迹踏遍了三陇的山山水水。近5年,仅田间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就跑遍全省,20多万亩出口新鲜蔬菜、种子、苗木、水果、果园种植基地,在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及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协助他们建立起“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积极推行出境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工作,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目前,已建立了出口新鲜蔬菜备案基地47家,共120273亩,供港澳活牛的注册育肥场4家,近几年累计向香港地区出口活牛1050头;三是对出口农产品产地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在农残的控制和有效检测环节上下功夫;四是做好外繁种子的监管工作。每年定期对外繁种子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并定期举办植保员培训班,着力提高种子企业从源头管理农产品质量的能力;五是大力开展原产地标记注册评审工作,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目前已有陇西黄芪、礼县大黄、苦水玫瑰等14种名优土特产品相继获得了原产地标记注册,“漳县蚕豆”、“玛曲牦牛”等9种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的抓源头工作机制,与庆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合作协议》,与武威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大棚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武威农产品出口的合作协议》。
(三)以强化认证来提升企业管理档次。
从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入手,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在出口优势龙头企业中推广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截至2007年底,共完成ISO9000认证414家、HACCP认证47家、ISO14000认证25家、OHSAS18000认证21家、GAP认证1家。在甘肃局的监管下,甘肃省首家GAP认证试点“平凉金果”产品顺利通过严格检测,成为甘肃省唯一走进北京奥运的果品。
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将监督评审与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情况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卫生注册登记企业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检验检疫对卫生注册登记企业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完善车间布局、生产设备、卫生设施,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处理果断。
2002年,对中国石油甘肃公司反映的奔驰MB100轻型客车后制动油管被排气管压扁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反应迅速,保护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4年,在防止禽流感过程中发现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17箱牛百叶及时进行了深埋销毁,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同时,自当年起至今,顺利完成了41架次、13017人次的朝觐穆斯林包机的查验任务。今年上半年抗震救灾期间,快速验放了5批国际救援物资和4辆国际救援物资专列,以积极有力的工作确保了救援物资的安全。
三、开张视听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在改革深化、开放加速的新形势下,甘肃检验检疫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
(一)加强协作,博采众长。
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由海关、工商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有机链条,各部门只有通力协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监管。在这方面,甘肃局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陕西局配合对省内果汁加工厂向陕西出口果汁企业提供半成品的注册企业进行督促检查;与阿拉山口局共同协作,查堵了4060吨漏检进口钢材;与兰州海关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建立双方业务重大政务信息沟通联系和联合打击走私和防止逃漏检的全面合作机制;今年与海关深化协作,顺利开展了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保障了合法货物的顺利进出;与连云港局、天津局开展检验检疫区域合作,签订了《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建立起更加紧密配合和方便进出的合作机制
(二)扩大宣传,开张视听。
甘肃地处西北,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对此,甘肃局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检验检疫。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和艾滋病日,都积极组织职工走上街头、奔向口岸,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业务;近年来,随着传媒的发展,该局又积极参加了“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在直播现场介绍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情况,同时积极与群众互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答复。多年来,该局还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并与甘肃经济日报社合作开辟了检验检疫专刊,凡此种种都使社会更了解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三十年弹指一挥。三十年的经验和成就令我们意气风发,把关服务、加快发展的使命令我们昂扬向上。我们正以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未来,未来更美好,未来更灿烂。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