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亟待生猪期货破困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2-05
     周一,国家发改委发布生猪价格预警信号,预测近期部分主产省生猪价格已出现明显下跌的苗头,预计二季度以后生猪供给会进一步增加,价格可能再次大幅度下跌。金融危机引发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依旧令人心有余悸,针对生猪市场此次价格下跌苗头,政府管理层正在积极准备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预防生猪价格暴跌。

    “蛛网现象”:困扰生猪养殖业

    目前生猪养殖市场尚未出现养殖户大量亏损的状况,但自从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过山车”行情已令不少养殖户“吃不消”。目前我国养殖业存在着“蛛网现象”: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据记者了解,由于养殖户把不准价格,生猪企业也普遍陷入了“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的怪圈,生猪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给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商、生猪贸易商都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针对目前生猪行业面临的风险,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荆继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风险:第一,疫情风险。前些年发生的蓝耳病令许多农户及养殖厂家防不胜防,导致供求失衡。可以说,疫情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是2007年底猪肉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当然,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疫情风险已在慢慢减少。第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销售价格变化所引发的风险。目前,不少养殖企业已经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通过玉米、豆粕等期货品种交易进行原料采购,锁定成本,并已尝到“甜头”。而销售价格波动风险是整个养猪行业最大的风险,由于目前依旧没有任何市场化的工具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养殖企业、养殖户对于市场价格只能听之任之,“猪贵伤民”、“猪贱伤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管理层。

    期货机制:破解生猪养殖业困境的有效突破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这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生猪期货”的热切关注和讨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利用期货交易等手段稳定生猪价格,表明了政府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生猪市场困境的决心。”荆继忠表示,由于我国生猪市场没有市场化的工具规避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的品种改良、规模标准化养殖和大市场流通以及猪肉深加工的增值产业化进程。

    另外,某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如果能尽快开展生猪期货交易,给市场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预期性价格,提供“先卖后养”机制,让农户和企业能提前锁定利润、规避价格风险,就能从市场机制层面解决“猪贵伤民”、“猪贱伤农”的问题。能提供未来预期价格的只有期货市场,同时期货市场还能让企业和农户通过与现货交易相反的对冲交易回避价格风险,有计划地实现“先卖后养”。像大型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生猪经营企业,有了期货市场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扩大与农户的签约规模,然后将签约生猪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卖出,保障公司履约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进一步密切与农户的合作关系。

    同时他表示,“推出生猪期货还能够引导生猪标准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养殖、购销、屠宰和零售环节的利益,解决长期以来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中风险最大、利润最低的问题。在国家财政补贴、储备、信贷、保险、企业上市融资等各项支持政策基本上都已尝试的情况下,期货机制是我们迄今还没有用过的最后一个经济手段了,也极有可能成为破解生猪养殖困境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面对生猪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被赋予更多使命的生猪期货却迟迟未“露面”。荆继忠对记者表示,大商所在加强生猪期货调研、走访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完善生猪期货合约规则、积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协会、企业进行了广泛宣传,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中国畜牧业协会已经参与了大商所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的论证工作,生猪模拟交割,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设计科学合理、风险防范严格。另外,交割模式基本借用了国家供港澳活猪的模式,而且这一模式已经沿用几十年,尚未出过问题。由于期货市场本质作用是对冲风险,现实中期货交割数量是很少的。因此,推出生猪期货完全可行,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现在也确实到了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