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油脂企业亏损停工农民豆“捂”家中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4-24
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人一直呼吁的国产大豆问题,终于在这个冬天结束之际以“全线败落”画上句号。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了解到,截至3月15日,省内有一定规模的68家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了,只有个别几家有少量生产,但收购大豆的,一家都没有。

正如此前业内人士及有关专家一再强调的那样,“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业要是完了,种豆农民的利益也就没了根本保障”。尽管有国储粮的保护价收购,但笔者了解到,农民卖大豆的情况并不乐观。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月末,黑龙江省农民未售的大豆约有360万吨,占总产量比例40.4%,为近年来最高;而上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20.8万吨和34%。导致农民惜售的根本原因是价格“不理想”,国储大豆每千克3.7元的收购价,他们“得不到”,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农民出售大豆的价格只在每千克3.4元多一点。

齐齐哈尔市大豆协会会长陈彦贵告诉笔者,国储保护价收购的利益农民根本得不到。因为国储收购要求达到三等粮以上标准,纯粮率必须达到91%以上,此外对水分、杂质也都有明确要求。以齐齐哈尔当地为例,许多农民种植出来的大豆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而农民既没有检测能力,也没有筛选去杂的加工能力,小型的电动筛还得6000多元,农民一家就种那么点豆子,不可能花钱筛选!所以他们不太敢贸然往国储库送,费工费力再雇车送去了,一旦检验不合格,再拉回来,更不挣钱了,一般都就近卖给上门收购的经销商,每千克在3.4元左右。“农民对这样的价格并不认可,所以都不爱卖,老想等等。”陈彦贵说。

相比之下,粮食经销商的日子可“滋润”多了。他们把从农民手中收来的大豆,用电动筛筛过,为了提高商品品质,甚至上精选机、上粮塔,这样加工处理过的大豆能卖上二等,如把水分降到12%以下,杂质控制在0.5%以内,每千克还可以再加价0.058元,卖到国储库可拿到每千克近3.8元的“好价”。

陈彦贵无奈地对笔者说,他们经手的粮多,做这样的处理当然划算,但国家的惠农好政策,农民却得不到。以克山县为例,全县265万亩耕地,大豆种了200万亩,可以说家家种大豆。现在眼看又要种地了,很多农民家中的豆子都没卖出去,虽说今年农贷给的支持大了,贷款不成问题,但大家心里也嘀咕呀:“这形势再种还能挣钱吗?”

自2001年大豆退出定购价收购范围,完全进入市场的黑龙江省大豆就始终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艰难生存。去年新季大豆上市后,由于国储收购价与进口大豆到港价的巨大价差,就使该省大豆加工业陷入生存危机,2008年11月29日,该省有媒体曾以《我省油脂加工业身陷生存危机》为题报道了相关情况,其后国家提高了国储收购数量,农民卖豆难问题有所缓解,加之春节前豆油消费旺季的拉动,加工企业的状况曾勉强度日,但很快伴随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持续低迷,危机再次显现。

中国大豆网隋志告诉笔者,正常年份春节后受畜牧养殖业补栏的拉动豆粕市场应该回暖变旺,但因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的衰落,今春转基因大豆豆粕终于攻进黑龙江省市场,给当地加工业又一沉重打击,直接导致了本轮的全面陷落。

笔者连线正在外地出差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龙头、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九三好在已经走出来了。我们现在主要的生产能力在沿海,加工进口豆。从新豆下来到现在,我们只在省内个别农场收了25万吨大豆,这些豆是为了农场职工赔钱收的。现在大豆已不仅仅是几十个加工厂的问题,它和种豆农民的利益、新农村建设都息息相关,可从2002年提出振兴大豆到现在,大豆是一年不如一年!”言语中,田总的无奈、不解、不甘都表露无余。

笔者连线该省另一大型油脂加工企业阳霖集团董事长刘树霖,身在外地的他同样满腹话语。由于要务在身,他一再对笔者说“约个时间再聊,我有很多话要谈。”

黑龙江大豆之于国人,可能并非离不开,但龙江大豆之于黑龙江的农业、农民,却绝不能没有。作为世界大豆的原产国,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既不能也不应该放弃。黑龙江大豆走到今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探寻国产大豆的解决之道,也非一日之功。对这个话题,我们将继续关注。

Baidu
map