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大国崛起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2-16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从1992年起,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饲料工业大国。

    从1980年到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19.1%。饲料加工业产值从1990年11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35亿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

    随着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配合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饲料对养殖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经过30年的建设,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到2007年,颁布饲料标准341项,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

    30年来,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从1980年到2007年的27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增率仅为1.7%,肉类、禽蛋、养殖水产品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6.6%、7.3%、9.1%;同期,饲料产量年递增率高达19.1%。饲料生产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饲料工业成为现代养殖业的直接推动力。饲料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50多万饲料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养殖效益。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喂畜、禽比用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20~30%。同时,可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大量粮食资源。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2.5∶1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栏缩短18天左右;猪配合饲料转化率由4.0∶1提高到3.0∶1,出栏缩短40天左右;蛋鸡配合饲料转化率由3.0∶1提高到2.4∶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由2.5∶1提高到1.8∶1,粮食消耗大为降低。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仅仅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就走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992年起,饲料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饲料工业大国。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向世人展示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方面军。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推进现代养殖业的持续增长,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和改善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无到有 结构合理

    我国饲料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

    1982年10月,邓小平同志同原国家计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1983年1月,小平同志对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农业部的负责同志谈农业发展规划时强调:农业翻番主要靠多种经营,最直接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饲养业,二是林果业。全国都要注意饲料加工,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厂。

    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将发展饲料工业提上了议事日程。198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大幅度提高配合饲料的产量。同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问题的报告》。1984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并于12月26日正式颁布。以《纲要》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饲料工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纲要》的实施使饲料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振兴时期。多渠道集资,多种形式办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各级之间、地区和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饲料工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在神州大地出现。到2000年,就全面实现了《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饲料工业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稳步发展的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先后出台了6项配套管理制度和10项行政许可及规范性文件。以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为重点,以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监管为手段,饲料工业进入了依法治饲、依法兴饲的新阶段。同时,饲料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步走上整合、联合之路,一批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开始引领市场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