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完成添加剂专项整治 尚未发现重大违法案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2-25
     上海市农委共检查奶牛养殖场(户)315个次,检测生鲜乳样品652个批次;市食药监局已完成10730户重点公共餐饮单位的自纠自查……记者从昨天的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上获悉,目前本市第一阶段的自查自纠整治工作已顺利完成,尚未发现重大违法案件。下一阶段的整治行动,要重点加强对消费量大、影响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类别的整治,将乳与乳制品、肉与肉制品、米、面、食用油、酒、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8类产品纳入整治重点。

    进口食品不合格率为0.16%

    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总体状况较好

    据上海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口食品总量有所下降,今年1月1日至2月15日,上海口岸进口食品7450批,重量98287.79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7.0%。

    但是,由于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影响,市场对于进口婴幼儿食品需求放大,很多市民开始选择“洋”牛奶,为此相关食品和原料的进口量反而有所增加。据悉,进口量较大的3类食品是婴幼儿食品及原料、乳清粉和工业用冷冻橙汁,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4%,增长了64.5%和减少了46.1%。同时,进口食品不合格率(按批次计)为0.16%,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总体状况较好。

    据悉,2009年度截至目前,经由上海口岸进口的食品中共检出12批不合格食品,重量113.57吨,按规定作了销毁或退货处理。不合格食品种类包括糖果巧克力、面制品、果汁、酒、饮料、冻猪肉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入了禁用添加剂、扩大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或使用了我国禁用兽药造成的。

    对于出口食品企业,上海检验检疫局要求上海口岸所有302家出口食品注册登记企业进行了自查自纠,包括不使用添加剂的初级农产品出口企业65家,其中191家加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46家出口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上报了自查自纠报告。

    119家奶牛场有驻场监督员

    全市奶牛场牛群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人为添加有害物的现象发生

    记者从昨天的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上获悉,本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中,市农委向全市119家奶牛场派出106名驻场监督员,对原料奶和自配饲料生产开展驻场监督工作。截至1月20日,共检查奶牛养殖场(户)315个次,检测生鲜乳样品652个批次。全市奶牛场牛群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人为添加违禁物或有害物的现象发生。

    市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经信委等要求各相关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市商务委重点加强流通环节猪肉“瘦肉精”残留检测监管。市工商局加强对无证无照从事食品添加剂经营活动的整治取缔力度。

    至1月20日,市食药监局已完成10730户重点公共餐饮单位(大中型以上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餐饮中心厨房、批发市场和食品现制现售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对1278件包括粮食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熟肉制品、茶叶、调味品、蜜饯等44种食品进行检测。

    据悉,各部门还加大了对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清理整顿。目前,第二阶段的清理整顿工作已经启动。

    桶装水等微生物污染较集中

    主要是因为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据了解,去年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对25大类55926件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86.52%,比上年下降了4.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数据表明,沪上部分食品安全系数较高。水果、乳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蛋及其制品、面粉等6类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或接近100%。但熟食、餐饮具、豆制品、面包糕点、桶装水等食品微生物污染较集中,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加之生产经营单位把关不严,操作不当,食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不合格。

    另外,在一些食品中违法添加问题也较为严重,抽检结果显示酱腌菜、部分休闲食品、面制品等食品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违法使用添加剂。为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或延长保质期,不法生产企业滥用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突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