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玉米出口:仅仅取消临时关税还不够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2-19
2008年国内粮食获得大丰收,玉米市场形势供过于求。吉林省粮食部门一些干部和金融、企业界人士认为,国家仅仅取消临时关税还不够,应尽快出台鼓励出口的相关配额、退税、财政等政策,鼓励商贸企业的积极性,恢复玉米出口,这样不仅不会影响粮食安全,还能防止金融动荡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冲击。我国应从长远着手建立稳定参与国际粮食流通的新机制。

国内玉米市场供过于求

2008年,全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玉米主产省吉林更获得历史性大丰收,玉米产量预计超过210亿公斤,国内玉米市场供过于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客户一处副处长庄晓明说,近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农产品价格下滑,企业购进原料态度谨慎,国内饲用玉米需求不旺;受经济危机影响,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下滑,利润空间下降,玉米需求受到抑制;商贸企业由于产销区价格倒挂,也不敢轻易入市收购。吉林省玉米收购市场呈现中储粮政策性收储玉米“一枝独秀”局面,玉米市场整体供过于求。

冯吉龙说,2008年国内玉米总体获得大丰收,目前市场供过于求超过1000万吨,如果不是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农民卖粮会非常困难。“2007至2008年,在全球性粮食危机大背景下,我国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等措施稳定国内市场,保障国内供应。”他说:“但目前粮食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适当调整政策,鼓励部分出口,不仅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还会有经济利益。”

适当恢复出口有“三重效益”

专家认为,适当恢复出口,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市场渠道拉动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可以防止金融动荡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冲击,长远看也是我国粮食南进北出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吉林粮食集团进出口公司通过玉米、大米等粮食出口,带动了全省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2008年以来,玉米、大米国际市场卖价达创纪录的每吨400美元和1100美元,比照我国玉米、大米生产成本,如能适当出口,参与国际市场流通,效益将十分可观,对国内粮价也会有明显拉动作用。

作为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玉和分析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拉动国内经济发展仍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如今国内粮食产业普遍不景气,深加工企业经营亏损,淀粉酒精需求低迷,产能实现不足八成,油脂加工业、饲料业、养殖业徘徊低迷,粮食及其相关产业下滑明显。他说:“恢复出口渠道,可以增进粮食的流通性,防止金融动荡对粮食产业的整体冲击,是目前形势下一个较好选择。”

冯吉龙认为,从长远看,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对玉米需求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南方销区的需求,我国现阶段运输能力很难满足南方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北方出口玉米、南方进口玉米将成为必然选择。冯吉龙建议,解决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援助兄弟国家的形式实现。

构建参与国际粮食流通新机制

冯吉龙说,从实践看,适度适时参与国际市场,有利于实现国内总量平衡,平抑国内粮价波动,促进国内粮食产业发展。从企业方面看,粮食出口政策的间断性、波动性和滞后性,既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我国粮食产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专家认为,现阶段要鼓励玉米出口,仅仅取消临时关税还不够,国家应尽快研究恢复出口退税等措施。冯吉龙详细地算了笔玉米出口账:目前韩国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为每吨190美元左右,以此折算,去掉运输成本,我国玉米出口韩国价格应在165美元左右;当前吉林省玉米收购价每吨1500元左右,加上铁路运输、财务、中转等其他费用210元,平仓成本价为1710元。“这意味着出口一吨玉米亏损580元,任何企业都没法做这样的买卖。”冯吉龙建议说,国家应尽快发放一定的出口配额,考虑恢复玉米出口退税政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