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圈地大豆悲剧是否会在粮食市场重演?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1-08
“外资企业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粮食行业的战略布局。如果不加警惕,中国粮食流通控制权就会像植物油定价权一样再次旁落,农民、农村就会成为外资廉价的粮食原料产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普遍认为,外资的进入,将会对中国粮食产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大豆悲剧是否会在粮食市场重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市场,而且劳动力价格低,粮食流通管理领域存在很多漏洞,趁此机会外资一定会加速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面对外资的悄然进入,目前国家还能通过平抑物价的方式控制粮食价格,但挑战会越来越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加工领域具体的数据还不明朗。但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主产区,收购粮库等基础设施对中国粮食产业潜在的威胁是巨大的。”

据媒体报道,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这种前期大举渗透,后期控制垄断的操作手法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中国的大豆业就是这样被外资“剥走”了定价权。

“大豆定价权失去的悲剧确实源自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流通和加工领域的控制,但悲剧的关键不是外资的进入,而是外资的垄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这样向记者表示。

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

尹晨认为,目前ADM、嘉吉和邦吉这三大粮油巨头通过投资等形式掌握了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大豆加工能力。同时在国内豆油生产80%依靠进口大豆的情况下,少数粮油巨头已然掌握了世界70%以上的大豆货源。垄断造成了中国油脂定价权的丧失和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溃败。

那么,这样的悲剧还会在中国粮食行业再次上演吗?

“一旦这种局面在粮食上重演,结果就会像植物油一样,我们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而保障粮食市场流通领域有序、有效运作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刘刚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短期内对我国粮食市场流通格局产生的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对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将产生巨大威胁。

刘刚认为,由于跨国公司的物流能力很强,也很有经验,它们进入国内粮食市场,会加剧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对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一定压力,局部地区实力较弱的粮食企业经营会比较困难,同时会加大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频率。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根本

“植物油定价权旁落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必须密切关注国际资本与跨国企业的动向,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要加快国内粮食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力度,建立有特色、有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刘刚认为。应对这场“粮食控制战”,中国要加强农业生产来实现粮食增产,调节好粮食储备来稳定粮价,管理好粮食、农资市场来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这是稳定粮食市场的根本。

刘刚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准确掌握市场供求状况,特别是要把握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与投资方向,及时调节好国储粮调入调出总量、节奏以及出入库时机。同时要严格控制粮食出口。

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粮食经营主体,除了中储粮,国家还要扶持培育大的民营主体粮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形成完整的粮食生产链条,加强和国际市场联系,形成能和国际大粮商相抗衡的局面。”徐小青说。

他还认为,国家要保证诸如港口、码头、粮库等粮食基础设置在自己手里,大部分的粮食加工也要自己掌握,国家扶持自己的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油料作物,逐步降低对国外的依赖,把油料定价权夺回来。

“现在外资大规模的核心并购尚未开始,因此,我国的粮食资本市场不能急着放开,况且国内粮食期货市场还缺乏相应的人才。”徐小青说。在没有经验的时候急着放开参与国际市场,其风险更大。

“粮食在中国比在任何国家都重要,粮食是一个政治问题。”曹建海向记者表示。目前的关键是要把粮食价格提高,避免农村、农民成为廉价的粮食基地。而粮价上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有针对性的补助来消除差价。“过去粮本的做法还可以借鉴,关键是补助要发到个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