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对采购大豆现货积极性异常高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2-29
      饲料企业对采购现货积极性异常高涨,对远期合同订购热情依然不高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止跌反弹,目前市场主流成交区间已回调至每吨(下同)2900~3080元。不过市场整体交投气氛并不热烈,虽然局部成交尚可,但仍难以掩盖终端市场的疲态,需求方依然采取“重现轻远”的采购策略,不过饲料企业争相抢购本已有限的现货资源,加重了目前市场供应的紧张程度,且短缺局面持续的时间也因此延长。

    短期反弹不宜过分估高

    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12月17日11时,蛋白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为3069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为3036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为3112元。东三省地区豆粕售价为2850~3150元,华北地区2960~3090元,山东、江浙地区2920~3070元,福建地区2960~3060元,两广地区2950~3150元。短期看来,期货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局部供需不平衡状况仍会对国内豆粕价格继续反弹提供支撑。但就长期趋势而言,终端市场的疲弱状态仍未得到缓解,基本面缺少新利多消息的支撑,风险性十分明显,因此目前市场尚不具备扭转颓势的能量,短期反弹幅度不应过分估高。建议商家依然要保持谨慎心理,适当补仓,切勿盲目交易。

    原料进口成本不涨反降

    近期,在原油暴跌的过程中,美豆所表现的良好抗跌性却使人们眼前一亮,潜在出口需求、美元疲弱和技术买盘支撑大豆期价自两周前的合约低点位置稳步反弹。而原油的颓势使海运费市场蒙受打击,这也是近期制约进口大豆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12月23日晚,CBOT

    3月大豆合约收盘890.5美分,较12月1日晚上涨36.25美分。但是如估算远期到港成本,那么23日理论成本约为:美国3080~3110元,南美3150~3270元,而本月初相应的估算成本则为:美国3150~3180元,南美3220~3340元,成本不涨反跌。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美盘的反弹并没有造成我国进口大豆成本的增长,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上,能给予粕价的实质性支撑比较有限。

    进口豆粕销售范围扩展

    近几个月,印度进口豆粕的到港数量大幅增加,且销售区域较往年明显扩大。据悉,目前印度进口豆粕的销售面已从传统的华东、华南扩散至东北、华北、川渝等内陆地区,并且市场反映不错,大型饲料集团的采购热情较高。而近期刺激市场进口需求激增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在于进口粕与国产粕之间的巨大价差;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全球范围内大豆蛋白含量普遍偏低,国内企业生产高蛋白豆粕的难度及成本均明显增加,而厂家生产热情亦受到打击,致使目前国内市场上高蛋白豆粕供应奇缺,这就给蛋白含量占优的进口粕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机会。不过由于在感官、适口性及可吸收蛋白方面,进口粕与国产粕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故使用时大多仍以搭配为主。另外,来自财政部关税司的消息称:从2009年1月1日起恢复进口豆粕5%的最惠国关税税率(即5%);此前从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豆粕进口税率曾从5%降低至2%。进口成本的增加或许会对目前国内豆粕的进口造成一定影响,但基于近期国内高蛋白豆粕的紧张供求预期,预计其仍将在国内拥有较稳定的市场需求。

    油厂掌控着粕市主动权

    临近年关,饲料企业大多计划通过多种促销手段来加大年底销售量。而饲料销量增加必然会拉动饲料企业对豆粕等饲用原料的需求,近期部分地区相关企业采购热情增加亦是出于此种缘由。不过不难发现,饲料企业对现货的采购异常积极,但对于订购年底或明年年初合同的热情依然不高,一方面反映出需求方谨慎、观望的操作态度,另一方面其对于后期市场走势信心的缺失表露无疑。短期来看,饲料企业这种采购策略,虽然能够帮助需方更好地控制自身风险,但众多厂家同步抢购有限的现货资源,一定会扩大当前紧张的供应局面,从而推动现货价格走强或维持坚挺。而且油厂目前仍以执行和预售合同为其短期的营销重点,现货供应仅占其总供应量的一少部分,惜售心理为厂家挺价提供理由。就目前市场而言,厂方挺价销售的主要目的,不单纯是为了继续扩大自身的利润水平,更重要的是想将信心传导至市场中下游流通环节,以期带动需方追涨的热情,缓解场内看空气氛,继续放大成交数量,为市场寻求新的支点,同时加快后期利润的锁定,将风险转嫁给下游市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