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之殇:市场不认可,企业不收购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3-26
     市场不认可,企业不收购,农民卖豆难——表面看,黑龙江省大豆是被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给打败了,但其中深层原因值得探究。一位省内某油脂加工企业老总甚至直言:中国大豆产业问题不仅是种植业问题,更是农业政策问题,是资本市场问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策略问题。如今大豆及其产品已经全部进入期货市场,我省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与竞争对手跨国粮商之间,如同是种地的农民与股神巴菲特、投资家罗杰斯在竞争,其后果不言而喻。

    企业陷入高成本泥潭

    回顾近年来龙江大豆起落不定的行情与命运,就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先从这次危机发生的初始原因说起——

    在2008年上半年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一再突破历史高点,黑龙江地区大豆价格一度超过每吨6000元的天价之后,伴随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显现,美国大豆期货从2008年7月初的1641美分连续跌到12月初的790美分,半年中跌幅深达51.9%。国内大豆市场跟随美豆价格波动,大豆期货从每吨5326元下跌到每吨2890元,现货从每吨5309元下跌到3538元;豆油期货从每吨14697元下跌到5648元,现货从每吨15994元下跌到每吨6971元;豆粕期货从每吨4311元下跌到2148元,现货从每吨4790元下跌到每吨3082元,均呈暴跌态势,最深跌幅为豆油期货,达61.5%。

    期间黑龙江省新季大豆上市,针对当时低迷的市场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出台了临时储备政策,以每公斤3.7元的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大豆。由于同期进口大豆的到港完税价还不足每吨3200元,最低至2800元。国产豆与进口豆之间每吨五六百元的差价使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省内油脂加工企业全部陷入高原料成本的泥潭——收购生产,必然出现亏损;不收购生产,企业同样没有效益。观望中企业错失了一年最好的元旦春节两个销售旺季,同时承担着高昂的维持运转费用,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小企业甚至倒闭,危机开始愈演愈烈。

    国产大豆经历过山车行情

    记者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了解到,从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定购价收购以来,国产大豆多次经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行情,但每次大涨,都没有给大豆产业带来良性推动。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至少有3次。

    第一次是1996年。当时国内大豆期货、现货价格大幅度上涨,一度达到3500元以上。上涨原因一方面是天气、减产及市场供求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黑龙江大豆不允许贸易企业自行出省的政策,致使关内油脂企业缺少原料加工,一些靠近沿海的企业便把目光转向了进口大豆,由此打开了中国大豆进口的大门。以后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在豆粕需求迅速上扬的带动下,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沿海油脂企业乘势发展,外商投资不断涌现。反过来对我省大豆行业的冲击开始显现并日益加剧。

    第二次是2004年。SARS风波结束后,停滞的人员流动和商品需求爆发,由于铁路运力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加之天气干旱等大豆减产题材被人为放大,国内大豆价格被炒到了4000元/吨的历史天价,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也刚性增长。国际市场闻听中国沿海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组团到美国采购大豆,价格很快便被炒高,突破了1000美分/蒲式耳,折合每吨4000元。在采购协议签署完毕、保证金缴纳以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大幅度下跌,不到1年的时间,价格下跌1倍。沿海油脂企业由于巨亏,纷纷被外资控股、兼并,中国大豆产业链条自此从油脂加工行业断裂开来。被外资掌控的沿海油脂加工企业开始抛弃东北地产大豆,转向大量进口美国等转基因大豆,2005年达到2023万吨。此举不但造成国产大豆丢失市场、价格大跌,更促进大量转基因大豆油等加工品大肆占领国内市场。国产大豆遭遇的危机,在这次变动中从加工行业延伸到种植行业,国产大豆的价格陷入身不由己境地。

    第三次则是2008年。在这次危机中,不但国内大豆制品市场价格被沿海外资企业牢牢掌控,国产大豆的价格还呈现出与国际期货、现货市场高关联的特点,甚至会受到国际原油等能源市场和金融危机等资本市场的影响。

    国产大豆失去定价权

    透过这一次次危机,国产大豆陷落的深层原因逐渐清晰:大豆及其制品定价话语权的缺失与旁落。大豆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我们作为主产地,对自己出产的大豆却没有定价的话语权。

    按照常理,一个企业不能左右来自下游产业的原料价格,应该能够决定产品的价格,但畸形的是,在我国这个世界大豆生产消费大国,大豆加工企业却既左右不了原料收购价,又左右不了产品卖价;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国,最适宜大豆生长的我省有6000万亩的大豆面积,种出来的大豆价格却要在万里之外的芝加哥来定。而此大豆非彼大豆,我们生产的是纯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在芝加哥交易的大豆多出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

    记者曾问过不止一位省内大豆加工企业负责人,既然生产的是这么好的非转基因大豆油,为什么不以它应值的价格出售呢?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谁买呀?!满市场的便宜豆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